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杰
編輯|劉景豐
劇館里一天1000多場演出、隨處可見穿漢服的洋面孔、凌晨一點的夜市依舊人聲鼎沸,曾經只聞其名的“神秘東方”,在這個國慶節正成為全球游客的打卡勝地。
“你好,中國!”意大利網紅“無語哥”卡比·拉梅站在北京機場興奮地對著鏡頭喊道。這位在TikTok上擁有1.62億粉絲的頂級網紅,今年夏天首次開啟他的中國之旅。
他把故宮、折扇藝術和潘家園市場收錄進鏡頭,一群路過的高中生主動向他揮手微笑,這一刻被他形容為“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受歡迎的”。
意大利旅行博主馬可,在他的Instagram上直播游覽上海外灘的經歷。“這里簡直是未來城市!”他驚嘆道,“我從沒想過中國的高鐵會如此先進,手機支付如此方便,就連街邊的煎餅果子攤都能用Apple Pay支付。”
每逢假期,總能看到不少金發碧眼的外國游客走在各大城市景點和街頭……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國慶中秋假期,外國游客不再只愛京滬,他們也愛小城。他們穿梭在河南開封萬歲山武俠城、西安大唐不夜城、濟南趵突泉,穿著漢服,品嘗地方美食,舉著手機記錄他們在中國的所見所聞。
在TikTok等全球社交媒體上,“China Travel”已成為熱門標簽,這一關鍵詞已有超過230萬條帖子發布。海外博主們用鏡頭記錄他們在中國的體驗,向全球網友“種草”中國城市。
在天津體驗相聲藝術的詼諧智慧,到重慶感受魔幻8D地形的獨特魅力,再到廣州品味早茶文化中的生活美學……這一路走來,意大利網紅卡比·拉梅在TikTok上不停地感嘆:“中國之行遠超預期,這里像嶄新的世界。”
她還計劃在國慶中秋假期游覽天津、重慶、廣州等地。
來自英國的“好輕松一家”賣掉房子,以一家五口中國游的方式,體驗了高鐵上點外賣、大巴扎里喝咖啡、到兵馬俑博物館親子研學等,記錄了不同年齡段游客的中國旅行“花式玩法”。
中國網友在其社交平臺留言,推薦當地游玩景點的同時,感慨帶著孩子“就是比較費爸媽”。
這些視頻沒有驚天動地的事件,卻收獲了幾百萬點贊。
對美國、歐洲的觀眾來說,中國夜市的熱鬧、高鐵的準點與先進、移動支付的便捷,都是全新的體驗沖擊。
上海更是在國慶中秋假期前兩天,推出了中國首個面向外籍游客的文旅消費自助系統——“Meet China入境旅游消費數字大屏”,幫助外籍游客實現“秒懂、秒選、秒見、秒付”四大消費核心需求。
該系統后續將在全國逐步鋪開,上海預計布點500組大屏,涉及田子坊、外灘、南京路等景點。在明年年底前,全國預計布點10000組大屏。
隨著中國對47國公民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越來越多的國際游客踏入向往已久的“東方古國”。中國穩步擴大互免、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去年12月17日起,中國將過境免簽期從72小時延長至240小時,并新增21個過境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這一政策調整為外國游客提供了更充裕的深度游時間。
僅以今年前8個月數據看,外國人入境人數達到5126.8萬人次,同比上升27.8%。其中免簽入境的外國人達1589萬人次,同比激增52.1%。
數據增長直接反映了免簽政策的積極影響。
泰國游客數量在免簽政策實施前后發生了顯著變化:去年1月和2月,即在免簽政策尚未實施時,泰國來上海的游客數量分別為7299人和3923人;而到了3月,隨著免簽政策的啟動,當月來滬的泰國游客數量激增至20609人,較前一個月增長了超過四倍。一年后的今年3月,泰國來滬游客人數更是飆升至62324人,與免簽政策實施前相比,實現了幾何級數的增長。
在新疆,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成為入境消費的“新通道”。7月以來,日均進出人員超3萬人次。烏魯木齊天山機場前8個月進出境旅客62.3萬人次,同比增長69.5%,其中以旅游觀光為目的的旅客占比高達40%。
作為中國入境旅游的首選城市,上海今年入境游數據十分亮眼。2025年1月至8月,上海接待的海外游客總數達到410萬人次。
其中,韓國是上海最大的客源國,同期來滬韓國游客達到54.7萬人次,同比增長123.9%;日本來滬游客為38.9萬人次,同比增長55.4%。其他市場中,美國、俄羅斯來滬游客分別為34萬人次、20.9萬人次,穩步增長。
入境游也帶動了入境購物業態。8個月間,全國離境退稅商店數量突破1萬家,退稅商品銷售額和退稅金額同比分別增長97.5%和96.9% ,享受退稅人數同比增長2.5倍。這些數字印證了“中國游”與“中國購”的雙重熱潮正在興起。
