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打造“城市美食名片”要做到“得人心者得天下”,包括員工之心、顧客之心、城市之心。
本文為一茗品牌咨詢創始人王茗在“2025中國餐飲品牌節”上的演講實錄,紅餐網整編發布。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區域標桿的打造:如何打造中國餐飲城市美食名片》,我講一個我們陪跑的案例,也希望給所有的餐飲人帶來一點啟發和深度思考。
我們服務“村長家的疙瘩湯”這個品牌9年,2016年幫它做了品牌的第一次升級。當時正流行單品為王(比如辣椒炒肉、小炒黃牛肉等),所以“村長家的疙瘩湯”品牌當年的升級走的是爆品戰略+VI形象升級。
想在一座城市做長久的生意,就做地方菜
2018年-2019年,村長家的疙瘩湯因為自己的努力到了品牌鼎盛期。疫情三年,我想不僅是對“村長家的疙瘩湯”乃至餐飲業都是眾創的低估,村長家也一樣遭遇業績下滑甚至虧損。2022年年底,村長家的疙瘩湯的創始人代總又來找我說:“王姐,我們想再次升級。”我說,“你能告訴我這次升級的目的嗎?”他就說了一句話:“我想做一個長期的企業。”我說:“如果你想做得更久,就要明白你的價值,你為誰服務?”
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得人心者得天下”。你要清楚你的天下是多大?是一個社區、一條街,還是一座城?跟他聊完之后,我說“如果想在一座城做長久的生意,那就做地方菜。”所以我們提出打造東營菜。
當時,其實提出做東營菜也只有他在堅持,他的身邊及他的團隊是完全不認可的,也提出了很多質疑。首先,老代和他的團隊都不是東營人,他們不知道東營菜的根應該怎么守正創新?
第二,團隊對東營不自信,東營是共和國最年輕的城市,自建市就從未有東營菜一說。記得他的廚師長當時在說“什么叫東營菜?我吃過魯菜、膠東菜、濰坊菜,沒吃過東營菜,我都不是東營人,現在卻要做東營菜,誰來認可?這不騙人嗎?再說了,東營一年都沒有多少旅游的人,即使外地人是需要吃東營菜,又能有幾個人?“。
在這里,我想先給大家普及兩個認知:
第一,本地菜一定是要做游客生意,錯!本地菜首先是先讓本地人認可,才有根。第二,本地菜是有心智認知的。東營雖然作為地級市只有42年,但與這座城市共生的那些人,他們從小吃的難道不是自己的家鄉菜?假如你們到了東營,你們會不會問“你們東營有什么特色的好吃的?“。
當時,我記得村長家的創始人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團隊對做東營菜充滿了迷茫、不自信、不認可,這僅是我一個人的夢想。”
在這個階段,我們做了兩個重大抉擇,第一,開一家新店,以東營菜為核心,探索東營菜之路。我們既然決定相信一座城市有自己菜系的發展,就一定要把東營菜大旗舉起來。第二,調整品牌使命——做好東營菜,幸福福大人。
對于品牌來說,最重要的是五大資產:
首先是定位資產,當你有了東營菜的定位,你要為這個定位去拿老百姓口碑的信任狀;
第二,文化資產,包括品牌使命、愿景、價值觀和品牌承諾;
第三,產品資產,村長家的產品資產目前屬于缺失,因為東營菜沒有基礎;
第四,符號資產,這是最好打造的,就是讓你的視覺、體驗插上文化賦能的符號;
最后是活動資產,大家一定不要小瞧活動資產,你要去做跟品牌使命和價值觀有關的活動。比如:之前村長家的疙瘩湯做疙瘩湯節就是做自己品牌的疙瘩湯節,現在當改為“東營疙瘩湯節“后,我就向全城公開了我們的秘方,我們希望更多東營人都會做這道菜,做好這道菜。只有當這道菜真的成為家鄉的公益資產,才會有更多人因”一道菜“而認識東營美食,想來品嘗拼成東營菜。
將城市文化、人情、戰略融入品牌
在文化資產方面,我們具體做了四步。
第一步,將城市文化融入品牌,在視覺上融入東營民俗氣韻。文化賦能要從可感知開始,所以,我們就把文化進行了活化,讓村長家的疙瘩湯跟當地的12個非遺文化融合,變成了品牌的非遺故事。
