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財經出品 文|丁禹 編|孟帥
三個月前,“果鏈巨頭”歌爾股份曾“豪橫”宣布一筆百億收購計劃,但如今這一收購卻正式告吹。
10月17日,歌爾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終止7月23日宣布的擬以104億港元收購米亞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及昌宏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一事。
對于終止籌劃上述股權收購事項,歌爾股份解釋稱,因交易雙方未能就交易相關的關鍵條款達成一致意見,故決定終止籌劃本次股權收購事項。
據悉,歌爾股份和米亞精密科技有限公司都被列為“果鏈企業”。此前,歌爾股份本寄希望于通過收購米亞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及昌宏實業有限公司,進一步鞏固并提升自身在精密結構件領域的綜合競爭力。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三年前,因生產問題不幸丟失蘋果公司耳機大單后,歌爾股份一度在利潤端承受了不小的壓力,2022年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甚至暴跌近六成,業績遭遇重創。
而此次收購計劃的終止,意味著歌爾股份在提升公司精密結構件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方面的進程或將面臨進一步延遲。
此次收購終止公告發布當天(10月17日),歌爾股份的股價下跌5.08%。緊接著,10月20日,歌爾股份的股價再度下滑2.53%。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的《新財富雜志500創富榜》上,歌爾股份創始人姜濱曾攜家族以575億元的巨額身家傲然位列榜單第68位,并一舉榮登山東首富寶座(按公司所在地標準計)。
然而,在今年的《新財富雜志500創富榜》上,姜濱家族的財富已大幅縮水至274.5億元,較巔峰時期減少了約300億元之多。
雙方未達成一致意見,歌爾股份百億收購告吹
10月17日晚,歌爾股份發布《關于終止籌劃股權收購事項的提示性公告》。
歌爾股份方面表示,公司在籌劃本次股權收購事項期間,積極推進項目,有序開展盡職調查、審計、評估等相關工作,并與交易對方進行了多輪積極的溝通與協商。
然而,因交易雙方未能就交易相關的關鍵條款達成一致意見,為切實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合法權益,經歌爾股份審慎研究并與交易對方友好協商,決定終止籌劃本次股權收購事項。
歌爾股份強調,前述決定是公司與交易對方協商一致的結果,交易各方均無需承擔賠償及法律責任。
歌爾股份還表示,本次終止籌劃股權收購事項無需提交公司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議,不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也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的情形。
據天眼查信息,歌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以從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主的企業。而歌爾股份最為人所熟知的標簽,無疑是作為蘋果供應鏈中的聲學巨頭。
據悉,從早年買iPhone免費送的EarPods,到近年來引領TWS耳機市場的AirPods系列,這些風靡全球的明星產品背后,都有歌爾股份的深度參與。
如今,歌爾股份的主營業務囊括精密零組件業務、智能聲學整機業務和智能硬件業務三大板塊,其在聲學、光學、微電子、精密制造等領域內更是具有創新性競爭優勢。
歌爾股份在7月發布的《關于籌劃股權收購事項的提示性公告》提到,此次擬終止收購的兩家公司,在精密金屬結構件領域內具有行業領先的競爭力,在金屬/非金屬材料加工、精細化表面處理等相關領域內具有深厚的核心技術積累,在精密結構件領域與行業領先客戶長期合作,具有可觀的營收規模和資產規模,且與公司現有的精密結構件業務具有優勢互補和協同作用。
另據蘋果官網2019年4月發布的題為《Apple新獲多家供應商承諾,將超額實現清潔能源目標》的文章,在其新近作出清潔能源承諾的供應商名單中,米亞精密科技與歌爾股份、立訊精密和鴻海精密等知名企業一同被列為“果鏈企業”。
對于此前斥資104億港元的這筆收購計劃,歌爾股份認為,公司可以獲取優質資產并進一步提升垂直整合能力,有利于增強公司在精密結構件領域內的綜合競爭力,提升公司精密結構件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深化與行業領先客戶的合作,推動公司主營業務的長期健康發展。
“果鏈危機”余痛未消,三年仍未完全恢復“元氣”
近年來,歌爾股份的業績表現并不穩定。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22年,公司營收以高達34.1%的同比增長率強勢突破千億大關,但此后便進入了增長瓶頸期,近年來營收規模始終在千億左右徘徊,未能實現進一步突破。
而在盈利端,歌爾股份的歸母凈利潤表現同樣起伏不定。2021年,公司以42.75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創下歷史最佳成績,但次年這一指標便大幅下滑59.08%驟降至17.49億元。
去年,歌爾股份的業績整體有所回暖,營收同比增長2.41%至1009.54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幅回升144.93%至26.65億元,基本恢復到2020年的水平。
不過,進入2025年后,歌爾股份的業績再次出現波動。據最新半年報,上半年,公司錄得營收375.49億元,同比下降7.02%,為2022年以來的同期最差表現。
利潤方面,雖然歌爾股份上半年的歸母凈利潤同比上漲15.65%,達到14.17億元,但扣非凈利潤同比卻下降12.72%至10.33億元。
一直以來,歌爾股份始終堅持客戶導向和大客戶戰略。財報顯示,2024年,歌爾股份前5大客戶合計銷售金額達894.1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的比重高達88.57%。其中,前3大客戶的占比分別達到31.96%、28.1%和19.55%。