盡管一線城市旅游火熱,但外國游客的目光已不再局限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旅游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外國游客預訂機票前往中國的城市數量達到171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8個。
新增的目的地大多是自然景觀優美又比較涼爽的“寶藏小城”。
今年,外國游客機票預訂量增長最快的前20個城市中,全部為三線及以下城市。其中,外國游客前往大同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9倍,增幅領跑全國。
內蒙古二連浩特、西藏林芝、新疆阿勒泰、浙江舟山的機票預訂增幅也都超過5倍。
來自德國的游客漢娜已經是第四次來中國,但這次她特意避開熱門路線,選擇了青島和重慶。“我約了一家攝影工作室,化妝師給我盤發、上妝,穿上漢服的那一刻,我好像穿越了。”她在重慶穿漢服拍寫真,將照片發在Instagram上后,引來眾多朋友的詢問。
隨著免簽政策的擴容,中國的風土人情也在不斷吸引入境游的“回頭客”。
第四次來中國的德國游客漢娜表示,相比前三次打卡的經典目的地,這一次,她特意避開熱門路線,把目光投向了更小眾的城市。“下次來中國,我想去云南,聽說那有雪山、洱海,還有很多少數民族的村寨。”
除此之外,入境游正在進行從“過境”到“深度”的轉變。
在山西太原武宿國際機場,過境免簽期延長至240小時的新政策實施后,入境外國人的數量增長明顯。山西約有2.8萬處古建筑,新政策的實施,可以讓外國游客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當地的歷史文化,讓“過境游”升級為“深度游”。
針對即將到來的國慶中秋旅游旺季,杭州市做好新產品新玩法的推出,包括中秋賞月、中醫藥養生體驗等等,吸引境外游客參與。各地也紛紛推出促進入境旅游發展相關措施,激活入境游文旅市場,幫助全球游客完成“過境”到“深度”的轉變。
能夠親眼看見、切身感受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是吸引外國游客來中國旅游并轉為“深度游”的一大重要因素。
在景德鎮歷史文化旅游區,來自澳大利亞、尼泊爾等多個國家的游客紛紛來到這里,體驗陶瓷文化的魅力。許多外國游客還親自嘗試并學習了制瓷的整個流程。
“我特地飛了7000多公里,來到瓷都景德鎮——這座承載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瑰寶的城市。”來自澳大利亞的游客Corey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旅行經歷。
在西安,“賞非遺、覽古跡、穿漢服”三者結合的沉浸式文化體驗受到外國游客喜愛。
華燈初上,不少外國游客身著漢服,漫步大唐不夜城,身臨其境“打卡”大唐盛世,品嘗各式各樣的西安特色非遺美食。
文化體驗成為核心競爭力,讓許多原本只是短暫過境的游客有了深入探索中國的機會。
與以往不同,今年十一假期在中國的俄羅斯游客明顯增多。
在國慶中秋假期前期,中國外交部表示,2025年9月15日起,中國開始對俄羅斯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正是這一政策激發了俄羅斯游客的來華熱情。
俄羅斯旅游平臺OneTwoTrip數據顯示,在政策生效后的第一周,俄羅斯赴華航班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0%,酒店預訂量也增長60%。
2025年上半年,中國在俄羅斯人最受歡迎的航空運輸目的地中排名第五,僅次于土耳其、阿聯酋、埃及和泰國。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內地接待俄羅斯入境游客150.35萬人次,同比增長115.1%。俄羅斯旅游行業協會預計,2025年俄羅斯游客來華總數將超過200萬人次,中國有望成為俄羅斯游客第二大目的地,僅次于土耳其。
不僅僅是俄羅斯,越來越多的國際游客穿梭在中國各地,其中就有不少日韓旅客選擇到中國觀光,上海、北京、香港、大連、青島和天津成為吸引日韓旅客的主要目的地。
一批批外國游客來到中國,在全世界最大的社交媒體平臺上,他們那些隨手拍下的中國日常正在悄然改變著世界對中國的認知。
一個法國游客在長沙夜市邊走邊買各種串,一個德國來客在西安品嘗羊肉泡饃時露出驚喜表情——這些視頻沒有翻譯卻能在全球傳播。
“曾經,我們第一次走進歐美城市會驚訝于他們的商場設施、交通系統,而如今,外國人來到我國打卡同樣的東西,甚至覺得更現代、更便利。”一位網友如此說道。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