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綠算”=“東數西算”零碳化。
走訪完三大運營商落地青海的綠電智算融合項目之后,我粗略總結出這樣一個公式。
其背景是,我國算力總規模已穩居世界前列,數據中心的綠色節能建設,不僅是貫徹“雙碳”(碳達峰和碳中和)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環。
早在2021年5月,我國啟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2022年初,我國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全部獲批,并規劃設立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
在不久前舉行的2025綠色算力(人工智能)大會上,中國信通院發布的《綠色算力發展研究報告(2025年)》顯示,我國算力總規模近5年平均增速近30%,2024年底算力總規模達到280EFLOPS,位居全球前列,算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特征鮮明。
新華社評論稱,算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下稱“綠算”)是我國高質量推進“東數西算”工程的一個縮影。
我也注意到,當前有多項政策明確指向數據中心綠色節能。例如,“東數西算”工程將綠色化作為三大建設原則之一,推動東西部協同優化;《“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硬性指標:2025年新建大型數據中心PUE需低于1.3,綠電使用率顯著提升。
PUE值,即能源使用效率,是衡量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一個關鍵指標。指數據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與IT負載消耗的能源之比。PUE值越接近于1,表示一個數據中心的綠色化程度越高。
這也意味著,利用綠色電力(下稱“綠電”),類似水電、風電、光伏等零碳能源,驅動數據中心與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算力產業低碳化、智能化轉型發展,是“東數西算”與“雙碳”戰略融合的重要路徑。
換句話說,綠電綠算是“東數西算”的新引擎,其不僅是一種技術上的革新,更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轉變、構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推手。在它的推動下,一批超大型綠電綠算融合項目在西部拔地而起。
運營商各自發力,打造青海綠電綠算融合樣板
青海,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正大力推進清潔能源規模化、基地化發展,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占比分別達94.6%、70%,均居國內首位。其中,綠電占全社會用電比重達77%。
資源稟賦也正轉化為經濟效益。青海積極融入“東數西算”國家布局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加快建設高效低碳、集約循環的綠色數據中心,承接東部地區中高時延業務需求,推動形成“1(西寧-海東核心集群)+2(海南、海西集聚區)+N(其他市州縣)”的綠色算力基地發展布局。
截至2025年7月,青海省已建在建標準機架約19萬架,已建成標準機架使用率超90%,服務器上線率接近100%,已建成智算超算規模超1.5萬PFLOPS(即PetaFLOPS,是衡量計算機浮點運算能力的標準單位,表示每秒執行1千萬億次浮點運算,下同),預計2025年實現機架規模和算力水平“雙翻番”。
作為青海“綠電綠算”融合戰略落地的中堅力量,中國移動(下稱“中移動”)、中國聯通(下稱“聯通”)、中國電信(下稱“電信”)三大運營商發揮著引領作用,各自打造出算電協同發展的標桿和樣板。
中國移動青海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基地(下稱“示范基地”),是青海移動按照“3+7+X”布局重點建設的三大核心數據中心之一。項目完成后,將具備超過3000PFLOPS的算力規模,并預留擴展至十萬卡級算力集群的能力,可高效支撐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自動駕駛、智慧城市等前沿領域需求。
基地采用全棧綠色技術,風光儲一體化供電、余熱回收等方案,以“綠色能源+智能算力”為核心,依托液冷、智能母線、間接蒸發冷卻等技術,確保數據中心的高效運行和低碳排放,實現PUE值低于1.2。
青海移動政企客戶部總經理陳亮表示,示范基地立足西北,輻射全國,推動形成“算力供給—數據應用—產業孵化”一體化生態,深度融入青海“1+2+N”綠色算電融合發展布局,助力打造綠電直供及算網、算電協同的一體化智算示范園區。
在綠色算力發展方面,青海移動持續聚焦投資國產化算力,推進國產化模型孵化。同時,綠電智算數據中心也正在建設,旨在不斷提升數據中心能效,提高國產化算力性價比,為國產化模型孵化、國產化應用開發提供綠色算力孵化土壤。
中國聯通青海三江源智算融合示范園(下稱“示范園”),在綠色發展與技術創新方面,以“綠色電力、綠色算力、綠色金融”為核心路徑,成功實現“零碳”示范——其創新采用“風光儲充+算力中心”協同調度管理模式,通過光伏、風電、儲能互補供電,年均可為算力中心提供約1000萬度安全穩定的零碳綠電,實現100%綠電消納,從能源源頭筑牢綠色算力根基。
青海聯通綠算公司總經理饒潤祥稱,示范園的核心目標是打造綠電直供、算網融合、算電協同的一體化智算綜合園區,建設成為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的大型綠色算力基地。
他重點提及,示范園微電網項目全容量并網后,已成為一個集技術驗證、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于一體的綜合性示范工程。
如在示范價值上,該項目既是“零碳算力”的典范,帶來顯著的環保效益,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同時,它也成功驗證了多能互補與智能調度技術,成熟度已達實用級別。
