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中核鈦白售資爭議:戰略收縮還是家族騰挪?

《投資者網》呂子禾

9月24日,鈦白粉行業龍頭中核鈦白(002145.SZ)發布一則資產出售公告。公告顯示,中核鈦白在今年8月5日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計劃賣掉全資子公司哈密中合釩鈦有限公司(下稱“哈密中合釩鈦”)100%的股權,掛牌價與評估價一致,為12080.36萬元(不含稅)。

而擬接手這筆資產的,不是陌生的第三方企業,而是公司實控人王澤龍的父親王德亮控制的溫州盈晟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溫州盈晟”)。

這層清晰的家族關系,讓原本普通的“資產剝離”變得不簡單。更值得關注的是,哈密中合釩鈦成立兩年卻零營收、連續虧損,溫州盈晟自身也處于虧損狀態,凈資產不足收購款的62%。

這場看似“剝離虧損資產”的操作,背后是否真的只是戰略收縮?經營狀況堪憂的溫州盈晟,又能否拿出足夠資金完成收購??

家族的繩結

要理解這起交易,首先得理清交易雙方的“家族紐帶”。

中核鈦白的實控人是1996年出生的王澤龍,通過股權控制著公司34.01%的表決權,是公司決策的核心人物。

而溫州盈晟的股權結構顯示,王德亮直接持有70%股份,是絕對實控人,且王德亮與王澤龍是父子關系。這層關聯,讓交易從“市場化買賣”變成了“家族內部流轉”。

更直觀的反差出現在雙方的財務狀況上。

中核鈦白作為行業龍頭,2024年還能實現68.75億元營收和5.65億元凈利潤,2025年上半年雖受鈦白粉價格下跌影響,凈利潤同比降了14.83%,但37.70億元的營收規模和4.65億元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仍撐得起“基本盤穩固”的評價。

可溫州盈晟的經營數據卻有些“難看”。2024年全年沒一分錢營收,還虧了505.66萬元。2025年前8個月依舊零營收,虧損進一步擴大到365.14萬元,截至8月末凈資產僅7396.36萬元,連收購款的62%都不到,其支付能力自然就成了市場討論的焦點。

在交易雙方的關聯關系和財務反差之外,作為此次交易核心的哈密中合釩鈦,其經營現狀更讓市場好奇。

這家2023年3月成立、注冊資本高達5億元的公司,最初是中核鈦白為了布局新疆釩鈦資源設立的“戰略平臺”,經營范圍涵蓋選礦、礦物洗選加工等,顯然像是要在西北市場大干一場。

可兩年過去,它卻始終沒邁入“賺錢”的階段:2024年全年營收為0,凈虧損27.28萬元;2025年前8個月依舊零營收,凈虧損又添了25.17萬元,累計20個月虧了超52萬元。

截至2025年8月末,公司總資產1.23億元、負債337.73萬元、凈資產1.20億元,沒有抵押、質押,也沒有訴訟糾紛,但“零營收”的狀態,還是為這次剝離埋下了伏筆。?

三重疑問

對于這次剝離,中核鈦白給出的官方解釋很明確——“聚焦主業”。

公司說,這是為了契合“鈦化工、磷化工、新能源材料”三大產業的耦合循環戰略,把資源集中到甘肅白銀、嘉峪關、安徽馬鞍山和貴州開陽這四大核心生產區,優化投資布局來服務主業。

2025年9月,公司還同步宣布要把名字改成“鈦能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理由是新名字更貼合三大產業定位,能強化“硫-磷-鐵-鈦”的綠色循環模式。先前,其也通過收購雙陽磷礦、新天鑫化工,搭起了“磷礦石-黃磷-磷酸鐵”的產業鏈,2025年上半年磷化工業務已經實現了3.25億元營收。

從這個角度看,賣掉沒營收的哈密中合釩鈦,更像是“做減法”。一方面能拿回1.208億元現金補充營運資金,另一方面能把這個持續虧損的“小包袱”移出合并報表,對公司短期財務來說,確實是正向的調整。

不過,市場對這份“戰略收縮”的解釋,并非全然認可,幾個關鍵疑問始終懸而未決。

第一個疑問,是“標的生命周期太短”。

2023年設立時,公司表示要“利用哈密釩鈦資源拓展產業鏈”,才兩年就改口說這是“非核心資產”,前期布局和后期退出的邏輯存在矛盾,公司至今沒給出更細致的解釋。

第二個疑問,是“協同性浪費”。

釩是全釩液流電池的關鍵材料,剛好和公司“新能源材料”的戰略方向匹配,而且鈦化工和釩鈦加工都屬于無機化工領域,存在著協同空間,這時候剝離,會不會影響長期的產業鏈布局?

第三個疑問最實際,溫州盈晟的錢從哪來?

溫州盈晟的凈資產不到收購款的62%,又連續兩年零營收、持續虧損,到底是用自有資金、找股東借錢,還是靠外部融資來支付1.2億元?公告里并未提及,這讓不少投資者擔心交易能不能順利完成。?

余波未平

這場交易對中核鈦白的影響,已經慢慢顯現出來。

短期看,1.208億元現金流入雖然只占公司2025年6月末貨幣資金的不到2%,但能補充營運資金,支持鈦白粉、磷化工等主業的生產。哈密中合釩鈦退出合并報表后,每年少虧幾十萬元,對凈利潤的提振雖然有限,但也算踐行了“降本減虧”的經營思路。

長期來看,這次剝離更像是公司戰略轉型的一個“縮影”。從要改名叫“鈦能化學”,到聚焦四大核心生產區,再到賣掉釩鈦資產,一系列動作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從單一的鈦白粉企業,變成綜合的化工新材料企業。

如果后續磷化工、新能源材料業務能按計劃推進,那這次剝離可能就是“輕裝上陣”的必要步驟,但若是核心業務增長不及預期,“戰略搖擺”的質疑聲恐怕會更大。

交易對公司自身的影響尚在可控范圍,但資本市場的反應卻直接體現了投資者的態度。9月24日公告當天,中核鈦白股價微漲0.35%,收于5.77元/股,看得出市場初期還在觀望。

可到了9月25日,股價直接跌了5.55%,主力資金凈流出超7000萬元;9月26日又續跌2.94%,直到9月29日才反彈4.54%,但股價還是沒回到公告前的水平。

投資者擔心的無非三件事:一是關聯交易的公允性,怕“家族內部騰挪”損害中小股東利益;二是實控人王澤龍的歷史違規記錄,2024年他曾因定增信息披露違法、轉融通做空套利被證監會罰沒1.33億元;三是公司戰略的連貫性,才兩年就賣掉當初重點布局的釩鈦資產,未來會不會再調整方向?

其實在化工行業轉型期,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剝離非核心資產不算新鮮事,但“父子交易”的屬性,讓這次操作多了一層特殊性。它需要更充分的信息披露,也需要更嚴謹的合規論證。

對投資者來說,判斷這場交易值不值得關注,不能只看短期賺了多少錢、虧了多少錢,更要盯著兩點:一是公司能不能真的通過“做減法”聚焦主業,二是關聯交易能不能一直保持公允,這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思維財經出品)■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

標簽: 中核鈦白
中核鈦白售資爭議:戰略收縮還是家族騰挪?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