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科技產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耕,這考驗著每一家企業的生存智慧。如何構建真正的技術壁壘和品牌護城河,是所有頭部玩家必須回答的問題。
如果要為這個時代尋找一個生動的觀察窗口,必然繞不開智能手機行業。而剛剛發布的vivo X300系列,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剖析樣本。
10月13日,vivo于上海正式發布全新vivo X300系列旗艦手機,開啟移動影像“新旅程”。作為品牌成立30周年的里程碑之作,X300系列以“蔡司2億影像雙旗艦”的定位,展現了vivo在移動影像領域的全新突破。
它不僅是一款備受矚目的旗艦新品,更是一面棱鏡,折射出vivo長期堅持的、獨特的商業哲學。
權威數據勾勒出新的圖景:在過去一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里,vivo、華為、小米在國內市場持續領跑,形成了相對穩固的“三足鼎立”之勢,被業界形象地稱為“華小v”陣營。截至9月28日,vivo(含iQOO)以18.4%的市場份額登頂2025年第三季度,同時還以17.2%的份額拿下2025年前三季度第一,延續了其此前連續四年領跑市場的強勁勢頭。
這不僅僅是銷量數字的領先,更是vivo以用戶為中心的發展模式,經過市場檢驗后的必然結果。
市場選擇:從量變到質變的價值競爭
市場的選擇,永遠是商業世界最真實的裁判。
當前的中國手機市場,全面進入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存量博弈新階段。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理性,他們不僅僅對比參數,還在乎品牌背后的價值認同、技術帶來的獨特體驗,以及產品是否真正契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這意味著,國產手機必須跳出價格戰的泥潭,轉向更高維度的價值競爭。
這種轉變,在數據上體現得更為直觀。根據知名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發布的報告,在今年三季度前八周,vivo憑借其S30、X200s等系列產品在中高端市場的強勁表現,以19%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將目光聚焦于更具指標意義的4000元以上高端市場,根據權威統計,今年前8個月vivo(含iQOO)以22.14%的銷量份額排名第二。
在這兩份成績單背后,vivo通過穩健的產品力和渠道優勢穩居中高端市場的第一陣營。
成熟的國內市場,成為企業出海的堅實底氣。把視線投向全球,中國手機品牌在全球市場集體崛起,占比近60%。小米和vivo作為中國品牌的代表,已經連續五個季度躋身全球銷量前五。
這不再僅僅是“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體現,更是“中國品牌”在供應鏈管理、本地化運營和全球品牌建設上進入深水區的縮影。比如,vivo在東南亞等市場的深耕細作,就是鮮活的印證。
手機行業的草莽時代已經結束,未來將是綜合實力的長久比拼,而非短期機會主義的投機。
用戶變得更加挑剔,市場規則更加透明,唯有構建起核心技術、品牌口碑和用戶體驗三位一體的競爭護城河,企業才能穿越產業周期,跑在行業前列。
市場格局是浮在水面上的表象,而支撐表象的,是水面之下企業不同的發展模式。接下來,我們就來透視vivo內在的發展模式。
vivo之路:長河型企業的深耕邏輯
優秀的企業,往往帶有自己的特質。vivo是典型的“長河型”企業,它不斷向下深耕,把用戶的真實需求當作技術研發的源頭活水。
三十年來,vivo始終專注在一件事上:“為用戶做好產品”。你會發現,vivo的產品功能非常豐富,幾乎覆蓋了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它們不是憑空想象而來的,而是源于對用戶痛點和場景的深度聚焦。比如:為外賣小哥定制專屬職業模式,為科考人員開發無網通信功能,為年輕人打造演唱會神器……
在深入理解用戶的基礎上,vivo聚焦在設計、影像、系統、性能這四個用戶感知最強的“長賽道”上,進行長期投入。
尤其在影像這條核心賽道上,vivo的布局非常清晰:它不滿足于只做一個拍照工具,而是希望影像能連接人的情感,成為文化載體。
比如,它從解決單一拍照痛點,升級為提供融合多種技術的系統解決方案,讓用戶獲得“想拍就能拍好”的創作自由。它還把專業的影像能力不斷下放,讓每個人都能輕松拍出好照片。最終,vivo構建的是一個融合了硬件、軟件、算法和服務的開放影像生態。
