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財經出品 文|丁禹 編|孟帥
因一起爆炸事故,一款標榜“耐高溫”的爆款養生壺,將有著“創意小家電第一股”之稱的小熊電器“炸”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事實上,此番并非是小熊電器首次遭遇類似的質量風波。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曾有多位消費者反饋過小熊電器包括產品爆炸等在內的質量問題。
風波之外,小熊電器的業績在去年增長有所放緩后,終于在上半年回暖。近年來,為了構筑起更為多元化的營收結構,靠廚房小家電起家的小熊電器,正大力拓展個護小家電等業務。
中報顯示,上半年,小熊電器個護小家電板塊的營收暴漲415.99%,但該板塊的毛利率卻下降8.29個百分點,“以價換量”的增長模式隱憂顯現。
回看小熊電器的資本之路,天眼查顯示,小熊電器于2019年8月登陸A股。2021年,創始人李一峰攜家族以92.1億元的財富躋身《新財富雜志500創富榜》,但僅一年后,其名字便從該榜單中消失。
小熊電器養生壺爆炸,致1歲小孩大面積燙傷
小熊電器卷入的這起引發廣泛關注的安全事故,發生在9月20日。
據新京報報道,當天,濟南一位用戶家中的小熊電器養生壺突然爆炸,崩出的碎玻璃砸中旁邊一名一歲孩子,熱水潑了孩子一身,導致孩子全身40%大面積燙傷。
當事人在社交平臺發文稱,21日她就聯系了商家和電商平臺客服,甚至打過12315投訴電話,但并未得到滿意答復。
據當事人透露,孩子已于9月24日完成手術,但后續還需要進行植皮修復疤痕。當事人還表示,9月26日,有商家人員與其當面溝通,并承諾會再探望孩子進行下一步處理。
9月28日,據海報新聞報道,小熊電器官方熱線工作人員就此事回應道,“事情發生之后,我們公司第一時間安排專員趕往醫院,對寶寶和家屬進行了慰問。事件具體原因正在核實,如果有進一步結果的話,我們公司會及時處理的。”
“目前,我們正在全力核查該事件的詳細原因。”小熊廚房小家電旗艦店客服稱,小熊養生壺從設計到生產都經過了多輪安全檢測,均有檢測報告。由于玻璃材質的器具,不排除遇到磕碰、撞擊等情況可能會影響其穩定性。
據紅星新聞,小熊電器人工客服向其表示,根據購買訂單截圖,這款養生壺是用戶在電商平臺授權經銷商店鋪購買的,產品型號為YSH-D15Y3。
據悉,該型號產品在拼多多平臺小熊家用電器官方旗艦店的售價為68元,銷量高達30余萬件,位居該店鋪煎藥壺年度暢銷榜首位。
事實上,此番并非是小熊家電首次出現類似質量問題。截至9月30日,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小熊爆炸”關鍵詞,可以看到多條相關的投訴。
據這些消費者反映,小熊電器的掛燙機、電飯煲、烤箱、養生壺、電煮鍋等小家電均出現過質量問題。
例如,去年10月,有消費者反映,他此前購買的小熊家電養生壺在燒水時突然爆炸。之后,該消費者向客服尋求解決方案,但未能收到滿意的答復。
今年5月,又有消費者投訴稱,他購買的小熊電飯煲發生爆炸,“把我妻子的手炸傷,二級燒傷,客服就是百般拉扯,推卸責任”。
業績增長數字下的憂患
產品質量風波之外,小熊電器近年來的業績表現并不穩定。
回顧2024年,小熊電器全年斬獲47.58億元的營收。盡管營收規模創下歷史新高,但同比增速降至0.98%,增長動能明顯減弱。
更為嚴峻的是,同期小熊電器的歸母凈利潤大降35.37%,僅錄得2.88億元,創下公司近三年來的最差水平,盈利壓力進一步凸顯。
進入2025年,小熊電器的業績終于迎來回暖跡象。上半年,小熊電器實現營收25.35億元,同比增長18.94%;實現歸母凈利潤2.05億元,同比增長27.32%。
對于業績反彈的原因,小熊電器在半年報中給出了三點核心解釋。其一,公司抓住了國補政策紅利,積極調整經營策略,使公司廚房小家電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6.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02%。
其二,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押注母嬰小家電賽道,加大對母嬰小家電的研發資源投入,推出系列爆款產品,助推母嬰小家電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0.54%。
其三,公司去年收購的羅曼智能業務穩步推進,上半年實現營收2.86億元。
雷達財經注意到,一直以來,廚房小家電板塊都是小熊電器的核心業務。而本次發生事故的養生壺,也被歸類至小熊電器的廚房小家電業務下。
不過,近年來,小熊電器似乎正有意擺脫對廚房小家電板塊的依賴,并加速推進多元化布局。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3年,廚房小家電為小熊電器貢獻77.33%的營收,去年這一比例已經降至68.84%。到了今年上半年,廚房小家電的營收占比進一步下降至66.02%。
