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希波
從克隆羊誕生開始,人們對于克隆技術就已經不再陌生,但你知道“克隆地球”是什么嗎?
“克隆地球”旨在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構建一個與現實世界映射的虛擬地球,這個概念最早是北京五一視界數字孿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一視界”)提出的。
近日,五一視界在港交所再度更新了招股說明書,申報在港交所上市。
早在2020年12月,五一視界與招商證券訂立輔導協議,籌備上交所科創板的上市申請,后又于2020年12月向北交所進行上市輔導備案。歷經輾轉,五一視界最終選擇闖港交所。
在登陸資本市場之前,這家以“克隆地球”為愿景的企業,已經累計融資超過8億元。不過,在經營上,公司仍面臨四年虧損5億元、客戶流失、2024年研發投入腰斬的困境。
接下來,五一視界能否講好這個“克隆地球”故事,順利敲開港交所的大門?
1、當代置業孵化,李熠從員工到創業者
五一視界的核心技術為數字孿生技術,這是一種利用3D圖形、模擬仿真及AI來生成實體物件或系統的高精確度虛擬復制品技術。此虛擬模型可詳細反映現實世界的對應物,使用戶能夠觀察、分析及預測其隨時間的行為及變化。
提起五一視界,就繞不開李熠。
2008年6月,21歲的李熠畢業于重慶大學工程造價專業。畢業后,李熠便進入當代置業,以管培生身份正式入職。
當代置業是一家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投資控股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房地產發展、物業投資、酒店營運、房地產代理服務等,公司主要品牌為“MOMΛ”。
2011年,李熠成為當代置業旗下最年輕的總經理,分管商業地產業務。2013年起,李熠擔任當代置業旗下第一資產CEO,將第一資產由單一的物業公司發展為多元化集團公司,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
李熠在擔任第一摩碼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期間,曾赴美國考察并提出“當代置業房地產業務與互聯網結合以拓展渠道”的想法,該想法經與當代置業管理層溝通后,當代置業決定內部孵化此項目。
2015年2月,五一視界的前身當家移動成立,初始注冊資本1000萬元,由當代置業出資設立。
2015年4月,當家移動開始從當代置業拆分出來。當代置業將其持有的Host Mobile Cayman全部權益,以100萬元(約13.6萬美元) 的對價,轉讓給Modern Green Land,重組完成后,當代置業完全不持有當家移動的任何權益。
此后,當家移動的核心成員李熠、薛慕原以10萬美元的低價獲取Host Mobile Cayman權益。2020年11月,當家移動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并由當家移動更名為五一視界。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李熠持有五一視界24.7%的股權,并擔任公司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董事會主席兼總經理。
據悉,五一視界致力于創建地球5.1億平方公里的數字孿生,擁有3D圖形、模擬仿真及人工智能三大領域技術。2023年,五一視界在數字孿生行業中收入排名第一。
目前,五一視界已形成三大核心業務,分別為51Aes(數字孿生平臺)、51Sim(合成數據與仿真平臺)及51Earth(數字地球平臺)。
其中,51Aes于2015年成立,致力于實現跨行業數字智能轉型。51Aes提供的行業解決方案包括51CIM(城市園區信息模型平臺)、51WIM(水利水務信息模型平臺)及51XIM(工業及能源信息模型平臺),覆蓋超過十個行業,包括城市、園區、鄉村、水利等。
51Sim是合成數據與仿真平臺,于2017年推出。其核心產品包括SimOne(智能駕駛與機器人仿真平臺)、DataOne(數據閉環與合成數據平臺)及TIM(交通信息模型平臺),為客戶提供智能駕駛仿真測試的軟件產品及解決方案,以及用于人工智能系統培訓的合成數據。
51Earth則是2022年才推出的新業務,旨在創建一個企業及消費者均可訪問及貢獻的數字孿生世界,預期51Earth將成為數字化體驗的平臺。不過,51Earth仍在起步階段。
2、四年虧5億,留不住客戶
五一視界在數字孿生行業算得上佼佼者,但仍然沒有擺脫虧損的困局。
2021年至2024年,五一視界的收入分別為1.26億元、1.70億元、2.56億元和2.87億元;年內虧損額分別為1.46億元、1.90億元、8707.7萬元和8168萬元,四年累計虧損5.05億元。
2022年至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五一視界的毛利率分別為65.0%、54.2%和51.1%,逐年下滑。針對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五一視界在招股書中表示,是由于毛利率較低的項目增加導致。
