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葉二 編輯 | 魏曉
這個黃金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打破了以往的“常規劇本”——不再是熟客復購撐場、線下傳單引流的傳統模式,而是涌動著一股從線上 “閃” 到線下的新鮮活力。
在上海深圳,很多餐飲商家無論是藏在街角,開了十年的老牌小店,還是開在商場,新近入駐的連鎖品牌,都明顯感受到了客流結構的變化。
最直觀的體現是,一批又一批來自淘寶閃購到店團購的消費者,正在涌入黃金周。
就在9月20日,淘寶閃購啟動到店團購業務,首批覆蓋上海、深圳、嘉興三個城市的核心商業區域,涉及茶飲、甜品、正餐、自助餐及城市特色小吃等多個餐飲品類。同時,除了在淘寶閃購,也同時在支付寶、高德APP等多個入口同時上架。
這意味著,淘寶閃購正式從此前的到家業務,延伸至到店業務,而這也給早已固化多年的本地生活市場,帶來了更多人間煙火與增量空間。
一方面,自然是天量流量的導入,另一方面則是淘寶閃購在短時間內,便搭建起一套具有吸引力的貨品貨盤,并在淘寶閃購、支付寶、高德APP這三端協同的背景下,拓展了出行高峰期間的消費可能。
以位于上海市的桂滿隴(徐匯萬科店)為例,該餐飲品牌在淘寶閃購上,專門上架了一套優惠力度在8.3折的國慶2人豪華套餐,包含店鋪招牌菜品、煙火下飯菜、必吃十八鮮以及招牌飲品等。
這很明顯,就是專門服務國慶期間的游客需求而來。
同時AI藍媒匯還注意到,不同于市場上其他的團購平臺,淘寶閃購的到店團購套餐,很大部分,都是可以在國慶期間使用的。上述桂滿隴(徐匯萬科店)的一款日常4人餐,在淘寶閃購上顯示為“整周通用”,而在其他平臺,則明確表明,在國慶期間不可用。
過往以來,本地生活服務的到店團購套餐,一到國慶、春節等假期,便都有很多限制,無法使用。這不僅影響用戶體驗,同樣也拉低了用戶的消費意愿。
現在,這一現狀正在被打破。
而在這背后,一個肉眼可見的事實是,淘寶閃購,正在攪動到店一池春水。
攪動一池春水
淘寶閃購,再次表現出超強的執行力。
據了解,淘寶閃購的到店團購業務,從決策到上線,僅僅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并且一經上線之后,很快從用戶心智端、商家供給端、使用場景端等,完成了落地。
AI藍媒匯發現,目前在上海、深圳、嘉興三個城市,淘寶閃購到店團購業務運營非常平穩良好,其合作品牌既包括桂滿隴、新旺茶餐廳、青花椒花椒魚等全國連鎖餐飲品牌,也涵蓋樓下酸奶、馮校長老火鍋等深受當地消費者喜愛的特色餐飲商戶和地方品牌。
同時,無論是日常通勤時的一杯茶飲,還是周末聚餐的正餐、朋友小聚的自助餐,亦或是承載地方風味的特色小吃,也均被納入團購范疇。
可見,淘寶閃購到店團購,直接實現了“全場景覆蓋”。
并且從團購商品的整體優惠力度來看,價格上頗具吸引力:如原價170元的許府牛火鍋人月團圓千禧記憶雙人餐,團購價格到手價僅為68元;原價207元的青花椒花椒魚的傳承川味秘制烤魚套餐,在優惠后團購價到手僅為153元。
平臺還推出限量爆款商品,通過高人氣單品吸引用戶到店體驗。比如在深圳,LINLEE林里檸檬茶就在十一首日起,上新了包含招牌手打檸檬茶、單叢鴨屎香手打檸檬茶、椰椰冰檸茶在內的“招牌三選一”限量到店套餐,僅需要0.01元。
此外,不少商品在團購折扣基礎上,還可以疊加領取平臺發放的紅包,實現實際支付價格的進一步下探。
再結合上文所說,淘寶閃購到店團購套餐,很大部分,都是能在國慶使用的,這造就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貨品貨盤。體現在市場端,就是掀起了一波提前囤券的熱潮。
有用戶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直言,“上海人民又幸福了,淘寶閃購團購這波給力了”、“深圳國慶必囤,100+吃垮湖南土菜大佬”等等。
