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黃金價格的大漲已經牽動著每個人的心了,不過比起黃金價格,白銀價格漲幅似乎漲的更猛,甚至銀價刷新了14年的新高,投資銀條成為了被搶購,我們到底該怎么看這件事?
一、銀價刷新十四年新高
據新華財經的報道,白銀近日亞洲交易時段早盤異軍突起,再度刷新了2011年8月下旬以來的新高。而在國慶長假期間,10月6日,漲幅擴大至1%,報48.54美元/盎司。紐約漲0.79%,報48.345美元/盎司,創歷史新高。
在市場看來,雖然美聯儲上周的“管理式”降息沒能帶來黃金的短期飆升,但年內仍將繼續降息的預期足以支撐貴金屬的強勢。在此背景下,市場風險偏好的改善,令白銀更加受益。
同樣作為貴金屬品種,白銀較強的工業屬性,使其在避險占據主導時,表現遜于黃金,從而導致今年上半年,衡量金銀相對強弱關系的金銀比價一度升至100以上。不過,金價在4月下旬的新高后轉入長達四個月的震蕩,銀價則悄然開始了補漲過程。行情數據顯示,在經歷了4月份的大幅波動后,國際銀價已經連續五個月上漲,迄今累計漲幅已超33%,同階段金價的漲幅僅在12%。
在金價不斷創歷史新高的同時,市場就已經有不少聲音在強調白銀更具潛力的上漲空間,其理由不僅限于同為貴金屬的投資屬性,更源于白銀工業屬性影響下的基本面。
世界白銀協會的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白銀市場將連續第五年出現供不應求,缺口將達到1.176億盎司。
據央視財經的報道,在深圳一家白銀型材加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伴隨著銀價持續攀升,成品投資銀條的需求量明顯上漲,首飾類半成品的訂單卻在減少。
二、銀價持續大漲我們到底該怎么看?
面對著當前白銀價格的瘋狂上漲,讓人不禁想問這樣的漲價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我們又該怎么看這件事呢?
首先,白銀弱于黃金已經成為了一種長期趨勢。回顧歷史走勢可以發現,一直以來,白銀在市場上的漲跌幅都是弱于黃金的。這背后有著深刻的產業結構根源。與黃金不同,白銀如今更多地扮演著工業金屬的角色。它在眾多工業生產領域都有廣泛應用,比如電子電器、機械制造等行業都需要用到白銀作為原材料。而不像黃金那樣,主要被視為一種避險資產,這種定位差異導致在市場波動時,投資者往往優先選擇黃金進行避險,白銀則相對受到冷落。
例如,在過去多次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地緣政治緊張等時期,黃金價格會迅速攀升,而白銀的反應則較為滯后且幅度較小。這是因為工業需求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大,當經濟增長放緩時,企業對白銀的需求下降,從而壓制了其價格表現;反之,在經濟繁榮階段,雖然需求有所上升,但也難以像黃金那樣因純粹的避險情緒而大幅上漲。
還有一個重要的點,與黃金開采需要大規模投入生產建設礦井,甚至于有大量的開采設備提煉投入不同,白銀的開采與提煉卻是一件相當簡單的事情,雖然中國古人的古法煉銀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但是在現代化學工業的興起之后,特別是電化學工業的興起之后,白銀的提煉變得簡單了不少,銀礦主要以伴生礦為主。白銀在自然界中呈現單質狀較少,主要以硫化物與鉛、鋅、銅礦床伴生或共生。僅以2023年數據為例,當年的礦產銀的來源中71.7%都是伴生礦,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進行大規模的電解鋁、電解鋅必然會產生大量的白銀,這種白銀是以工業副產品的形式出現的,這就直接導致了白銀的價格幾乎難以像黃金那樣持續上漲。
其次,黃金的持續上漲導致了白銀的貨幣屬性被凸顯。盡管白銀的工業屬性較為突出,但我們不能忽視其作為貨幣金屬所具備的避險屬性。黃金和白銀在歷史上都曾長期作為貨幣流通,具有價值儲存和交換媒介的功能,特別是在中國,相比于歐美都是以金本位制為核心,中國在歷史上常年是銀本位制國家,一直到新中國建國之前,中國都是銀本位制,白銀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非常特殊的貨幣屬性地位。這種歷史傳承使得它們在投資者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當市場出現不確定性時,投資者往往會聯想到黃金和白銀的避險功能。
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市場變化波動之后,白銀出現補漲行情是符合市場規律的。一方面,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漸復蘇和通脹預期的上升,投資者對避險資產的需求有所增加。黃金作為傳統的避險資產,已經經歷了一輪較為明顯的上漲行情,其價格處于相對高位。在這種情況下,部分投資者開始將目光轉向白銀,尋求更具性價比的避險投資機會。另一方面,從市場周期的角度來看,貴金屬市場往往存在一定的輪動效應。當黃金市場率先啟動上漲行情后,隨著市場熱度的逐漸傳導,白銀市場也會隨之活躍起來,出現補漲行情。這種補漲不僅是市場資金對白銀價值的重新發現,也是避險屬性在不同貴金屬品種之間的轉移和體現。
第三,疊加工業需求進一步帶動了白銀的稀缺屬性。此次白銀能夠刷新新高,關鍵因素之一在于其供不應求的局面。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的快速發展下,白銀作為重要的光伏組件金屬,需求持續居高不下。太陽能光伏發電是未來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而生產太陽能電池板離不開白銀。隨著各國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光伏裝機容量逐年快速增長,帶動了對白銀的巨大需求。近年來全球光伏產業對白銀的消費占比逐年上升,已經成為推動白銀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在這種強勁的工業需求支撐下,白銀的供應逐漸顯得緊張。礦山開采量的增長有限,回收利用也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缺口,供需失衡進一步推高了白銀的價格。這種由實體經濟基本面驅動的價格上漲,與傳統意義上單純基于投機或避險情緒引發的價格波動有所不同,具有更強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
第四,普通投資者要充分認知白銀潛在的風險。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面對銀價刷新高點、投資銀條被搶購的熱潮,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充分認識到其中蘊含的巨大風險。一方面,白銀價格的高波動性是其顯著特征。由于其市場規模相對黃金較小,更容易受到大資金操縱和情緒化交易的影響。歷史上,白銀價格曾多次出現“暴漲暴跌”的極端行情,這種極端波動風險在白銀上始終存在的。
另一方面,當前銀價的強勁表現,可能隱含著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即“白銀大漲往往是黃金見頂的前兆”。這一現象在市場中被稱為“金銀輪動”。其邏輯在于,當市場避險情緒達到極致,資金在追逐貴金屬時,會優先涌入流動性更好的黃金;而當黃金漲勢乏力、市場情緒依然亢奮時,資金便會轉向更具彈性的白銀,推動其加速上漲。這種“最后的狂歡”往往預示著貴金屬整體行情接近尾聲。
目前,雖然我們不能說黃金已經明確見頂,但是高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面對著當前白銀的大幅上漲,其背后的風險需要我們好好關注。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