文 / 一燈
來源 / 節點財經
9月23日,量販零食品牌“好想來”母公司、A股上市企業福建萬辰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辰集團”),正式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擬在主板掛牌上市。
從一家主營金針菇的“食用菌第一股”轉型為量販零食巨頭,萬辰集團的跨界發展堪稱中國零售業的典型案例。此次赴港IPO,是其高歌猛進的號角,還是應對新階段挑戰的必然選擇?這里,《節點財經》將從財務基本面、增長引擎拆解以及戰略深度三個維度,透視萬辰集團的進擊之路。
01 透視招股書,高增長背后的轉型變道
透視萬辰集團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可以看到一段堪稱“商業狂飆”的成長軌跡:從2021年營收僅4.26億元,到2024年飆升323.29億元,營收增長近75倍,這種增長速度在傳統消費品行業中極為罕見。
據了解,成立于2011年萬辰集團一開始是做食用菌業務的,創始人王健坤早年靠著給沃爾瑪供應菌類農產品而名聲大噪,深受外資商超青睞。
2021年,萬辰集團以“食用菌第一股”身份登陸創業板。但上市即巔峰,當年萬辰集團的凈利潤暴跌75%,股價跌去了60%。與此同時,王健坤也察覺到了行業瓶頸,開始尋求轉型機會。而萬億級的零食市場再合適不過。
2022年,萬辰集團毅然決然地跨界,在南京成立萬興連鎖有限公司,隨后收購江蘇零食工坊連鎖食品有限公司部分資產,開始入局量販零食。此后一年多的時間里,萬辰集團陸續完成了對好想來、來優品、吖滴吖滴、陸小饞等多個量販零食品牌的收購,并在2023年9月,宣布將前述四大品牌合并命名為“好想來”。
據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萬辰集團零食飲料零售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12.1%、94.2%、98.3%,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提升至98.9%,食用菌業務收入占比已收縮至1.1%。這意味著萬辰集團已成功完成從“蘑菇工廠”向“零食大王”的轉型。

圖源:萬辰集團招股書
在這個過程中,萬辰集團的利潤表現同樣經歷了劇烈調整,其2023年曾錄得經調整凈利潤虧損2810萬元,但2024年迅速扭虧為盈,實現經調整凈利潤8.23億元,2025年上半年更是達到9.22億元,同比增長286.8%。
而和營收利潤一同迅速增長的,還有萬辰集團的門店網絡。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萬辰集團擁有約1.54萬家門店,其中加盟店占比超過99%。僅2024年一年,新開加盟店數量就高達9746家,這種“跑馬圈地”的速度甚至超過了同期的蜜雪冰城。

圖源:萬辰集團招股書
龐大的門店網絡帶來了顯著的用戶沉淀。截至2025年8月,萬辰集團已積累1.5億注冊會員,會員貢獻了78%的GMV,人均月消費達2.9次,形成了穩定的復購循環。這為企業經營提供了可觀且可持續的流量基本盤。
不過,亮眼的宏觀數據背后也有深層次的隱憂。據萬辰集團財報數據顯示,萬辰集團的負債占資產比率已從2022年底的43.5%顯著上升至2024年底的79.85%;2025年上半年,公司總負債高達512.43億元。資產負債率始終居高不下,使得這家依賴現金周轉的零售企業面臨不小的流動性風險。
因此,《節點財經》認為,不管是維持擴張還是收購整合,萬辰集團都需要巨大的資金量來支持,赴港IPO募資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其緩解壓力、為未來競爭儲備彈藥的必然選擇。
02 規模型驅動,開始面臨增長天花板
前面提到過,萬辰集團在短短數年內實現了扭虧為盈,營收和利潤雙重飆升。在招股書中,萬辰集團將其歸功于一個由五大要素組成的“增長飛輪”。