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全新想象,已然打開。
而這是必然會發生的。
市場共識,淘寶閃購到店團購的上線,并非孤立拓展單一場景,而是在其既有到家服務基礎上,補上 “到店體驗” 的關鍵一環,形成 “到家便捷 + 到店體驗” 的場景閉環。
更何況,這本就是順應商家和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而生。
此前,隨著淘寶閃購入局外賣,訂單峰值不斷攀升,用戶們希望淘寶閃購增加到店服務,希望平臺推出到店特價套餐;商家則多數已在其他平臺開展團購業務、有現成套餐產品,期待通過新渠道獲取增量。
換句話說,上線到店團購,不僅是淘寶閃購的水到渠成,更是市場所期待且急需的。
尤其是此前到店團購市場參與者相對集中,市場進入了存量競爭的固化格局,而淘寶閃購的此時入場,讓用戶和商家有更多選擇的同時,同樣也為市場注入了全新的血液與活力。
做大本地生活蛋糕
淘寶閃購,正是為了做大本地生活蛋糕而來。
到家領域,已經體現了這一點。
今年5月份,淘寶閃購正式入局外賣乃至即時零售業務的到家領域后,沉寂多年的外賣市場再度迸發新一輪生命力,彼此圍繞用戶體驗進行了多維度的創新。外賣整體市場的訂單量級,增長了高達一倍,即時零售的邊界也大大拓寬。
到店領域,同樣如此。
一方面,淘寶閃購、支付寶、高德,三個超級APP的流量導入,這為到店團購市場,注入了海量的流量,這可以極大地幫助商家們降低獲客成本。
基于過往固化的競爭格局,過去的商家們,多依賴單一平臺的流量分配,缺乏更多選擇,這意味著要付出較高的流量成本——比如一家位于商圈的茶飲店,若僅綁定單一平臺,不僅要接受平臺制定的流量分成規則,還需投入額外費用參與平臺推廣活動,才能獲得有限的曝光;而社區周邊的小吃店,更可能因平臺流量向商圈傾斜,難以觸達周邊有即時用餐需求的居民,陷入 “想獲客卻無渠道” 的困境。
但三個超級APP的下場,直接打破了這些僵局。商家無需再綁定單一平臺,依托這多出的三個流量池下,可以有效降低對單一渠道的依賴,減少運營風險。
另一方面,本地生活的到店場景,也被大幅度拓寬。
長期以來,到店團購的核心場景集中在 “社區周邊”:用戶基于居家半徑尋找餐廳,團購更多是日常用餐的性價比選擇。
但淘寶閃購的入場,依靠三端協同的阿里生態,這能讓商家們在獲得更多客流的同時,觸達不同類型的用戶群體。
一個事實是,淘寶閃購的購物場景、高德的出行場景、支付寶的支付場景,三者覆蓋的場景與人群存在差異,現在,都可以導流至到店。
比如有人習慣在淘寶上瀏覽商品時順帶關注餐飲團購,有人會在規劃出行路線時提前鎖定用餐地點,還有人會在支付后看到附近商家的團購推薦,這些此前未被充分整合的流量,這些用戶悄然重構的到店消費決策鏈路,通過三個 APP 的協同聯動,直接轉化為到店團購的新客群。
更關鍵的是,AI藍媒匯注意到,淘寶閃購并沒有以“價格戰”的方式,去發起本輪到店團購的補貼大戰。仔細去看,其上線的到店團購套餐,折扣力度基本上與其他平臺持平。
這意味著,淘寶閃購是以更溫和、更深入的方式,去推動到店消費市場的變革,尋求“非對抗性”的增長破局,而非是內卷式的零和博弈。
這種競爭邏輯下,既打破了市場原有的固化格局,讓商家有更多流量與合作選擇、消費者有更豐富的團購渠道,同時也讓競爭的重心轉向至生態競爭——彼此需要在貨盤豐富度、體驗流暢性、優惠透明度等維度不斷優化,持續推動整體服務升級。
如此以來,本地生活的消費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增量也就隨之而來。
目前,上海、深圳、嘉興三個前期上線城市,已經出現了這種趨勢。
可以預見,對于淘寶閃購而言,當路徑已經跑通,接下來就是向更多城市拓展、向更多品類延伸了。
畢竟,市場已經等不及了。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