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的目光還聚焦在Robotaxi的商業化拉鋸戰時,一個更具確定性的黃金賽道正悄然崛起——自動駕駛巴士Robobus。
近日,中國自動駕駛行業再傳重磅捷報。由MKX Technologies、蘑菇車聯(MOGOX)與比亞迪組成的聯合體,拿下新加坡首個L4級自動駕駛巴士官方試點項目,恰好撕開了這一被低估市場的一角,Robobus憑借政策強驅動、場景易落地、市場空間廣闊的核心優勢,已率先進入商業化爆發前夜,而蘑菇車聯的此次突破,正是搶占全球Robobus賽道龍頭地位的關鍵布局。
Robobus成為自動駕駛商業化的“先行軍”
長期以來,Robotaxi因更加貼近C端出行場景被賦予過高關注度,而另一邊的Robobus,早已完成從技術演示到規模化運營的跨越,成為自動駕駛領域又一個具備投資價值的賽道。
近年來,Robobus呈現低調爆發的態勢。根據IHS Markit預測,2030年中國共享出行的總市場規模將達到2.25萬億元,其中自動駕駛巴士有望達到百億甚至千億市場規模。這一增長并非空談,新加坡、法國、美國等30多個國家已部署Robobus試點,全球市場的規模化擴張已具備基礎。
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核心瓶頸在于場景復雜度與成本控制的平衡,而Robobus天生具備解法。
Robobus多運行于固定線路,如公交專線、景區接駁、園區通勤等,路線可預測性更強,技術實現難度顯著降低。新加坡此次中標項目涉及的緯壹科技城191號線、濱海灣400號線雖為開放道路,但線路固定、站點明確,恰好契合Robobus的場景優勢。
根據億歐的《2025中國L4智能駕駛場景商業化發展洞察報告》估算,在預期滿座率為60%的情況下,49座的Robobus單車年均營業收入預計可接近70萬元。基于單車使用年限為8年測算,單車年均成本預計為51.3萬元。在該情況下,單輛Robobus的年均毛利潤有望突破17萬元,單車年均毛利率可達25%,成本更加可控。
同時,全球很多國家和經濟體已將Robobus納入公共交通升級規劃,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已批準L3級自動駕駛法規框架,為L4級商業化鋪路;新加坡明確提出“三年內實現自動駕駛巴士與普通巴士協同運營”;截至2025年,中國已設立多個城市政策沙盒支持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其中Robotaxi和Robobus是主要應用場景。這種政策確定性,為Robobus的全球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聚焦自動駕駛巴士細分領域,L4級技術正成為市場核心增量。QYResearch指出,電動自動駕駛小巴作為核心細分品類,2023-2030年全球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維持在兩位數,其中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增速將領先全球。
“能跑”到“能賺錢”,Robobus商業化路徑已經清晰
從新加坡本地來看,這是LTA首次推進L4級自動駕駛巴士官方試點,背后是其《2040 陸路交通總體規劃》的落地需求。
這意味著,蘑菇車聯不是做一次性試點,而是切入了一個長期政策驅動的增量市場。新加坡現有300多條公交線路,此次試點的兩條線路連接了濱海灣郵輪中心、地鐵站等核心場景,一旦運營成功,后續線路的替換、新增需求將直接為蘑菇車聯打開更大的市場增量空間。
對蘑菇車聯而言,新加坡項目的價值在于拿到了進入全球市場的“通行證”。要知道,全球高密度城市普遍面臨交通擁堵與人力短缺痛點,東京公交日均客流超1000萬人次,新加坡公交司機目前存在顯著缺口,這些城市對于智能化轉型的需求更加迫切。
更關鍵的是“國際認可”的背書,此次蘑菇車聯成功進入新加坡標志著其自動駕駛全棧技術解決方案已獲得國際市場認可。對科技企業來說,海外官方項目的標桿效應尤為重要,特別是自動駕駛賽道,各國對于技術的全面應用都較為謹慎,有了新加坡的成功案例,未來拓展東南亞甚至歐美市場時,將少走很多模式驗證的彎路。
對于一項技術而言,不僅要具備可靠性,更要經過市場驗證,形成商業化能力。蘑菇車聯的這個項目,已經給出了明確的商業化路徑。
首先是短期收益有保障。2026年下半年項目就會啟動試點,涉及車輛供應、系統部署,還有后續的運維服務,這些都是直接的收入來源。
更值得關注的是長期復制性。此次試點的兩條線路,是自動駕駛巴士首次被納入海外公共交通系統的一個里程碑,不是封閉的園區、景區,而是真正的城市日常公交線路。這意味著蘑菇車聯已經驗證了自動駕駛巴士融入公共交通網絡的模式,未來不管是復制到新加坡其他線路,還是東南亞、全球其他城市,都有成熟的模板可以參考,將助力新加坡乃至全球更多城市構建智能公共出行體系,這就是長期增長的想象力所在。
海外項目最怕的就是本地化適配難、供應鏈脫節。而蘑菇車聯的采取的三方聯合體模式,恰好補上了這個短板。
MKX Technology能夠對接LTA的政策要求,避免由于政策法規帶來的水土不服;比亞迪負責定制新能源巴士底盤,確保車輛硬件和蘑菇車聯的自動駕駛系統完美適配;蘑菇車聯輸出核心技術,最終形成“智能技術+整車制造+本地化運營”的閉環。這種全面協同不是臨時拼湊,而是不可拆分的生態,競爭對手要想進入新加坡市場,需要重新找本地合作方、協調車企,而蘑菇車聯已經通過這個聯合體鎖定了先發優勢。
由此可見,蘑菇車聯此次中標并不是偶然的幸運,而是技術積累、落地經驗與生態協同多重因素合力的必然結果,標志著它真正邁出了從“國內領先”到“服務全球”的關鍵一步。當新加坡的“樣板間”跑通,后續全球訂單的落地、產業鏈的帶動,都將成為長期價值的增長點。
當然,也需要關注2026年試點運營的實際效果,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蘑菇車聯已經握住了自動駕駛出海賽道的“優質籌碼”。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