圖源:萬辰集團招股書
據萬辰招股書介紹,全國門店網絡的戰略性擴張是這個飛輪的起點。
截至2025年6月30日,萬辰集團的15000多家門店已在全國形成廣泛的區域覆蓋與深入的市場觸達。不僅增強了品牌在全國市場的傳播力,也保障了消費者在不同區域獲得統一的購物體驗,進而為規模化采購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集團約95%的商品直接向品牌生產商采購,大幅減少流通環節的層級,實現了成本優化與運營效率提升。而憑借萬店規模所帶來的巨大采購量,集團在面對上游供應商時擁有強大的議價能力。
不過,在萬辰集團的規劃里,議價能力所獲得的成本優勢并沒有完全轉化為利潤,而是被戰略性投入到提供高質價比的產品中。據灼識咨詢數據顯示,萬辰集團的產品零售價較大賣場、超市及便利店同類商品平均低約20%至30%。這種“高質價比”屬性精準契合了當前消費市場的需求,為消費者創造了實實在在的更大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價值不僅體現在實惠的價格上。據招股書顯示,萬辰集團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月推出約250個新SKU,約27%的SKU在傳統零售渠道并不常見,這為消費者帶來了獨家和新奇的購物體驗。
而得益于高質價比產品與愉悅的購物體驗,交易量也得到有效提升。據了解,2025年前8個月,萬辰集團共完成約15億筆交易,已超過2024年全年的12億筆。并且,通過精準營銷與會員體系運營,集團已逐步構建起規模可觀且忠誠度高的會員群體。
最后,龐大的消費者群體和穩健的門店盈利模式,轉化為強大的品牌吸引力,吸引了大量優質加盟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值得注意的是,萬辰集團對加盟商不收取加盟費,只收取押金和一次性開戶費用,極大地降低了加盟門檻。

圖源:萬辰集團官網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內,加盟店閉店率僅為1.9%,遠低于行業均值,反映出其商業模式的穩健性以及加盟伙伴的長期信心。而更多加盟商的加入,又進一步推動了門店網絡的擴張,從而使整個飛輪開啟新一輪的循環。
不過,這種高度依賴規模擴張的增長模式也開始顯露出其局限性。
據招股書顯示,在2024年瘋狂擴張9746家門店之后,2025年上半年新增門店數驟降至1467家,營收增速也從247.9%放緩至106.89%。這一變化或許預示著,單純依靠外延式擴張引領的“增長飛輪”正面臨天花板。
與此同時,門店加密導致的單店營收能力承壓問題已經顯現。據東吳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24年萬辰集團單店收入同比下滑5%至336萬元,2025年一季度的年化營收進一步下滑至300萬元。萬辰集團需要應對由此帶來的加盟商盈利與回本周期問題。
綜上所述,在《節點財經》看來,萬辰集團的“增長飛輪”確實是一臺強大的增長引擎,成功將其推向了行業領導者的位置。但當規模擴張到一定程度后,從“規模增長”向“質量增長”的轉型已成為必然選擇。
未來,這臺引擎的效能將不再僅僅取決于其旋轉的速度,更取決于其每個環節的精細化程度和質量。如何讓飛輪轉得更穩、更可持續,將是萬辰集團今后需要面對的核心課題。
03 赴港IPO,擴張需求與挑戰并存
根據招股書顯示,萬辰集團此次IPO募資將主要用于擴展和升級門店網絡、豐富產品組合、提升倉儲物流效率以及升級數字化基礎設施等多個關鍵領域。要知道,萬辰集團已是A股上市公司,這次赴港IPO融資雖然很重要,但意圖絕對不會止于此。
這里,《節點財經》認為,除了為未來競爭儲備彈藥,萬辰集團赴港IPO還有兩個其他目的:一是港股聚集了大量消費及新經濟投資者,更易對其新零售模式給予合理估值;二是港股是國際資本窗口,上市可為未來并購海外品牌、供應鏈出海鋪路。
因此,萬辰集團此次并非簡單融資,還有戰略卡位的考量,旨在打破內地資本市場對其“傳統企業”的認知局限,在全球投資者面前重塑其“科技驅動型新消費平臺”的形象。
然而,通往港股的道路也并非坦途,萬辰集團必須直面一系列嚴峻挑戰——除了高負債率、單店營收等財務壓力,品控風險隨著門店數量的激增而放大,如何在上萬家的加盟體系中維持統一的品質與服務標準將是巨大考驗。
同時,高層人事變動也為公司治理增添了不確定性。2025年7月,萬辰集團完成了管理層調整,創始人王健坤辭任董事長,由其姐原總經理王麗卿接任,其子王澤寧被任命為總經理,形成了“姑侄共治”的新格局。

圖源:萬辰集團官網
此外,行業內卷加劇使得競爭環境愈發嚴峻,其主要競爭對手鳴鳴很忙的門店數量已在今年9月突破2萬家,對萬辰集團形成了直接的競爭壓力。
總之,赴港IPO,既為萬辰集團提供了鞏固市場地位的彈藥,也將其推向了更透明的監管環境和更嚴格的業績考核之下。如何從“跑得快”轉向“走得穩”,平衡規模與效率、擴張與盈利的關系,將是其登陸港股市場后獲得資本長期認可的關鍵。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