與廚房小家電占比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個護小家電業務成為小熊電器新的增長亮點。今年上半年,該板塊錄得營收3.24億元,同比暴增415.99%,營收占比提升至12.77%。
不過,該板塊上半年的毛利率卻下降8.29個百分點至33.43%,這意味著公司在個護小家電業務上或采用壓低單價以換取市場份額的策略。這一舉措雖短期拉動了營收增長,卻也犧牲了部分盈利空間。
而在小熊電器急于尋求新業務增長點的背后,或也有基于對整個廚房小家電市場變化的考慮。
公司在半年報中引用的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國內廚房小家電的整體零售額為319億元,同比上漲9.3%,但零售量卻同比下降1.2%至1.37億臺。
有分析指出,從前述數據來看,盡管有國補政策的拉動,但廚房小家電行業的實際消費需求仍在萎縮。若未來國補政策退出,部分潛在消費需求可能進一步流失。而商家為消化庫存,很有可能會采取降價促銷措施,這將進一步擠壓本就有限的盈利空間。
昔日92億家電新秀,跌出創富榜
作為從小家電領域傳統巨頭美的、九陽等品牌的激烈競爭中突圍而出的品牌,小熊電器的成功離不開其創始人李一峰的精心耕耘與不懈努力。
公開資料顯示,李一峰1970年生于廣東梅縣。從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器專業畢業后,他曾先后在萬寶電器集團公司、廣東天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家電企業任職。
在家電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這段經歷,讓他逐漸積累起深厚的技術功底與豐富的管理經驗。
2006年,意識到職業生涯遇到瓶頸的李一峰選擇辭職,并與好友合資共同在佛山創立小熊電器。
彼時,面對已是一片紅海的家電行業,李一峰敏銳避開同質化競爭,選擇以小眾的酸奶機作為首款產品,精準瞄準尚未被充分挖掘的年輕消費群體。
后來,微波爐巨頭格蘭仕下的十萬臺酸奶機的訂單,為小熊電器帶來了穩定的營收支撐,更讓其在激烈的小家電市場中成功站穩腳跟。
之后,恰逢國內電商行業崛起的黃金時期,小熊電器順勢抓住這一時代機遇。2008年,小熊電器與淘寶達成合作,全力開拓線上市場,當年營收便實現翻倍,突破4000萬元。
乘著電商飛速發展的東風,小熊電器的業績屢攀高峰,到2019年全年已實現26.88億元的營收。
同年,小熊電器更是成功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創意小家電第一股”,正式開啟資本化征程。
伴隨著公司登陸資本市場的步伐,李一峰家族于2021年榮登《新財富雜志500創富榜》,憑借92.1億元的身家位列榜單第478名。不過,此后幾年時間,李一峰的名字卻再未出現在該榜單之上。
回顧小熊電器的發展歷程,李一峰坦言,除了自身的內功修煉和時代的托舉,小熊電器的發展也離不開對用戶需求的洞察。
他曾明確表示,“我們趕上了線上電商流量紅利,創意小家電產品得以更快更廣地流通,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堅持以年輕人群作為服務的核心對象,對待年輕人需求上有寬度有深度,企業要對年輕群體深入洞察,開發的產品跟消費者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不僅在用戶層面更加聚焦,在品類層級也更開放,做到在產品上是打開的、場景上有區分的,才能有更全方位的產品產出,不斷拓寬企業增長空間。”
據小熊電器介紹,其給自己的定位是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進行創意小家電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并在產品銷售渠道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創意小家電+互聯網”企業。
憑借這套獨特的模式,小熊電器成功在小家電品類占據一席之地,借此成為頗受年輕人歡迎的網紅品牌。
然而,多年高速增長的光環下,小熊電器的隱憂逐漸顯現,產品質量問題更是其繞不開的話題。
截至發稿,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與小熊電器相關的投訴便超過860條,其中近一個月內新增的投訴有17條。
在全國12315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平臺上搜索“小熊電器”關鍵詞,也可獲取到540多條投訴記錄。
而此次發生的產品質量事件則像一條引線,徹底引爆了輿論關注,同時也給小熊電器敲響警鐘:這家曾憑借“創意+互聯網”模式快速崛起的企業,未來想在規模增長與品質把控之間找到平衡,仍需多下苦功。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