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泰國天絲與華彬集團在代理權上持續多年的糾紛、纏斗、結局不定,原本即將一統中國功能飲料的紅牛,出人意料地開始了內部分裂。
2016年,紅牛的商標紛爭裂痕迅速蔓延,自顧不暇的紅牛中國,悄然將市場留白:彼時,東鵬飲料旗下的東鵬特飲迅速抓住了機會,以低價差異化策略突圍,在中國藍領市場掀起一道東鵬暴風。
2021 年A股上市后,東鵬飲料營收復合增速一舉超30%、利潤增速超40%,成為一匹業績黑馬,儼然化身為紅牛在國內市場前所未有的強敵。
近期,被稱為“半價紅牛”的東鵬特飲,憑借百億級別營收順勢助推母公司二次港股沖刺,將資本遲來的收獲,置于該公司最風光的季節。
不過,往前數年,東鵬特飲常年為集團貢獻高達8成左右營收,“單腿走路”的缺點也逐漸顯現。此時,當大單品依賴與功能飲料行業增速收縮相互疊加,東鵬在港股上市,或許還不是終點。
一、不缺錢的東鵬,為何著急奔赴香港?
紅牛幾乎完全統治國內功能飲料行業的前些年里,很少能有人能料到,一匹叫東鵬飲料的黑馬能在半道殺出,不到十年就顛覆了紅牛一家獨大的懸殊局面。
現階段,若按照出貨量口徑計算,東鵬飲料旗下的拳頭產品:東鵬特飲,市占比已在國內超過紅牛,成為了國內功能飲料的新任一哥。
相關報告顯示,從2021年到2024年,東鵬的市場份額從15%大幅提升到了26.3%,銷量年復合增長率超過40%。
這款被稱為紅牛“低價平替”、功能飲料界蜜雪冰城的東鵬特飲,也在今年10月助推集團二次敲擊港交所大門,意圖補充更多的資本彈藥。
對東鵬飲料來說,這多少有些姍姍來遲:事實上,今年4月,東鵬飲料就曾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后續,由于沒能在六個月內完成上市流程,公司的招股書在今年10月已然失效。
10月初失效后僅短短數日,賬上躺著百億資金的東鵬飲料又立馬重啟港股上市,一股燥熱氣息似乎正在涌來。
東鵬飲料2021年A 股上市,隨后業績一路高歌猛進,營收利潤雙飛,具有相對充沛的流動性:截至 2024 年末,該公司在手現金超過50億,各類現金類資產總額超過140億。
本身并不缺錢,東鵬飲料為什么再次沖擊港股?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東鵬飲料歷年來正通過低息貸款+高息理財的方式,形成了不錯的資本回報,堪稱食品行業的潛在理財大師。2024年末,該公司短期借款增至65.51億,資產負債率也來到66%。
對此,東鵬飲料曾對外表示,公司通過一系列旨在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的方式,使得財務費用呈現下降的趨勢,并實現了不錯的理財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東鵬飲料A股上市以來,也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現金分紅比例,僅2024年的現金分紅率就已經逼近70%。其中,東鵬飲料實控人林木勤家族合計持股比例超過60%,過去多年分紅款則大部流向了大股東們的口袋。
若拋開以上資本運作與利益分攤,按照東鵬飲料招股書,該公司未來若實現A+H雙板塊上市,核心在于開創以東南亞市場為橋頭堡,劍指全球市場的雄心。
其核心邏輯,在于將自身營收持續做大,以謀求更多業績增量。當下,海外市場已成東鵬飲料戰略重點,包含越南、馬來西亞、美國等25個國家和地區,都已出現東鵬系身影。
這既被當做業績增量的必要,也與東鵬飲料一直未能根治自身結構單一的主營業務現狀,密不可分。
天秤的一端,是作為中國功能飲料市場銷量冠軍的東鵬飲料,已連續四年領跑,形成了以能量飲料為核心,運動飲料、茶飲料、咖啡飲料等多品類共存的產品矩陣——按照近期公布的2025中國食品飲料百強榜單,東鵬飲料位列增速總榜第二,飲料品類增速第一,展現出多年來又大又快的長久進擊性。
天秤另一端,則是東鵬飲料始終沒能擺脫“超級單品”的依賴。
從2元250ml金磚到5元500ml的金瓶,東鵬特飲在現階段已覆蓋多個消費場景,并以更低的價格錨定了大量用戶心智,尤其在藍領市場里持續拓圈,從點到面,一步步從區域型企業突圍全國。
例如,2024年,僅東鵬特飲單一品類,就給集團貢獻了133億營收,總營收占比高達84%。
并且,這款百億級超級單品,也讓東鵬飲料業績連年上漲,近三年營收也從不足百億到即將破200億,近乎翻倍。
同一時期,公司凈利潤也從2022年的14億,迅速增至2024年的33億,2025年上半年利潤趨近24億,堪稱功能飲料界的又一隱藏“茅臺”。
不過,過度的單品依賴也猶如單腿走路,風險往往集中于行業天花板隱現,以及成長性存疑,或許在未來,難以真正獲得資本市場的更多青睞。
事實上,2024年國內能量飲料銷售量同比增長12.4%,已經遠低于2013-2023年16.27%的復合增長率。并且,考慮到目前東鵬全國已覆蓋420萬家終端網點,趨近飽和,加之2023年后東鵬的終端網點拓張速度明顯下滑。
受此影響,東鵬飲料以“半價紅牛”為主打的超級單品,在未來或許將會受到一種源于自身成長極限的持續壓縮。
二、雙牛相爭,東鵬得利?
