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真正從需求層面、從企業自身的產品層面出發,把AI FOMO式的投入轉為基于需求的共創迭代,把單純的銷售客戶數導向轉變為更科學合理的分層運營,為不同企業提供更適合其的服務方案,以及聯合更多生態伙伴一起做大蛋糕。
也可以理解為,這也恰是銷售易和騰訊如今在踐行的“全球化”軟件企業進化路徑。
作者|皮爺
出品|產業家
“銷售易走到哪了?”在一眾SaaS和AI?軟件相關的論壇上,這幾乎會成為與座嘉賓必談的話題。
這個話題的必然性并不意外。作為最近這些年里為數不多和騰訊牽手的核心軟件廠商,銷售易的一舉一動一方面代表著這家具備獨立屬性的CRM頭部廠商的新思考,這些思考關于AI、關于出海、關于良性發展,另一方面也更代表著騰訊對于AI軟件以及Agent在內的時局新判斷。
實際上,聯動早已經被在水面之下推進。在今年的銷售易用戶大會上,一系列更新思考和產品動作被拿到臺前,它們包括和如今市場澎湃涌動AI需求對應的AI新產品,包括面向全球化市場的新動作和布局決心,也更包括在行業內卷這家成立超過15年的中國軟件企業堅守的渠道、服務商政策等一系列動作。
客觀來看,和騰訊牽手一年,相較于變化,這家中國SaaS行業符號企業的不變更引發外界關注。
在AI商業化、全球化浪潮涌動、內卷持續加劇的如今,到底怎樣的模式才是足夠良性的“AI+SaaS”企業模式?以及在更新的挑戰到來的如今,中國軟件企業應該怎樣為自己尋找到能跨越周期的錨點。
2025年,銷售易正在給出自己的答案。
一、 “客戶+生態體系+產品”:
銷售易交卷2025
在過去的2個月時間里,以自身每年一度的用戶大會和騰訊全球生態大會為基點,外界看到了銷售易交出的最新答卷——這些答卷有人們預料之中的AI產品,但更多的是銷售易對CRM行業前進路徑的更底層思考。
首先來看備受市場關注的產品,幾個被接連披露的動作是,過去一年里,基于騰訊云智算平臺、騰訊云智能體開發平臺及騰訊混元大模型,銷售易的CRM產品有了更近一步的產品厚度,不僅AI側能力模塊被加速填充,在大數據、安全等多個維度上也更被持續加碼。
產品側最大的亮點不僅在產品本身,也更在被清晰給出的“方向”——AI CRM標準制定。一個被披露的動作是,在中國信通院牽頭建設的業界首個關于“智能客戶關系管理平臺成熟度分級建設的團體標準”中,銷售易作為業界唯一CRM廠商代表深度參與了編制工作。
該標準從從AI交互能力、業務場景智能化、AI底座支撐、安全性等維度定義企業應該如何構建AI軟件模型,以及不同程度的AI標準是怎樣的。換言之,報告定義怎樣的軟件產品才是“真生產力命題”、哪些是“PPT式投入”。
可以看作,在產品更底層的分子進化之外,銷售易答卷最濃墨重彩的核心點是其反復打磨的“出發方向”,即怎樣良性的AI投入和AI模式才是對企業最有生產力加持的,怎樣的CRM等產品形態是不同賽道的企業所真正需要的。
“我們現在大部分AI能力和AI組件都是和客戶共創的。”銷售易總裁鄧永富告訴產業家,“從需求出發,從客戶真正的AI價值出發。”
如果說產品進化是當下企業答卷的標配,那么在生態和客戶體系的動作,則是銷售易在過去兩個月時間給出的專屬自身的價值思考。
比如在和騰訊產品體系的生態打通層面,銷售易完成了一系列和包括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騰訊電子簽、騰訊樂享等應用的分子級打通,這種生態的打通意味著銷售易如今可以為企業提供從營銷觸達、銷售協同、交易簽署到知識賦能的全端到端流程。
以及更受外界關注的渠道商生態。在既有的服務商生態之外,更多國際頭部咨詢機構和面向特定產業的交付服務商開始被銷售易納入新的交付體系,幫助銷售易完成更好地用戶交付。
“我們現在針對不同客戶推進不同的服務運營體系,基于不同的團隊和交付方式做對應客戶服務,”鄧永富表示,“只有真正把企業服務好,服務地更深,才能提高對應的客單價。”
作為曾在SAP、金蝶等全球頭部TO B企業任職的一線掌舵者,他坦言,這也是他在過去幾個月時間里最核心的任務指標之一。
