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市南特金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特科技”)IPO審核狀態更新為“注冊”。
據悉,南特科技早期曾在股轉系統掛牌,2017年底終止掛牌之后,于2023年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但最終由于自身經營狀況,在2024年決定改道北交所上市。
通過此次招股書可看出,南特科技除了明顯存在客戶集中度高,產品結構單一、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之外,其經營與治理問題也暴露在外,為公司未來發展蒙上陰影。
大客戶依賴嚴重,后遺癥不斷
南特科技成立于2009年,主營業務為精密機械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壓縮機零部件、汽車零部件等,廣泛應用于制冷、汽車等行業。公司先后獲得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廣東省創新型中小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等榮譽。
由于公司下游行業具有集中度較高的特點,以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占據空調壓縮機行業主要市場份額,這使得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等長期占據南特科技的大客戶席位。
2022年至2024年,南特科技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高達89.20%、86.35%、 87.78%。其中,美的集團與格力電器的占比分別達79.61%、79.38%、80.71%,如此高的占比說是公司只給美的、格力“打工”也不為過。
這種深度綁定給南特科技帶來的是話語權的喪失——2022年至2024年,南特科技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2.16、2.22、2.42,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長達90天。
從同行可比公司來看,百達精工2022年至2024年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3.85、4.05、3.59;華翔股份則分別為4.02、3.58、3.68。與南特科技應收賬款周轉率較為接近的是聯合精密,為2.00、1.58、1.73,原因為二者下游客戶較為重疊主要為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等壓縮機生產商,也就是說,深度綁定美的與格力這樣的大客戶,公司的回款與周轉都會被壓制。
應收賬款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南特科技的貨幣資金逐年減少,2022年至2024年,已從1.04億元下降至僅剩0.29億元。這意味著即使成功上市募資,部分募集資金也不得不用于填補流動性窟窿。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的申報稿招股書中,南特科技計劃募資4.2億元,其中,安徽中特高端精密配件生產基地二期項目計劃投入募集資金2.47億元,珠海南特機加擴產及研發能力提升項目計劃投入募集資金0.69億元,臺山南特精密機加工件擴產項目計劃投入募集資金0.44億元,另有0.6億元用于補流。
而在注冊稿招股書中,則抹去了臺山項目與補流計劃,募資金額也縮減至2.86億元,不禁令人疑惑,需要錢的南特科技為什么不補流了?
研發不及同行,產品單一遭挑戰
與同行相比,南特科技近年來的營收規模雖然在增加,但其產品卻沒有差異性,同質化嚴重,且競爭力并不強。
據介紹,南特科技產品根據形態不同,主要可分為鑄件、精密件兩類產品。其中,鑄件系公司將廢鋼、輔料等各類材料通過熔鑄形成的產品,為精密件的前一工序產品;精密件則是對鑄件做進一步精密加工,使零部件的精度達到客戶要求,形成精密機械零部件,是公司的主要產品。
據招股書財務數據,2022年至2024年,南特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83367.61萬元、93834.31萬元、103086.41萬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4396.08萬元、8218.66萬元、9469.06萬元。
其中,精密件銷售收入分別為64259.22萬元、71664.40萬元、79655.82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超過70%。
一般認為,單一產品的生命周期有限,一旦產品進入衰退期或遭遇技術替代,而公司又沒有其他產品線進行風險對沖,將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且南特科技在產品線單一的情況下,與同行業公司的客戶重疊度也較高均為美的與格力,因此,公司的競爭力有限。
體現在研發層面,2022年至2024年,南特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956.12萬元、2142.51萬元、2389.93萬元,占營收比分別為2.35%、2.28%、2.32%。
橫向比較來看,百達精工、華翔股份、聯合精密的研發占營收比均在3.65%以上,在該方面南特科技不及同行。
也是因為連續3年南特科技的研發占比均不到3%,且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研發人員92人,占員工總數的比例僅為3.68%,南特科技被外界質疑其高新技術企業資質或名不副實。
根據公開資料,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修訂印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顯示,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必須同時滿足八大基本條件,其中明文規定“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1.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2.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3.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此外,還明確規定研發人員需占企業當年員工總數的10%以上。
對比來看,南特科技確有多項指標未達標。
股東持股疑云
通過招股書可發現,南特科技的股東持股也有疑點。
招股書顯示,南特科技于2009年由蔡恒創立,目前,蔡恒為南特科技董事長和實控人,其持有南特科技48.82%的股份。蔡恒的配偶為李巧玲,李巧玲的姐姐為李麗玲。李麗玲為南特科技5%以上大股東,持股5.2%。
作為實控人配偶的李巧玲從未持有過南特科技任何股份,但是其曾經在2021至2023年擔任南特科技董事。回復文件還顯示,在2021年至2022年間,南特科技公司賬戶與李巧玲個人卡混用,李巧玲占用公司資金401萬元。
也就是說,李巧玲和李麗玲為姐妹,姐姐持有公司股份而不在公司從事任何職務,妹妹對公司施加重大影響但是不占有股份。這也令外界產生了股票代持質疑,以及如果不是代持,李麗玲是否能夠作為持股5%以上股東對公司產生影響?
有觀點認為,李巧玲在實控人蔡恒創業過程中,一直擔任出納、會計等財務工作,李巧玲不做“顯名”股東,有可能是基于其財務工作的敏感性。如果其作為大股東,其銀行賬戶資金會被核查,可能會導致更多財務“問題”暴露。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