盡管大客戶戰略使得歌爾股份能夠充分發揮客戶資源優勢,實現與國際一流客戶的合作共贏、共同成長,也締造了歌爾股份的千億神話,但這一戰略帶來的客戶集中風險同樣不容忽視。
對此,歌爾股份在財報中也坦誠表示,“如果主要客戶因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企業經營活動出現波動,或者客戶與公司的合作關系發生變化,則有可能為公司業務帶來相應的波動和風險。”
事實上,三年前,歌爾股份就曾飽嘗過這一經營風險的痛楚。時間回撥至2022年11月8日,歌爾股份發布《風險提示性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
同年12月,歌爾股份在《2022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中表示,受該事項影響,公司直接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約20至24億元,對2022年度經營業績產生顯著影響。經調整后的2022年度歸母凈利潤為17.10至21.37億元,同比降低50%至60%。
后續歌爾股份公布的2022年年報顯示,2022年,公司智能聲學整機業務的營收同比減少14.58%至258.81億元,歸母凈利潤暴跌59.08%至17.49億元,為當年業績蒙上了一層陰影。
分析師郭明錤曾在2022年11月表示,當年歌爾股份暫停生產的產品可能是蘋果的AirPods Pro 2耳機,暫停生產較可能是因為生產問題,而非需求問題;且為填補生產缺口,蘋果第一供應商立訊精密已擴產并取得所有AirPods Pro 2訂單,成為AirPods Pro 2獨家組裝廠商。
歌爾股份也在2022年財報中承認,這款智能聲學整機新產品項目是生產過程中出現波動。針對此事,公司已充分反思和吸取相關經驗教訓,并對相關工作中的不足之處積極整改。
幸運的是,歌爾股份并未因此事被蘋果徹底踢出“果鏈”。2023年2月,分析師郭明錤表示,歌爾預計將恢復AirPods Pro 2生產,有助重拾營收與利潤動能;且歌爾AirPods 2、AirPods 3與其他零部件訂單已確定不受影響;同時,歌爾已接獲HomePod mini 2 NPI與組裝訂單,預計在2H24大量出貨。
不過,從近來的盈利情況來看,歌爾股份目前似乎仍沒能從3年前的“果鏈危機”中徹底走出。此外,今年上半年,歌爾股份智能聲學整機的收入同比減少34.92%。
押注精密零組件業務,歌爾股份“另尋出路”
事實上,自三年前那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事件后,歌爾股份便積極謀求變革,著力調整自身業務結構。
從營收結構來看,近年來,歌爾股份旗下的精密零組件、智能聲學整機和智能硬件三大主營業務,在營收中的占比均發生了顯著變化。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智能聲學整機業務占歌爾股份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8.73%、24.67%、24.54%、26.05%和22.17%。
同期,智能硬件業務的營收占比分別為41.94%、60.14%、59.56%、56.66%和54.17%;精密零組件業務的營收占比分別為17.69%、13.35%、13.18%、14.91%和20.25%。
從前述數據可以看出,盡管精密零組件業務在公司三大業務板塊中的體量依舊最小,但自2022年起,其營收占比總體呈現出增長態勢。這一現象表明,公司或許有意將精密零組件業務培育為新的增長引擎,進而打造下一條增長曲線。
除了受突發事件的影響外,精密零組件業務相對較高的毛利率,或也是驅動公司大力發展該業務的重要因素。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歌爾股份精密零組件業務的毛利率為23.49%,遠超智能聲學整機業務的9.93%和智能硬件業務的11.51%。
這也就不難理解,歌爾股份此前為何有意斥資104億港元收購聯豐商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100%的股權。
若收購完成,憑借標的公司在精密金屬結構件領域內領先的競爭力,歌爾股份或可加速精密零組件業務的成長,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公司現有的大客戶較為集中的風險格局。
雷達財經通過財報了解到,歌爾股份的精密零組件業務聚焦于聲學、光學、微電子、結構件等產品方向。
而該業務板塊的主要產品包括:微型揚聲器/受話器、揚聲器模組、觸覺器件(馬達)、無線充電器件、天線、VR/MR光學器件及模組、AR光學器件、微納光學器件、3D結構光模組、AR HUD模組、MEMS聲學傳感器、其他MEMS傳感器、微系統模組、精密結構件等。
這些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無線耳機、VR虛擬現實、MR混合現實、AR增強現實、AI智能眼鏡、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汽車電子等終端產品中。
上半年,歌爾股份智能聲學整機業務板塊中個別項目受產品迭代周期的影響營收有所下降。在該業務板塊業績暫時受挫的背景下,公司精密零組件業務及智能硬件業務板塊中的AI智能眼鏡、智能可穿戴等細分產品線業務均進展順利。
公開報道顯示,作為全球VR/AR行業中的先行者之一,歌爾股份自2012年開始VR領域內的研發工作,2016年進入AR領域,同全球知名客戶一起完成了多款明星產品的研發和量產上市。
在2023年3月召開的第八屆電聲技術國際研討會(ISEAT)上,歌爾發布了XR業內首個一站式音頻解決方案。
一個月后,歌爾股份又聯合米哈游、眾源資本等投資萬有引力公司,助其開發XR專用協處理芯片。
2024年年初,歌爾宣布其聯合高通公司推出了基于驍龍XR2 Gen 2平臺和驍龍XR2+ Gen 2平臺的下一代混合現實(MR)參考設計,且該設計集成了歌爾自研的新一代3P Pancake鏡頭。
今年6月,小米發布首款AI眼鏡,以1999元起售價直面Meta Ray-Ban競爭。對于這款產品,去年末有市場消息稱,該產品由歌爾股份代工,當時雷軍對這款產品的出貨量預期“在三十萬臺往上”。
盡管歌爾股份近來為拓寬業務邊界、加深產業布局鋪墊良久,且其精密零組件業務也顯現出一定的增長勢頭,但此次百億收購案的終止,仍讓市場對公司后續發展心存疑慮。未來,歌爾股份能否堅守既定發力方向,徹底走出業績陰霾,仍需時間進一步檢驗。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