在節約成本方面,項目通過綠色電力直供、儲能削峰填谷、減少市電購入等智慧調度方式,實現整體電費降低近20%,同時充電設施還可帶來額外服務收益,充分體現綠色低碳發展同樣具有良好經濟可行性。
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下稱“數據中心”),其已成為青海省"3+8+X"算力布局的核心節點,為200余家單位提供算力服務。該數據中心有兩項創新,一是打造全國首個100%清潔能力可溯源綠色大數據中心標桿,二是全國首個大數據中心領域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智慧供應系統示范樣板。
作為國家級綠色數據中心標桿,該項目通過100%清潔能源供應實現“零碳”運營,運行一年累計減碳量約30萬噸。數據中心采用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供應系統,結合自然冷卻技術與余熱回收設計,將PUE值控制在1.2以下。
青海電信綠色算力發展中心副總經理金惠瑛對我表示,作為青海算力的牽引者,青海電信一直在推動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技術創新。比如,加快了5G網絡的覆蓋和升級,為算力中心提供了高速、穩定的網絡支持。
她還介紹,數據中心的創新點和競爭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綠色算力的深度優化。雖然青海已經有清潔能源的優勢,但如何在技術上進一步降低能耗、提高能效,仍然是未來的重點;
二是應用場景的拓展,算力不僅僅是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如何與行業結合,像在AI、自動駕駛、醫療健康等領域,誰能更快地找到落地場景。
助力“東數西算”打造綠算底座
分地域來看,西部地區作為“東數西算”核心算力承接區,也是環境脆弱區,雙碳要求更高。青海運營商結合綠電資源特性優化供電方案,提升綠電應用占比,進一步強化綠色屬性,契合“東數西算”對高效節能的要求。
從青海來到張家口,由中明能源集團開發建設的中明張家口智算中心,是“東數西算”京津冀算力樞紐節點的關鍵項目,也是距北京一小時可達的首個超大規模智算中心,總規劃算力超5萬P,位列國內首批萬卡萬P算力集群之列。
在這里,以高端算力為主的異構多元結構可以支撐萬億級參數的大模型訓練使用,高效支持京津冀區域科研機構、互聯網企業進行大模型訓練、訓推一體等先進技術應用場景的需求。
在打造高端算力的同時,該智算中心同樣重視綠色節能,以綠色能源為基礎,算力資源為核心,通過“綠色電力和智能算力協同發展”的產業模式,達成“雙碳”與數字經濟協同發展的目標。
再來到“東數西算”工程南部的韶關集群,來自廣州、深圳等大灣區城市的實時需求都在這里得到實時響應,其中的典型代表是中國移動粵港澳(韶關)數據中心。
它是粵港澳地區規模首屈一指的數據中心,總投資56億元,規劃建設4棟數據中心、2棟動力中心及1棟算力運維中心,部署3.2萬個標準機架,今年6月已投產1.6萬標準機柜,并已吸引首批國內頭部互聯網企業入駐。
在極致節能方面,數據中心依托間蒸空調與AI調優系統的協同應用,在華南氣候條件下,將PUE控制在 1.25 以下,達到國家A級數據中心標準。
該數據中心通過為粵港澳大灣區構筑堅實可靠的綠色算力底座,助力韶關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智算產業集聚區,并輻射整個華南區域的互聯網IDC需求。
總的來看,在“東數西算”這一國家工程的大地圖上,不同區域的數據中心項目在綠電綠算融合上的布局,各有側重。但背后站著一個共同的合作伙伴,那就是中興通訊。
在分享青海移動在綠色節能方面的亮點舉措時,陳亮稱,示范基地在AI“智”冷方面,使用中興通訊間接蒸發冷卻空調,在充分利用自然冷的同時,依據室外氣象條件智能切換制冷模式。
同時,400KW模塊化間蒸空調的各制冷模塊,相互獨立又協同工作,實現彈性制冷,最大程度降低機械制冷能耗。
這是中興通訊在數據中心項目建設中,利用自身核心技術方案,突破高海拔數據中心的性能挑戰,實現設備穩定運行的一個切面。
實際上,作為一位得力的合作伙伴,也是“東數西算主力軍”,中興通訊已經為該戰略落地,前瞻性地提供了充足的炮彈,包括全場景技術方案、全模塊產品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交付能力。
并且,其圍繞中、西、南部區域產業需求,以“EPC總集成、核心產品供應、定制化方案”為核心角色,在不同項目中呈現出的差異化場景適配能力,助力三大運營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打造綠色算力底座。
簡單來說,中興通訊助力“東數西算”核心樞紐節點打造綠算底座,有一套成熟的解決方案。即,采用行業最全的系列預制化、模塊化方案構建“綠色算力走廊”,提供從咨詢規劃,到集成交付的端到端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滿足從超大規模到微小場景,從新建到改造的數據中心低碳快速建設。
由點到面,“東數西算”背后的數智力量是戰略落地的柱石,為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支撐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產業,助力“雙碳”目標,提供了樣板間。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介紹,在算力載體綠色化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900萬標準機架,液冷、算電熱碳一體化、預制模塊化、智能化運維等技術廣泛應用推動數據中心設計、建設、運維全生命周期。
在和饒潤祥的交流中,當得知青海聯通示范園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將園區從一棟樓,改擴建成占地近100畝的綠色數據中心,并將擴建成1000畝的“算力牧場”時,我不禁感慨這是青海綠算產業的“聯通速度”。
他也著重提到,這離不開中興通訊等合作伙伴的支持。而這投射出的正是,在“東數西算”戰略快速落地的背后,產業上下游緊密協作,共同用數智力量推動行業轉型。
參考資料:
新華社,《綠色算力“算”出發展新機遇》
我是唐辰同學,關注互聯網科技及商業故事。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