更值得一提的是,vivo的影像技術不僅服務普通消費者,還能復用到很多其他行業。
比如在醫療領域,vivo參與研發的專業便攜裂隙燈,可以利用手機的長焦微距功能協助眼底診斷;在文博領域,vivo的“數字國寶”計劃運用影像和融媒體技術,助力故宮這樣的文化機構進行文物數字化保護,這些都體現了vivo影像作為底層技術能力的廣泛價值。
技術最終要為用戶服務。vivo和用戶的關系,強調的是“共情”和“陪伴”——傾聽用戶聲音、陪伴用戶成長。這種模式看起來不激進,甚至跟某些品牌比起來偏“慢”,但它通過產品一次次的可靠表現,在用戶心里積累起深厚而穩固的信任,用耐心贏得人心。
這是一種用長期主義來應對市場變化的穩健策略,它的力量在于持續的滲透與沉淀。在剛剛舉行的X300系列發布會上,vivo產品副總裁黃韜分享了品牌三十年發展背后的思考與堅持。他表示:“對vivo來說,最值得回顧的成就,是用戶的相冊中,那些定格的動人瞬間。從電話機,到音樂手機,再到今天的影像旗艦,能夠長久地陪伴用戶,就是vivo過去30年寶貴的財富。”這一理念,正是vivo“長河模式”的最佳注腳。
戰略上的布局,最終都要通過一個最直接的載體呈現給用戶,那就是產品。我們就透過產品這面鏡子,看看vivo的“長河模式”是如何從理念變成現實的。
產品為鏡:照見“長河模式”的深耕邏輯
產品是戰略的最終落腳點,也是檢驗一切理念的試金石。再宏大的戰略,如果做不出打動人的產品,都是空談。
我們以vivo最新發布的X300系列為例,來理解其戰略模式在產品上是怎么體現的。
影像能力是手機廠商技術實力的集中體現,其用戶感知和口碑效應尤為直接。
vivo X300系列在這方面表現很亮眼,其首次在安卓手機上實現了4K 60FPS的電影級人像視頻,畫面虛化效果接近專業電影機。這正是vivo用戶導向理念的體現——從用戶最常拍攝的人像視頻場景入手,解決安卓手機長期存在的痛點。
這背后是完整的影像系統支撐。X300系列為用戶提供了兩種頂級的影像方案:Pro版以其蔡司2億APO超級長焦主攻遠景,標準版則憑借其2億像素大底主攝在人像等日常場景中表現出色。
針對演唱會、體育賽事等復雜場景,vivo X300系列全系都支持蔡司2.35x長焦增距鏡和攝影師套裝,幫助用戶清晰定格精彩瞬間。而在人像拍攝上,提供了“蔡司自然人像”等多種風格,夜景人像也通過算法升級,解決了復雜光線下人臉偏暗、背景過曝的問題。這些影像能力,都源于對用戶真實需求的深度洞察。
出色的拍攝效果,離不開背后的技術創新和對行業標準的推動。
vivo X300系列的突破,離不開與行業頂尖伙伴的深度合作。這種合作模式的背后,始終貫穿著用戶導向的思路——其首發了與三星共同定制的藍圖HPB傳感器,帶來領先的2億超級長焦,并獲得蔡司APO認證;同時首發了與索尼聯合定義的云臺級主攝。標準版X300也配備了藍圖HPB傳感器,加上蔡司長焦增距鏡和攝影師套裝,讓普通用戶也能獲得接近專業相機的拍攝體驗。
那么,支撐強大影像能力和技術創新的核心是什么?關鍵在于芯片。
在芯片這樣的核心領域,全自研不是唯一的路,開放共研也能練出真功夫。vivo的選擇體現了其務實的用戶思維——在全球化協作的背景下,通過與合作伙伴的深度配合,更高效地實現用戶體驗的優化。
vivo X300系列首發的天璣9500芯片,背后是vivo與聯發科、Arm三方的深度合作。這種“自研+共研”模式,讓vivo得以將自研藍圖影像芯片V3+植入其中,構成強大的“雙芯合體”。
更重要的是,vivo通過定義影像超能效NPU,為算法開辟了專屬通道,讓手機實現了毫秒級的精準追焦和響應能力,這些都是用戶在日常使用中能夠明顯感知的進步。
透過產品這面鏡子,我們能清晰地看到vivo很擅長推進合作共贏,目的是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體驗。
具體到產品布局和上市信息,vivo X300 Pro共有曠野棕、自在藍、純粹黑、簡單白四款配色,起售價5299元;vivo X300共有幸運彩、自在藍、愜意紫、純粹黑四款配色,起售價4399元,二者都將于10月17日開售。這一清晰的產品矩陣,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了精準選擇。
結語:前路猶長,以人為本
中國手機行業已進入更成熟、更理性的競爭階段。市場的競爭,最終將回歸價值本身。
前方的路還很長,AI等新技術正重新劃定競爭邊界。未來的贏家,未必是模式最特別的,但一定是能始終緊扣用戶需求,并將自身優勢發揮到極致的企業。
因為無論商業浪潮向何處去,最終都要回歸服務于“人”的價值本源。這場馬拉松,比拼的不是一時的爆發力,而是持久的耐力和持續的進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