第二步,要把城市的“人情味”融入品牌,“人”是指人性需求,“情”是情感共鳴,“味”是地方風味。以往村長家的疙瘩湯更多宣傳的是“品牌”,但它的新店變成“東營”一座城。比如村長家的疙瘩湯的周邊——帆布包,以前的廣告語是“來福大有大福”,現在變成“我是東營人”。還有礦泉水,我們把它變成了非物質文化的宣傳小標簽。
我們想讓文化從熟悉和交易開始。包括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圍兜上寫著“吃飽長大上北大”,這是因為有一年東營的文理雙科狀元全部考上了北大。所以這里每一個設計背后都有家鄉的故事。
第三步,將城市戰略融入品牌,我們做了城市風味體驗。村長家的疙瘩湯以前主打疙瘩湯單品,現在我們要做一座城的風味,告訴顧客東營也有自己的風味。還有包廂文化,比如包廂命名,我們把以前的“二十四節氣“包廂,換成了這座城的”歷史痕跡——東營勝利油田以前的工廠編號,及東營的人文、景色、精神形成了包廂名。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場體驗就是廣告屏,很多人喜歡通過廣告屏來宣傳爆品、特色菜,甚至是企業文化、口號,但來來往往的顧客不會駐足停留。我們把最好的廣告位給了東營這座城市,里面有這座城的大事記、宣傳片,還放上了東營二十四節氣的動態畫面。有一位顧客留言說:“我在這里32年了,第一次在這家店里感受到東營一年四季的變化。”我們追求顧客的情感價值,這些價值就藏在生活里。
第四步,將品牌戰略融入使命,調整品牌使命。以前村長家的疙瘩湯的使命很簡單,就是“幸福福大,人人買車、買房”,但現在調整使命為“做好東營菜,幸福福大人”。在這個階段,做好東營菜開始成為品牌一部分人的使命。
百姓的信任才是一家店業績的根本
如何讓企業不自信的現狀發生質變?標桿門店的力量很重要,因為員工只相信他看到的事情,上下同欲太重要了。我們有一個工具——三重閉環:第一,目標管理,把你的使命變成目標;第二,共創共識,導入“心力100天”;第三,“保改停開復盤,就是要復對盤:企業要保持什么、改進什么、開始什么、立即停止什么。
企業文化一定有三大價值心力的滋養:顧客價值、員工價值和文化價值。
所以,我們做了兩個“100天”堅持。我們每個星期有三次共創共識學習。周一是“客戶價值會”,每天關注動態、學習,進行總結。周二做“城市文化會”,一定要了解這座城市的文化,把文化變成真實的案例和行為。還有周四做“愛伙伴會”,只有滿意的員工才能帶來滿意的顧客,所以我們要愛伙伴、關心伙伴、幫助伙伴,堅定企業共同的使命和信仰。
我們來看一下堅持的結果。村長家的疙瘩湯有一位48歲的大廚,在沒有了解東營文化前,他非常不自信的,覺得做東營菜很有難度。但后來他帶頭講出東營菜的故事,比如有道菜叫“孤東會戰慶功菜”,就是在東營孤東鎮,當時勝利油田開采,一群人花15天打造了100口井。
當時那么艱苦的歲月,很多人對那里菜的記憶猶新。后來我們找到孤東會戰的參與人員,還原了當時他們描述的食材和當時盛菜的搪瓷盆,做了這道“孤東會戰慶功菜”,這是一道代表東營精神的一道菜。現在這道菜已經成為村長家的疙瘩湯的爆款,很多東營人請外地人也會點這道菜。
我們再來看一個案例,村長家的疙瘩湯有不少服務員是叔叔阿姨。比如有一位50多歲的阿姨,以前上菜可能就是報菜名,現在她會給顧客講廚師研發這道菜的故事,講菜背后的東營文化等等,讓顧客感知到價值。
堅持兩個“100天”過后,企業發生了變化。以前,他們常想的是“我們應該怎么借東營做好生意”,現在他們常做的是“我們還應該為這座城還能做些什么”。
正是有了這樣的心念轉變,2023年8月,村長家的疙瘩湯·東營菜開了第一家地標店。而在2024年開第二家地標店的時候,品牌沒有進行宣傳造勢,而是把開業的投資預算拿去買暖冬的物資,捐贈給福利院,為這個城市增添了一些美好。
村長家的疙瘩湯創始人代景國說:“我們不能只是開門做生意,而是要有為這座城奉獻的宏愿。”只有別人把進入你家店當作生活的習慣,你的品牌才有了溫度。
