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豬的高光時刻能持續嗎?
文|郭夢儀
在高手林立的阿里集團之中,飛豬迎來了少有的高光時刻。
繼淘寶閃購在即時零售業“爆單”,沉寂多年的飛豬在國慶“黑馬”式的爆發,又攪渾了OTA市場。
10月15日,飛豬雙11全球旅行節預售開啟45分鐘,下定金的活動商品件數已超過去年首日。萬豪、希爾頓、凱悅、萬達酒店及度假村、洲際、Club Med地中海俱樂部、開元森泊、長隆旅游度假區、日本環球影城、皇家加勒比游輪等品牌銷量領先。
今年國慶,飛豬也終于是“飛”了起來。
官方數據顯示,平臺履約GMV較去年增長48%,服務人次較去年增長30%。其中住宿業務的增長尤為強勁,間夜量同比增長78%,超100個酒店品牌店鋪間夜量至少翻了1倍。
光看這個數據可能沒有實感,要加一組對比數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公布的測算數據顯示,國慶中秋假日8天,全國國內出游8.88億人次,同比去年增長16%;國內出游總花費8090.06億元,同比增長15.4%。
按增速比較,飛豬用戶規模增速接近整體市場2倍,交易規模增速則是整體市場的3倍多。
一線商家的感受更為直接。多個做旅游的商家向商業數據派表示,今年黃金周,飛豬的訂單的占比更高了。
一個在日本做包車旅行的商家向商業數據派表示,自己的訂單中有一半的訂單來自于飛豬,而往年國慶的訂單主要靠小紅書。
接下來,則是雙11。作為加入阿里電商事業群后的第一個雙11,飛豬在面向用戶和商家的投入量級創下歷屆之最,同比去年大增60%。
不排除飛豬體量小增速快這一客觀原因,但在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飛豬從攜程、同程等眾多高手中咬下一塊市場來,和進入電商事業群不無關系。
自飛豬并入電商事業部已經有100多天,從小透明到現在“到店-到家-出行”環節中的關鍵點,飛豬在蔣凡期望的"大消費平臺"之下背水一戰:在雙11+8億淘寶流量+資源整合之下能否讓飛豬逆襲攜程、阻擊抖音?
01?飛豬怎么“爆單”了??
“這次國慶有一半的單子都是飛豬的。”
重慶精品民宿經營者波波(化名)的國慶體驗堪稱“流量奇跡”,他告訴商業數據派,這個8天假期,他的民宿始終保持100%入住率,更讓他意外的是訂單來源的結構性變化。
“以往訂單散落在攜程、同程等多個平臺,今年超過5成的訂單都來自飛豬。”
多家旅行社、酒店向商業數據派表示,和攜程、美團、同程相比,飛豬占比一直是偏低的,不少商家不太關注飛豬的促銷活動,黃金周還是將資源傾向在攜程、同程、美團這些平臺上。
但今年波波發現,飛豬捕捉到“謝霆鋒重慶演唱會+4D魔幻城市+川渝美食打卡”的三重消費熱點,通過節前大促活動引流,這種場景化運營讓波波同行們的平均客流較去年增長近70%。
連鎖酒店集團的增長則更具規模效應。
數據顯示,有近20家酒店集團與飛豬深度合作,為88VIP定制專屬優惠,使會員無需比較,既可放心預訂。截至10月8日,這些酒店來自88VIP用戶的間夜量同比去年全部翻倍,最高增長可達9倍。
作為飛豬積分閃促活動的核心參與者,萬豪國際在國慶期間收獲顯著增量。此前618大促中,萬豪通過飛豬積分閃促實現預訂間夜量同比勁增121%,平均每家門店獲得近100個間夜增量,這一勢頭在國慶期間持續發酵。
飛豬最新數據顯示,國慶假期酒店間夜量同比增加78%,超100個酒店品牌店鋪間夜量翻倍,其中萬豪、希爾頓等頭部品牌的88VIP專屬訂單增速尤為迅猛。
專注高端市場的“行走世界”旅行社同樣受益于飛豬的增長。