實際上,這也是外界對這家企業的最核心討論重點。即較于水面之上的動作,這家國內頭部CRM廠商而言水面之下的動作雖然“隱秘”,但展現出來的信號卻尤為值得關注——即拋開“大水漫灌”式的投入,越發回歸實用價值,越發追求增長本身。
從更大的角度來看,過去兩個月里銷售易交出的是一張不同于其它企業的答卷:不論是AI產品側基于企業共創的產品增量,還是基于更多專業服務商進行推進的新交付體系,抑或是更接地氣的服務模式,都在彰顯著這家企業特殊路徑。
那么,在時代變遷的如今銷售易的真正思考是什么?或者說,在騰訊的加持下,銷售易如今在踐行的到底是一條怎樣的新發展路徑?
二、牽手一年,
“騰訊+銷售易”走到哪了?
如果說,一年前外界對于騰訊和銷售易的更深層合作仍有疑問,那么在一年后的如今,外界更在看到雙方“1+1大于2”的共創勢能和趨于相似特質的底層基因。
在過去幾年時間里,騰訊在TO B側的路徑是把產業做深,產品層面小步迭代,在把更多價值釋放給合作伙伴的同時,同時強化自研產品的銷售占比,一系列政策推出背后,對應的是如今騰訊愈發健康和良性的TO B增長模式。
而這也恰是銷售易這家企業在過去一年里展現出來的真實底色。即恰如前文所言,從更大的視角來看,相較于行業內卷的現狀,銷售易更被看見的路徑則是小步迭代、快速驗證、良性增長。
比如在客戶層面,鄧永富告訴產業家,如今在銷售易內部,客戶優先級體系被重新建設,讓真正有產品剛需的企業、以及銷售易產品更能發揮價值的企業成為最核心的服務對象,一方面幫助其構建更為深入、更個性化的產品服務,另一方面讓銷售易自身的銷售體系更為良性。
此外,對于中小微型企業,強化產品的能力,讓真正具備交付能力的產業合作伙伴成為“最后一公里”的交付者和執行人,幫助其更好地落地銷售易產品。
這種理念恰和騰訊TO B做深價值的底色相呼應。即找到最適合的TO B供需場景,在讓企業客戶能夠做好客戶管理體系的同時,更讓自身的產品和團隊有更為良性的交付循環。
雙方的一致不僅在服務理念,也更在具體的產品和生態。除了前文所說的一系列產品底層被打通之外,生態層面的策略也更在加速協同。“比如銷售易的產品可以基于騰訊的銷售體系進行售賣,以及向對應客戶推薦,雙方一起打單。”鄧永富表示。
這種聯合形態帶來的是對雙方的共贏加持。根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一年里,結合各自優勢,基于“云+軟件”更兼容一體的解決方案,雙方協作服務的大型企業數量已有幾十家。
這種合作模式已經是雙方過去一年的常態。“我們很多時間節奏都比較緊張,也是因為要消化很多騰訊側過來的商機資源。”鄧永富告訴我們,在真實的落地過程中,雙方會各自發揮自身的優勢,比如騰訊在底層大數據、基礎模型、云資源等方面的優勢,而銷售易則是專攻企業的CRM需求,基于更加一體化的形態幫助企業完成最終落地。
除了這些顯性的加持之外,雙方牽手的一些“信心加持”也更在被看見。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在過去兩年里,盡管AI是中國軟件包括CRM賽道的核心主題,但在固有的數字化市場,企業對于CRM等核心軟件的需求同樣更在增加——其中的一個關鍵邏輯是,CRM等產品可以幫助企業構建更為結構化的AI能力,讓AI可以通過CRM等成熟軟件中的流程為自身加持,同時沉淀更多的核心業務結構化數據。
但與這種情況對應的是,內卷在持續加劇。“之前國外服務商的報價是100萬,現在國內有些廠商的報價能低到20w。”鄧永富告訴我們,“其實對真正的跨國企業和大型企業而言,價格不是最主要的,產品能力才是。但這種報價體系在加速擾亂市場。”
在騰訊的加持下,銷售易并沒有參與到“價格戰”中。或者更準確來說,相較于價格方面的競爭,銷售易和騰訊則是把更主要的精力放到產品、生態和交付體系上,通過更好的CRM交付效果達到真正的共贏。
“CRM在每個企業里面都是真正核心的系統,最終的競爭還是會落到服務商所展現的價值上,而不是免費、低價這些表面策略。”鄧永富表示。
三、AI全球化時代,
中國需要怎樣的CRM企業?