從五一視界的各類業務來看,51Aes是公司的核心業務,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在八成左右。報告期內,51Aes的毛利率從2022年的69.2%降至2024年的52.8%,兩年累計下滑了16.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51Earth的毛利率也從2022年的88%降至2024年的10.8%。除此之外,僅51Sim業務的毛利率有所上漲,從2022年的39.6%增長至2024年的45.9%。
五一視界官網顯示,公司的合作伙伴團隊龐大,華為、中國電信、科大訊飛、商湯等知名企業均和五一視界建立了合作關系。
然而,五一視界的客戶卻沒能保持增長態勢。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51Aes客戶數量從2022年的157個降至2024年的131個;51Earth的客戶也從29個降至9個。
不過,51Sim業務線的客戶有所上漲。報告期內,這一業務的客戶分別為33個、40個和58個。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51Aes的客戶留存率分別為24.2%、30.1%和44.3%;51Sim的客戶留存率分別為27.3%、30.0%和22.4%,客戶穩定性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客戶不穩定及連年虧損的情況下,五一視界大砍研發費用。
報告期內,五一視界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34億元、1.03億元和5831.2萬元,占當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9%、40.2%和20.3%,研發費用和研發費用率逐年下滑。
截至2024年末,五一視界共擁有343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118人。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五一視界計劃在未來三年招聘50至100名額外研發人員,預計這些新招聘研發人員的平均年薪在35萬元至60萬元,屆時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可見,在“克隆地球”的宏大敘事背后,五一視界仍深陷連年虧損的“泥潭”。作為技術驅動型企業,其研發投入卻連年下滑,卻又計劃高薪擴招研發人員,成本與創新的平衡陷入兩難。
3、融資8億元,“克隆地球”的故事何時成真?
雖然尚未盈利,但五一視界仍吸引了不少外部投資者。
截至招股書簽署之日,公司共進行了八輪融資,其中不乏商湯科技、招商證券、摩爾線程、葛衛東等明星投資者。
在這期間,五一視界的每股成本也從A輪的0.44元增長至F輪的11.51元。2024年6月的F輪融資后,公司的交易后估值達到44億元。
若按照1美元=7.33元人民幣來估算,五一視界通過八輪融資共獲得資金約合8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為吸引外部投資,李熠給予投資者特殊權利,包括股份購回權、共同出售權以及領售權,這部分特殊權利將在公司申報IPO時自動終止。不過,倘若五一視界并未在投資者簽訂的日期前上市成功,特殊權利將恢復行使。
這意味著,若不能如期完成上市,李熠及其控股的星際宏圖科技可能需按協議約定回購投資者股份,無疑將增加資金壓力。
截至2025年4月30日,五一視界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疊加其他金融資產的流動部分,合計約2.07億元。若公司未來每月平均現金消耗率維持在1380萬元水平,現有資金儲備預計可支撐五一視界約13個月的運營,財務可行性可覆蓋至2026年3月31日。
雖然五一視界在招股書中表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尚未使用的銀行融資為1.83億元,但是倘若不能如期上市,僅靠現有資金儲備與銀行融資,難以覆蓋長期研發投入、客戶拓展及潛在的投資者股份回購義務,公司現金流承壓將加劇,后續業務擴張與債務償還能力也將面臨更大挑戰。
不僅如此,五一視界還面臨競爭對手的沖擊。
例如,據IDC數據,國內地理信息系統(GIS)領域龍頭企業超圖軟件2023年在數字孿生解決方案市場份額為10.7%,位列行業第二。作為上市多年的企業,超圖軟件已經實現過盈利。
此外,神州數碼同樣推出“數字孿生城市實施方案”,聯合百度、中國電信等企業推進城市級數字孿生項目落地,擅長多源數據整合與云原生架構搭建。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五一視界推出的另一條增長曲線“克隆地球”目前尚難成為支柱。2024年,51Earth的收入僅有39.1萬元,收入微薄。
這種“愿景宏大但落地乏力”的現狀,不僅暴露了五一視界在新業務商業化能力上的短板,更讓其突破虧損困局的希望再添一層不確定性。
接下來,五一視界能否成功上市,并將“克隆地球”的愿景如愿落地,「創業最前線」將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