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三季報披露大幕徐徐拉開,業績成為驅動個股行情的核心主線。
在全球科技競爭加劇、國內產業升級步伐堅定的宏觀背景下,那些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并展現出強勁盈利修復能力的“專精特新”企業,正持續吸引著市場目光。
其中,電子化學品與新能源材料領域的骨干企業——光華科技,以其一份堪稱“驚艷”的三季度成績單,宣告了其經營業績的強勢回歸,為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凈利暴增1233%,核心業務量價齊升
財報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光華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0.44億元,同比增長11.50%;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9039.34萬元,同比增幅高達1233.70%。
單看第三季度,表現同樣搶眼,營收7.62億元,同比增長14.99%,環比增長10%;凈利潤3412.57萬元,同比增長962.19%,環比增長10%。
這一系列數據揭示出幾個關鍵信號:首先,光華科技營收實現了雙位數的穩健增長,表明市場需求持續回暖,業務基本盤穩固。其次,利潤增速遠高于營收增速,這清晰地指向光華科技盈利能力的顯著增強,即“增收更增利”。
國金證券研報分析指出,光華科技業績改善的核心動力來源于其傳統優勢板塊——PCB(印制電路板)化學品的盈利修復。
2025年上半年,PCB化學品收入同比增長19%至8.7億元,毛利率同比提升2.6個百分點至15.6%,實現了“量價齊升”。這表明,光華科技在核心產品線上通過技術升級、成本控制或產品結構優化,有效提升了附加值和對下游的議價能力。
相比之下,新能源材料業務則經歷了行業周期性波動帶來的挑戰。2024年,光華科技鋰電池材料收入同比下滑55%至2.6億元,毛利率同比下滑18.55個百分點。
面對新能源材料行業周期性波動對經營產生的不利影響,光華科技計劃通過合理調整生產基地的布局,進一步強化產業鏈上下游穩定協同合作關系,對產業鏈進行優化降本,提高公司新能源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2025 年4 月,光華科技做出一項重要戰略決策——變更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擬終止募投項目“高性能鋰電池材料項目”,并將該項目部分募集資金2.8億元調出、變更投向至新增募投項目“專用化學材料智能制造項目”。這一舉措凸顯了光華科技回歸優勢領域的戰略意圖。
此外,環比數據的增長(第三季度營收和利潤均環比增長10%)進一步證實了光華科技業績改善的趨勢并非曇花一現,而是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的。
這種“V型反轉”的態勢,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前期因新能源材料行業周期性波動對光華科技業績造成的拖累印象,展示了光華科技強大的經營韌性和適應能力。
PCB基本盤鞏固、新能源布局優化,共筑成長基石
光華科技業績強勢反彈的背后,是其長期堅持的“鞏固傳統優勢,拓展新興領域”雙輪驅動戰略的集中體現。
一方面,PCB化學品基本盤持續鞏固。作為國內PCB化學品的龍頭企業,光華科技深度受益于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的持續發展以及AI服務器、高端通信設備等下游領域對高性能PCB需求的增長。
光華科技通過持續的技術研發和產品迭代,不斷提升在高端電子化學品市場的競爭力。PCB化學品毛利率的顯著提升,正是其技術實力和市場地位增強的直接反映。這部分業務的穩健增長和盈利改善,為光華科技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和利潤支撐,是業績壓艙石。
另一方面,市場更為關注的是其新能源材料業務的戰略調整。此前,新能源材料行業經歷了價格劇烈波動和競爭加劇的挑戰,這對光華科技的整體盈利造成了一定壓力。
對此,光華科技管理層積極應對,展現了清晰的戰略思維。據悉,光華科技在硫化物固態電解質領域取得了顯著技術突破,獨創“多級串聯聯合萃取+結晶控制”工藝,將硫化鋰純度提升至99.9999%,遠超日本出光興產等國際競品。
這一技術突破使光華科技具備了在下一代電池技術中搶占先機的潛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通過鋰電池回收自供鋰渣,將硫化鋰生產成本降至20萬元/噸,僅為海外競品的1/10。這種成本優勢,使公司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了有利位置。
客戶合作方面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公司的硫化鋰產品已向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清陶能源等主流廠商送樣,合作規模達“十噸到百噸級”。其中,清陶能源已鎖定500噸產能,寧德時代測試通過后有望包攬剩余產能。
市場前景方面,據方正證券最新研究報告預測,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市場規模將達到2292億元,其中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占比近50%,硫化物路線因高能量密度將主導高端市場。光華科技憑借成本優勢,有望占據30%以上份額,形成未來業績增長點。
結語
縱觀光華科技的發展路徑,從PCB化學品到新能源材料,再到如今的固態電池布局,光華科技始終在電子化學品的浪潮中尋找自己的航向。
三季度業績的強勢反彈,像是漫長轉型路上的一縷曙光,而變更募投項目的戰略調整,則標志著光華科技正回歸優勢領域,聚焦高附加值產品。
在固態電池的新賽道上,光華科技已悄然布下棋子。
隨著全球綠色轉型加速,這家老牌化學品企業的技術積淀與產業洞察,或將成為它穿越周期的重要依托。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