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最后幾天,奧特曼和小扎踏入同一條河流。
先是Meta推出了AI短視頻信息流Vibes,內嵌于Meta AI應用中。而后是OpenAI推出了Sora 2模型,并且一同發布了全新的獨立應用Sora。
這不禁讓人期待,外界期待和恐懼了很久的“AI版抖音/TikTok”時代,是否已經拉開了序幕?
一方面,不管是Vibes還是Sora應用,在落地后都被一部分人批評,稱它們是“無限AI垃圾制造機”。
另一方面,很多用戶在求Sora應用邀請碼,其“客串”功能尤為亮眼,可以將用戶本人和朋友一起裝進AI視頻。
雖然在輿論關注程度上,Sora獨立應用還遠不能和當年的ChatGPT問世時相比,但人們體會到了類似的興奮感——當強大的模型能力和有創意可社交的產品功能碰撞,想象力隨之放飛。
01
OpenAI版“抖音”來了
時隔十九個月,OpenAI終于迭代了其視頻模型,Sora 2發布。
和初始版本相比,OpenAI表示Sora 2在遵循物理世界規律方面做得更好,并且能同步生成音頻。
OpenAI 在公告中寫道:“該模型遠非完美,并且存在很多錯誤,但它證明了進一步擴大視頻數據上的神經網絡將使我們更接近模擬現實。”
更重量級的,是隨著Sora 2發布的單獨應用。要記得初代版本公布后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內測階段,只有少量藝術家和創作者可以上手嘗試,但這次,人人都可以在蘋果iOS應用商店中下載“Sora By OpenAI”。
目前用戶需要邀請碼才能登錄。但是邀請碼并不算緊缺,每個新用戶會至多拿到4個邀請碼,在二手交易平臺目前被賣到1~10元的價格。
進入Sora App之后,一股熟悉的味道撲面而來——不管是默認進入“為您推薦”的豎屏視頻信息流,還是下方菜單的UI設計,都讓人很自然地聯想到抖音或TikTok。
點擊創作即可輸入指令,也可以點擊圖片按鈕選擇自己手機相冊里的圖片,在圖片的基礎上生成視頻。
此外,在創作界面,最大的亮點是“Cameo出鏡秀”,這個功能可以將真實世界中的人物做進AI視頻,是這次Sora應用最關鍵也是最吸引人的功能。
你可以錄入自己的樣貌與聲音信息,直接“深度偽造”自己,生成自己的AI視頻。同樣的,你也可以將其他已經有AI檔案的好友做進視頻,只需要在指令框中@用戶名即可。
在OpenAI的官網、Sora應用的蘋果應用商店詳情、應用登錄界面等,“生成你和朋友的視頻”被作為核心賣點宣傳。
當然,如果你還不想上傳自己,大可以從OpenAI的官方人員入手,這也是Sora里有大量奧特曼AI視頻的原因(而這其中大部分是奧特曼在各種偷CPU)。
在沉浸式刷視頻半個小時后,我們可以肯定地說,Sora 2模型的表現堪稱驚艷,不管是動作的流暢程度、物理世界的精確度還是鏡頭的切換以及前后的一致性,都到了幾乎可以以假亂真的程度。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在Sora應用內,視頻并不追求高清晰度,再加上Sora 2極大地減少了視頻模型常見的“平滑塑料感”,也讓其看起來更加逼真。
而我們在Sora應用中,看到了太多有趣的視頻。指令不需要長篇大論,不需要在精準度上過多糾結,有趣的創意成了最有價值的資源。
02
小扎還是保守了
被一個又一個奧特曼偷CPU的AI短視頻逗笑的時候,很難不想到小扎。
就在OpenAI帶著Sora 2和獨立的Sora應用炸場的前兩天,Meta也做了一個相似的動作:推出了名為Vibes的AI短視頻信息流。
在Meta的官方博文中寫道:“Vibes 旨在讓您更輕松地尋找創意靈感,并體驗 Meta AI 的媒體工具。瀏覽時,您會看到來自創作者和社區的一系列 AI 生成的視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動態會變得更加個性化,如果您喜歡某個內容,可以創建自己的視頻,重新合成,并與好友和粉絲分享。”
分享功能的確是完善的,用戶可以一鍵將Vibes視頻分享到Instagram等平臺,這也是Meta的長項了。
國外主流媒體在報道Vibes時,經常提到TikTok,指出Meta此舉有可能是與TikTok競爭的最新嘗試。
Meta的短視頻產品Reels內嵌于Instagram等平臺中,其在TikTok大火之后推出,如今已經有超過10億月活用戶,不可謂不成功。短視頻是廣告金礦,Meta于8月底公布的季度財報顯示,其廣告業務創造了465.6億美元營收,Reels短視頻貢獻顯著——觀看時長同比增20%。eMarketer預測2025年Instagram在美廣告收入將達320.3億美元,首超Facebook。
