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位于安徽合肥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建設取得關鍵突破。在利好消息的帶動下,資本市場對可控核聚變概念的關注度持續飆升。
10月14日,可控核聚變概念早盤快速拉升,合鍛智能(603011.SH)盤中觸及漲停。截至中午收盤,安泰科技(000969.SZ)漲10.03%,白銀有色(601212.SH)漲7.87%,合鍛智能漲7%,中國核建(601611.SH)漲6.53%。
我國可控核聚變研究持續領跑
據了解,可控核聚變是人類在地球上重現太陽能量產生機制的前沿探索,其核心是讓氘、氚等氫同位素在極端高溫高壓條件下發生聚變反應,并通過工程手段實現過程的安全與可控。相比化學反應,單次聚變釋放的能量高出百萬至千萬倍,具備遠超燃燒的功率密度。
如果技術實現并產業化,未來將提供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有望成為全球能源結構與碳減排難題的終極路徑,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
目前,可控核聚變分為引力約束、慣性約束和磁約束三種技術路線,當前磁約束路線最為主流,是世界級、國家級工程以及眾多民營企業的主流選擇路線。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聚變能源研究正從基礎科學向工程實踐跨越,相關技術已實現實質性突破。
2025年1月,全超導卡馬克裝置“東方超環”(EAST)創造1億攝氏度1000秒“高質量燃燒”的世界紀錄;10月1日,我國自主研發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核心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標志著主體工程進入新階段,該裝置預計2027年建成后將成為全球首個緊湊型聚變能實驗平臺,10月11日其總價值超1億元的偏濾器靶板等核心部件已啟動招標,建設進程正穩步推進。
可控核聚變承載著人類對清潔能源的終極夢想。雖然完全商業化可能還需要較長時間,但每一次技術突破都在縮短這個距離。中國的科研團隊正在這一領域奮勇爭先,BEST裝置的開工建設標志著我國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國內企業創新成果顯著,訂單不斷
具體來看,國內已有多家企業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取得突破。合鍛智能在2025年半年報中指出,公司完成了“BEST真空室首批重力支撐”交付,攻克“卡脖子”難題,率先實現聚變堆Inconel718超級螺栓100%自主研制,其參與BEST真空室偏濾器及包層項目研制工作,對偏濾器及包層制造工藝進行了深度開發,在偏濾器及包層預研工作中承擔著重要角色。
根據公開信息,還有多家上市公司中標了核聚變相關項目訂單,為其在該領域的持續深耕和后續發力奠定了業務基礎。其中,中洲特材(300963.SZ)憑借高溫合金材料獨家中標了BEST核聚變真空室支撐部件,訂單金額為1.8億元。此外,該公司給BEST堆供的第一壁材料耐溫突破2000℃,BEST項目訂單占其核電收入的40%。
東南網架(002135.SZ)近日在互動平臺透露,公司于2024年中標了聚變新能(安徽)有限公司某批次預埋件采購,目前項目正常履行中。根據同花順的數據,東南網架近日新增“可控核聚變”概念。
近年來,東南網架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積極把握能源轉型與低碳經濟的新機遇,多措并舉大力拓展新能源業務,以“裝配式+EPC+BIPV”模式拓展綠色低碳能源市場,并發力BIPV、BAPV、集中式光伏、配套儲能等業務領域。
新風光(688663.SH)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正在積極參與可控核聚變的電源項目,并與相關科研機構及項目公司保持密切聯系。宏微科技(688711.SH)表示,公司已與國內頭部的核聚變裝置廠商、多家電源廠商達成合作,加速實現公司的高壓模塊在背景磁場電源、能量回收電源系統中的應用。中航光電(002179.SZ)表示,公司正跟進可控核聚變產業鏈中下游閥門系統及整機科研院所開發需求,已有部分產品配套。
政策持續發力,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近年來,我國在政策端持續發力,推動核聚變行業穩步發展。
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將核聚變列為重點領域,要求打造全鏈條裝備體系。生態環境部在2025年4月印發《關于聚變裝置輻射安全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首次將聚變裝置納入統一輻射安全監管體系,規范裝置建設與運營安全,填補了傳統核裂變堆與粒子加速器監管框架的空白。今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子能法》獲得通過,明確鼓勵受控熱核聚變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
此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發布的“人工智能+能源”實施意見,更將AI助力等離子體預測控制納入技術路徑,為聚變裝置穩態運行提供智能解決方案。一系列政策為行業發展保駕護航。
如果核聚變完全實現商業化,根據研究機構IgnitionResearch的預測,到2050年可控核聚變行業將成為一個至少萬億級美元的市場,對應超導磁體空間超千億美元,潛在市場規模龐大。同時,FIA(聚變工業協會)發布的《2025年全球聚變行業》報告,也印證了全球對于核聚變產業的重視,過去5年全球聚變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總投資額從2021年的19億美元飆升至2025年的97億美元。
中航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可控核聚變有望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被認為是能源領域的“終極解決方案”。當能源不再稀缺,以資源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也將被改寫,率先掌握核心技術的國家將在全球能源領域占據話語權。同時,提前布局可控核聚變領域的相關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