我很想講一個案例,2024年東營大暴雨,村長家認為安全最重要,他們給所有門店的顧客打電話,讓顧客別來了。但有顧客說“不行,我的客人都已經邀請到了”。他們就自己開車把顧客全部接到店里。村長家還向全城的百姓出了一個承諾,在緊急情況下,無論是食物、零食、住宿還是其他任何合理的贊助,只要顧客開口,村長家將全力為你解決。
我覺得,這個時候企業真的開始有了愿力。那之后村長家的生意有了百姓的信任,而百姓的信任一定是生意的流量。村長家還有一些承諾,“菜品不滿意(異味、異物,上菜慢、不好吃等),10倍現金賠償。”“服務不滿意(服務不及時、餐具不干凈、服務態度不好),補償現金1000元。”
2024年國慶期間,有一個濰坊的消費者來東營旅游,因為排隊人多上菜就有點慢,當時給了他們現金補償1000元。但是后來他們又到質檢局投訴,說村長家違背自己的承諾,不應該是1000元,應該是10倍罰款。當時質監局認為,并不是菜品有問題,不屬于10倍罰款。
但是村長家做了共創共事會,最后店總自己開著車去找那位顧客。當時,那位顧客總共消費了370元,這個店總就又拿了3700元到那位顧客家里,那位顧客特別的觸動,說:“多給了1000元”。當時,店總跟顧客說“不要因為東營的一頓飯,讓你不喜歡東營菜,東營還是值得你來的,這1000元就算下次邀請您再來的。”
正因為有了這4700元的事件承諾,村長家公司開始愿力落地。
后來,那位賠償了4700元的店長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顧客來村長家能吃到更合口的東營菜、享受更周到的服務,這個承諾必不可少。”因為他們相信了,原來百姓的信任才是撐起一家店鼎盛的業績的根本。
企業發展一定要“向內求”
我的信仰,就是想給每座城打造成真正的城市美食名片。我覺得打造城市美食名片,一定要做到四點:
第一,得城市人心,就是一定要讓本地的顧客優先選擇你,推薦你、擁護你。只要品牌做城市文化戰略,堅持品牌初心,做到大眾點評六榜第一,就代表已經獲得本地人認可了。
第二,讓外地慕名,一定要讓外地的游客聽說過、記住你。
第三,獲政府助力,你能給這座城市還能帶來美好,為城市拿獎,政府就一定會助力你。
第四,給伙伴榮耀,讓上下游伙伴、內部團隊因你而感到自豪。員工最大的榮耀就是他所做出的所有的努力被別人認可、被家鄉認可。
今年2月份,“東營菜”正式被百度百科收取,這是村長家創始人寫的一句話,他說:“終于家鄉的煙火氣有了文字的重量,從黃河邊到餐桌,簡單的一碗湯都是故事。”
2023年年底,村長家的疙瘩湯·東營菜拿下了第二個地標店,而且榮獲了第一批市非遺。2024年,村長家的疙瘩湯·東營菜國慶期間的業績同比增長30%,全年逆勢增長37%。今年,村長家的疙瘩湯·東營菜第三家城市地標店在籌備。
我想說,所有的戰略都是要把一個人的夢想變成一群人的使命,最后一定要變成一座城的榮耀。
我們經常說一個詞“下滑”,但今年1-5月,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餐飲行業依然在增長,只是顧客沒有選擇來你們家。
如果你今天還在迷茫,還不知道未來的方向,我想告訴大家三個字——“向內求”。
向內求首先要回歸產品,只有深耕產品,品牌才有生命。
第二,回顧顧客,一定要相信悅近來遠,只有讓身邊的顧客滿意,遠方的顧客也會慕名而來。
第三,敬畏文化,每一種文化不僅給予別人溫暖,同時會滋養自己的內心。一定要讓門店出售的不僅有生意還有生活。
第四,敬畏心力,一定要重視組織心力,真正上下同欲。因為戰略會讓企業看到方向,組織會讓企業走到長青。
最后我就說一個詞——價值,所有的價值都藏在看不見的地方,它不是質價比也不是性價比,而是你在老百姓心中值不值這個價?一定要記住,你不是給別人選擇提供了一個餐品的選擇,而是代表了一座城的溫度。我們說得人心者得天下,那么就是“心中有人,才有人心“。當你心中有了員工,有了顧客,有了百姓,那你還愁生意?真誠和熱愛讓你也一定會有”員工、顧客、百姓“的反哺。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