行走世界的王傳(化名)在攜程、飛豬等多個平臺上都有生意,之前主要依靠攜程、同程這些平臺,飛豬表現比較差。但今年,雖然體量依舊不大,但飛豬平臺上的訂單量增長最快。
王傳表示,飛豬上歐洲深度游、非遺主題游等產品預訂量是去年的3倍,客群結構變化尤為突出:“88VIP用戶占比從22%升至45%,這類用戶對價格敏感度低,我們客單價提升28%后,轉化率提高了4個百分點。”
這與飛豬整體數據一致:國慶期間88VIP用戶人均旅游消費較普通用戶高出60%,為酒店帶來的間夜量增長達120%。
而這些細碎的故事構成了今年黃金周最真實的出行圖景,也映照出平臺格局正在重新洗牌的起點。
02?飛豬的“百日改革”
飛豬的增量突破,本質是蔣凡主導的“流量精準匹配+供應鏈價值重構”戰略的結果。
飛豬此前的發展可謂是不溫不火,是“成也阿里敗也阿里”。
一開始的飛豬,更像是淘寶的附屬品,產品邏輯是電商模式。雖然它能承接淘寶流量,但在飛豬本身有旅游性質的產品定位思考上比較弱。按照電商邏輯,只要兩邊做起來,并撮合成功,海量的單子就來了。
但飛豬忽略了,旅游大部分業務不匹配平臺模式,大流量和商家多的撮合效應不明顯。
做了15年OTA運營的王雪向商業數據派表示,OTA的核心業務,酒店門票機票跟團租車等,很多時候只滿足一邊,甚至一邊都不滿足。
比如,用戶在某個目的地選擇酒店,一個地理位置的酒店商家是有限的;門票是有限選擇,機票也是有限選擇。符合撮合效應的只有跟團游,但跟團游的產品同質化,商家一多,用戶很難做快速決策。
此外,飛豬雖然有阿里的巨大流量扶持,但大部分是站外去中心化的,因此,飛豬有留存和復購問題。用戶從阿里系引入到飛豬里來,大部分是因為促銷活動。而促銷活動本質就是低價。這就導致當平臺低價了,就流量多、轉化率高,沒有低價,轉化就會變差。
對比攜程,其最大的優勢是產品和供應鏈,體現在供應商合作規模、產品成本、種類豐富度等方面。規模化標品優勢包括體量與價格優勢,以及整體構成的鏈條化且差異化的供給能力,本身就可作為OTA的流量入口之一,對高凈值用戶有吸引力。
而美團則是通過大眾點評和外賣,自然覆蓋了旅行的部分品類,再通過協同效應,直搗攜程核心業務:機票和酒店,覆蓋攜程覆蓋不到的人群。
總的來看,OTA平臺更多的是加深合作深度、提高供給的質量。飛豬此前并未重視,還是依據電商的老思維,打流量做產品。一旦脫離了活動,很難加深合作深度。
而這是飛豬“要增量”的關鍵。
從2023年起,飛豬開始向在線旅游平臺(OTP)模式轉型,強調平臺化運營,試圖通過整合酒店、景區等旅游資源提升服務效率。
而蔣凡的入局,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飛豬的策略。
今年6月,飛豬與餓了么并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這一組織架構調整為戰略落地提供保障。蔣凡并未簡單將淘寶流量直接導入飛豬,而是通過場景化運營實現需求匹配。
先是飛豬AI“問一問”功能升級,優化了機票、酒店查詢的精準度,覆蓋機型、艙位等細節信息,增強了智能化服務能力。
之后,針對不同客群設計產品矩陣,飛豬的國慶大促中既有3折起的基礎款產品吸引價格敏感用戶,也有“2大1小親子套餐”“彈性退改商務包”等定制產品。這種策略使平臺既保持流量規模,又實現客單價提升。
根據晚點PostLite表述,蔣凡要求產品給用戶的體驗要保持流暢,“打開這個tab(標簽),不能給用戶跳轉和拼湊的感覺”。早在一級入口上線前,飛豬的產品、技術團隊已參與到一系列和淘寶相關的售前售后產品改造項目中。比如,用戶下單后,在淘寶“我的訂單”頁面,可發現訂單被分類為“購物”、“閃購”和“飛豬”三類,供分場景查詢。
他認為,“做旅游從飛豬自己的事情,變成了阿里大消費平臺要經營的一個場景”。