而AI短視頻的鏈路如果跑通,無疑可以給Meta的短視頻與廣告開拓邊界。
可惜和奧特曼比起來,扎克伯格還是保守了。盡管豎屏信息流會讓人聯想到抖音/TikTok,但Vibes內嵌于Meta AI之中,更像是常見的“創作者社區”。
這種AI視頻模型的創作者社區已經很常見,中國的可靈、海螺、即夢等的應用當中都有類似的存在:創作者分享用該產品生成的AI視頻,其他人則可以“復制配方”“做同款視頻”。
在Meta之前,8月Character.AI也推出了Feed,稱之為“全球首款 AI 原生社交推送”。
其實早在Sora初代時期,OpenAI也有類似的嘗試。去年10月Sora正式向用戶開放,官網可以看到其他創作者的作品。
而用戶對Vibes并不買賬。
在Vibes推出后的24小時里,奚落聲接踵而至。外界質疑,Meta近期大刀闊斧重組架構,新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并且動輒上億美元從競爭對手搶奪人才,結果端出來一個“AI垃圾制造機”。
在社交平臺X(推特)上,尷尬的一幕上演。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的負責人Alexandr Wang以昂揚飽滿的情緒官宣Vibes,評論區卻淪陷,最高贊的評論已經獲得4.4萬次贊,大罵這是“根本就沒有人想要的糟糕的無意義的狗屎”。
人們的抵觸情緒可以理解,提到AI短視頻,大家更多能想到的無非是有著狗血劇情的貓貓短劇。這種AI視頻已經充斥在國內外各種短視頻平臺,深陷其中的卻只有判斷力不足的小孩和老人,而其他人則因為信息流被“污染”而憤怒不已。
03
從“創作者社區”到娛樂應用的進化
盡管Sora單獨應用一經推出就頗受關注,但同樣的爭議也難以避免。
在奧特曼官宣Sora2和單獨應用的X帖文下,同樣有不少人發梗圖吐槽OpenAI不久前還在說需要7萬億美元和10吉瓦算力來治愈癌癥,現在卻開始搞“無限AI垃圾制造機”。
奧特曼回應稱,科學研究確實重要,OpenAI的幾乎所有研究努力都集中在AGI上。但他認為,展示新的技術和產品,讓人們可以歡笑以及最好從中獲益,也是一件好事。
他舉例稱,當ChatGPT推出時,人們同樣質疑啥玩意有什么用:“當談到公司的最佳發展軌跡,現實是微妙的。”
OpenAI進軍社交市場并不奇怪,這家公司上半年收入43億美元、虧損135億美元。ChatGPT雖然擁有7億用戶,但付費轉化率不到3%。與此同時,公司還處于關鍵的轉型期,需要為未來的融資鋪路。
Sora應用目前尚未有明確的商業化路徑,OpenAI只提到了后續應用內信息流會有算法機制和“貨幣化模型”。上一代Sora模型可以通過付費解鎖無限生成的權限,目前ChatGPT的Pro用戶可以用到Sora 2 Pro生成更高質量的視頻。
實際體驗下來,Sora獨立應用的確和Vibes、Feed等AI豎屏信息流有很大的不同,從產品調性來看,后者側重于創作者社區,而Sora應用則更強調“娛樂”。
Sora 2是用戶體驗的底層依托,強大的模型保證了生成的短視頻足夠逼真,但娛樂社交才是Sora獨立應用的靈魂。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可以將真人融入的Cameo(客串)功能是關鍵。
OpenAI的軟件工程師托馬斯·蒂姆森(Thomas Dimson)就說,很多內部員工其實一開始對AI視頻流的主意抱有懷疑態度,直到有了客串功能。
“我注意到許多社交平臺已經逐漸偏離了它們最初的‘朋友與連接’目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Sora應用有很大的想象空間。現在能想象到的是,普通用戶樂得和朋友一起在AI宇宙徜徉,明星和網紅也可以在此開辟新的“周邊戰場”,更逼真可看的AI短劇也許已經在路上。一旦應用被“玩”起來,Sora應用有望為OpenAI開拓新的廣告收入來源。
更廣闊的場景也許目前還難以想象,正如抖音剛誕生時,看著年輕用戶對著鏡頭跳手指舞,也很難想象到今后這里會生發出龐大的直播電商市場和網紅經濟。
只是如今的Sora應用還難言是“AI版抖音”,最多算是初具雛形。
隨之而來的還有很多未解的疑問,比如C端AI視頻應用如果廣受歡迎,勢必會讓OpenAI本就緊張的算力雪上加霜。再比如,過去視頻生成領域的老大難問題——版權——也一定會成為OpenAI的困擾。
在Sora應用的信息流里,除了奧特曼偷CPU之外,最常見的要數皮卡丘和海綿寶寶的AI視頻。已經有用戶生成這樣的視頻:奧特曼和皮卡丘坐在會議桌兩端談判,皮卡丘求他“別再用我訓練了”。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