按照邁克波特的競爭戰略,能夠影響競爭格局走向的五大因素中,同行業競爭無疑是一個最為直接的因素。
尤其當一個行業歷經了相對長久的發展,行業展現出較高的成熟度時,一個已經趨近完全體的業界巨頭往往會一家獨大,贏者通吃。此時,潛在競爭者要后來居上去爭奪份額,輾轉騰挪的空間,往往會更加逼仄。
2016年前,當前已經如日中天的東鵬飲料,早些年的發展并不算順暢,也不為人熟知:2016年后,東鵬飲料的迅速崛起則與“兩頭紅牛”在中國的曠日持久的斗爭密不可分。
2016年,泰國天絲集團與華彬集團就代理權問題無法達成一致,爭奪戰迅速升級,雙方各執一詞:泰國天絲指責華彬集團違背契約精神,代理時間已到,卻還要鳩占鵲巢;華彬集團則指責泰國天絲意圖侵吞紅牛中國長久建立起來的品牌價值,指責對方想侵占自身的勝利果實。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宏大的商戰往往有樸素的動機:多年來,功能飲料行業有著極高的毛利率,更不要說,紅牛在中國市場每年百億級別的營收,與之相隨的是巨大的利潤蛋糕。
這也直接引爆了“兩頭”紅牛,火藥桶迅速爆破,雙方十年漫長的官司就此拉開序幕。
近十年來,泰國天絲與華彬集團你來我往激烈紛爭,歷經多輪訴訟,目前雖然尚未徹底決出輸贏,可從結果上看,紅牛紛爭造成的內部分裂,已讓紅牛品牌在國內市場受到較大損害。
一個直觀的例子是,因為泰國天絲和華彬集團的爭斗,目前國內在售紅牛款式眾多,消費者難辨真假——誰的紅牛正宗?誰的紅牛偽冒?一筆糊涂賬在先,消費者迷茫在后。
由此,用戶心智的紊亂也讓不少用戶流失,而被天絲訴訟的華彬經銷商們也叫苦不迭,雙方的糾纏,也將原先紅牛眾多的堅定的經銷商,不得不轉投其他競品。
最近五年,在中國代理數十年的華彬紅牛銷售額已經無法更進一步,維持在200億上下,甚至一度出現回落。同一時期,泰國天絲則借機進入中國市場,麾下紅牛銷售額則快速提升,已經逼近百億。
伴隨原本雄踞中國市場的紅牛內部分裂,力量分散,這也為東鵬飲料創造了極佳的競爭環境。先前,東鵬特飲曾打出與紅牛類似宣傳標語,推出“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再加上“半價紅牛”的性價比,依靠競爭規則中“吃大魚”原則,實現了業績破圈。
不過,往往最為強大的,或許就是最為脆弱的。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若泰國天絲與華彬集團訴訟告一段落,或者雙方重新達成一種靜態妥協。由此一來,整合后的紅牛在中國市場仍有極強的影響力,也將是東鵬飲料一個強大的敵人:事實上,若從銷售額規模上看,當前華彬集團的紅牛在中國仍高于東鵬特飲。
后續,若雙牛紛爭落幕,雙方極有可能發生價格廝殺,產品貼臉對標。彼時,在國內耕耘多年的紅牛,仍有充足的資本彈藥與東鵬展開下一輪的爭奪。
從這點上說,此次東鵬赴港上市一旦成功,籌措出的資本彈藥彌足珍貴,無疑將在未來這場勢必爆發的戰爭中,成為一個關鍵變量。
三、浪潮之間,如何突圍?
近期,東鵬飲料六天內二次加急赴港上市,無疑是一種應對復雜競爭必須尋找增量的必要突圍。
國內市場是東鵬飲料的大本營,不容有失。可單一產品依賴、行業天花板顯現、疊加同業競爭等多重因素,都要求這匹曾經勢如破竹的黑馬,必須以一種全新的戰略思維,去考慮全新的發展命題。
受此影響,東鵬飲料也在產品矩陣中拓展品類,開始了多元化嘗試。
近些年,東鵬飲料提出了“1+6多品類戰略”,即以東鵬特飲為核心,同時發展東鵬補水啦、鵬友上茶、東鵬大咖、VIVI雞尾酒等新品牌,在運動飲料、無糖茶、咖啡等六個品類發力。
目前,東鵬飲料旗下表現不錯的新興品牌,為2023年推出的電解質水的東鵬補水啦,該品牌以“4元定價+555ml大包裝”切入大眾市場。按照2025年上半年發展態勢,該品牌實現了280%增速,營收14.95億,總營收占比趨近10%,后續增長空間仍在,不過仍需時間沉淀。
并且,不同于功能飲料接近50%高毛利,東鵬例如茶飲料、咖啡等品類毛利率相對有限,后續若營收占比提升,東鵬整體毛利率將會出現一定程度回縮。
從這點上說,東鵬多元化突圍仍需時間考驗。
為了增量,此次再次沖擊港股,東鵬飲料在招股書中也明確表示:“進一步提升資本實力與綜合競爭力,強化國際化品牌形象,滿足國際業務發展需求,推進全球化戰略。”?
照此理解,東鵬飲料未來將借由港股資金輸血,在東南亞市場逐步實現生產本地化,直接切入紅牛大本營,由此進一步開啟出海進擊。此次招股書中,東鵬飲料表示,募集資金的20%將用于海外供應鏈建設。
香港上市成功與否,直接關系東鵬飲料在東南亞乃至全球市場未來布局是否順暢。
考慮到,整體上東鵬海外市場開拓時間與規模相較紅牛仍有較大差距,因此,上市不是終點,更像是東鵬與紅牛全球競爭的起點。
當然,要實現以上一切,一個不容忽視的前提是,東鵬飲料以林木勤家族為首的大股東們,是否能抵擋住烈火烹油的資本運作中的那些巨大的短期分紅誘惑。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