中國需要怎樣的CRM企業?這個命題在一年前騰訊牽手銷售易的當時被無數人提及,而在過去AI和全球化浪潮齊步涌來的如今,也更在加速成為人們想探尋的問題。
“市場在呼喚一家真正全球化的CRM廠商。”騰訊集團副總裁、政企業務總裁、銷售易董事長李強表示。
誠然如此。就當下而言,相較于價格、定價體系等等一系列最前端的策略,產品、生態和交付模型才是中國一眾軟件廠商排位戰的關鍵要素,甚至更可以說是影響存亡的最核心指標。
幾個不完全統計數據是,在中國,如今有超過9成的企業正在或計劃使用具備AI的軟件作為下一代管理系統,此外,也更有超過6成的消費、制造企業正在謀求出海布局。
這種終端動作對應的是對CRM軟件更新的要求,比如如何把AI嵌入CRM產品,比如如何針對不同的客戶進行不同模式的交付,再比如在不同的全球海外市場,能否保持和國內軟件的一致性和適配國外環境的合規性等等,以及最核心的如何建立一個更為良性增長的企業體系。
也更可以說,只有滿足了這些要素,才能跨越當前階段,成為一個更具AI屬性的全球化軟件企業。
實際上,不論是Salesforce,還是SAP、Oracle、Workday,這些跨越周期的TO B企業都有類似的成長路徑,伴隨著從信息化到數字化的時代變遷,用更適配新需求的產品構建新的企業增長引擎。
“現在很多國內的SaaS企業是比較迷茫的,比如有的企業全力且不計成本地投入AI,有的企業一味追求客戶規模但忽略利潤等,這些都是比較極端的策略。”一位投資人告訴產業家,“而且在現在這個時代,單純做PPT指標已經是一條行不通的路了。”
過去的幾十年里,當我們談及SaaS,談及CRM,更多的視角是國外如Salesforce、Servicenow等企業,如今能看到的是,這些被討論的海外TO B企業都已經構建出更新的AI引擎,為客戶的AI和全球新需求提供更強的AI軟件供給能力。
這也是在騰訊的加持下,銷售易正在嘗試走出的路。
即真正從需求層面、從企業自身的產品層面出發,把AI FOMO式的投入轉為基于需求的共創迭代,把單純的銷售客戶數導向轉變為更科學合理的分層運營,為不同企業提供更適合其的服務方案,以及聯合更多生態伙伴一起做大蛋糕。
也可以理解為,這也恰是銷售易和騰訊如今在踐行的“全球化”軟件企業進化路徑。
真正的機會,往往也更對應著更大的挑戰,在拿到增長的果實之前,需要將自身的基座打好,將自身的引擎土壤夯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沖破藩籬,成為一家能穿越AI時代和全球化浪潮的新式CRM企業。
“我們既要看未來的方向,也更要清晰知道當前的現實,我們自己不會去喊口號,做聲量,但會和客戶共創,真正服務好這些企業。”鄧永富告訴我們,“維護好行業秩序的前提下,充滿信心,也更充滿野心。”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