除了用戶和運營的變化,飛豬在供應鏈上打的基礎也開始發力。
通過“官方直營+會員互通”的模式逐漸展開,飛豬覆蓋了超過35個主流的國際和國內酒店集團,進而使飛豬能夠在規模不占優的前提下,獲得一部分優質的中高端酒店的長期合作。
國慶期間,餓了么本地配送網絡為飛豬門票、接駁車等產品提供履約支持,而飛豬旅行場景帶動淘寶實物消費增長——國慶期間,雙方通過供應鏈協同,顯著提升了旅游產品的履約效率。飛豬數據顯示,假期旅游服務履約GMV較去年增長48%,服務人次增長30%,領漲旅游市場。
03?阿里大消費的“救命拼圖”
蔣凡主導的“百日改革”,本質是將飛豬從獨立運營的OTA平臺,改造為阿里大消費生態的關鍵樞紐。其核心邏輯并非簡單的流量遷移,而是通過入口升級、會員互通、場景協同實現需求精準匹配,再以供應鏈升級與組織重構承接流量價值。
長期以來,阿里大消費布局存在“實物強、服務弱”的失衡,其實至今,飛豬依舊沒有擺脫阿里的“電商思維”,只是所有改善。
當電商賺得盆滿缽滿時,未必會讓阿里看到飛豬。但今年,阿里在生活服務的布局,也讓集團看到了飛豬的價值。
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曾通過全員郵件宣布,餓了么與飛豬合并進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郵件提到,這兩個業務仍保持公司化管理,同時“業務決策執行上與中國電商事業群集中目標、統一作戰”。這一系列變化被視為“從電商平臺走向大消費平臺的戰略升級”。
這個玩法和美團的酒旅邏輯一樣,通過生活服務覆蓋旅游的部分環節,而后協同布局機票和酒店業務,直搗黃龍。
而飛豬一旦崛起,阿里的大消費平臺的關鍵拼圖也能補上,實現“實物購物-旅行預訂-本地消費”的全鏈路覆蓋。
對于阿里的核心業務電商來說來說,飛豬帶來的不僅是旅游供應鏈,更是一個高價值的“旅行”消費場景。
旅行前、中、后的全過程,幾乎覆蓋了“衣、食、住、行、娛”所有消費需求。假期準備旅行的人,可以在淘寶上買衣服、買零食、訂酒店、買景點門票;旅行歸來,也可以在淘寶上分享照片、沖印相冊、購買特產。
飛豬的旅游場景補充,將用戶的長周期、高價值旅游消費,牢牢地鎖定在淘寶生態內,形成了新的增長動力。
公布戰報后,有分析稱飛豬像趁著長假旺季來了場閃電戰,搞得其他對手有點兒措手不及。
只能說,一切其實早已種好。
短的從百日前飛豬加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開始,長的甚至從3年前飛豬啟動變革、向重服務重履約的模式轉變開始。
從那時起,飛豬就開始供給側看齊攜程、美團迅速補充,服務側擴充團隊和能力,產品和營銷上也在嘗試新路子。所有的加法,最終在這次阿里賦予的乘法后,得到了倍數級放大。
對于阿里集團而言,飛豬的突破具有戰略意義,它填補了服務消費的短板,激活了存量用戶價值,更構建了對抗行業競爭與跨界沖擊的壁壘。
隨著“實物+服務+場景”的超域平臺成型,飛豬作為連接遠方旅行與本地生活的節點,其增長潛力仍將持續釋放。而這場轉型的深層啟示在于,生態協同的核心不是流量的簡單疊加,而是需求與供給在全生命周期內的匹配。
可以預見,這種價值在雙11期間可能進一步放大。畢竟,雙11是阿里的主場,旅游雙11則是飛豬的主場。
商業數據派了解到,目前不少旅游商家已對飛豬雙11摩拳擦掌,甚至已投入到雙11的貨品開售準備中。據飛豬官方賬號,2025年雙11“神券”已于10月4日晚正式開搶。
接下來的在線旅游市場競爭,有戲看了。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