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張偉?
據深交所官網信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深圳艾為電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艾為電氣”或“公司”)于6月遞交《招股書》,計劃在深交所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并上市。目前進入IPO審核問詢階段。?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與之配套產品也獲得了足夠成長空間。《招股書》顯示,艾為電氣主要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數字控制與電力電子產品及解決方案,產品包括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高壓控制器、軌道交通熱管理控制器兩大類。?
2022年至2024年(下稱“報告期內”),艾為電氣的營收從2.15億元增至4.42億元。不過,公司核心產品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高壓控制器(營收占比超過99%)的銷售單價卻逐年下滑,報告期內從255.48元/套降至208.74元/套。?
艾為電氣表示,受新能源汽車價格競爭影響,整車向上游供應鏈傳導了降價壓力。未來艾為電氣能否通過上市提高相關產品的議價權,還有待觀察。?
股權代持的糾紛?
《招股書》顯示,艾為電氣是“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高壓控制器第三方供應商”。公司發軔于華為公司技術工程師的商業嗅覺。?
據公開資料,艾為電氣的創始人梁向輝曾于2011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擔任華為公司數據中心能源開發部高級工程師。也是在華為期間,梁向輝發現了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的市場空白,便拉著武漢工程研究院的韓光一起創業。?
彼時,專注于技術研發的梁向輝選擇由韓光代為持股,形成了“韓光代持95%、梁向輝實際持股 95%”的特殊股權結構,且雙方未簽訂書面代持協議,為雙方后來的股權糾紛埋下了伏筆。?
2018年7月,韓光將60%股權還原給梁向輝,15%轉讓給艾為電氣新來的核心成員曹偉華(其中10%仍由韓光代持),剩余15%由韓光繼續代持。這種缺乏書面憑證的股權安排,在艾為電氣2021年引進外部投資者時徹底暴露問題——因投資方要求股權清晰,三方正式解除代持關系,將股權登記至梁向輝名下。?
但在此期間,韓光拒絕配合中介機構訪談,梁向輝不得不通過仲裁確認代持關系,雖然艾為電氣宣稱股權歸屬清晰,但公司早期治理不規范的印記已難以抹去。厘清股權關系之后,艾為電氣進行了四次增資及股權轉讓,吸引了包括小米智造、長江車百產業、長江仙桃產業、蔚來投資等機構的投資。?
本次IPO前,梁向輝直接持有艾為電氣47.89%的股份,并合計控制56.09%的表決權,是公司實際控制人。早期代持者韓光未能享受到艾為電氣IPO的資本盛宴。?
財務數據被“點名”?
除了股權代持糾紛,艾為電氣的財務數據真實性存疑。報告期內,艾為電氣的營收從2.15億元增至4.42億元,凈利潤從5737萬元升至1.06億元。?
但據今年1月財政部披露的處罰書顯示,艾為電氣2022年的財務數據存在多處虛假記載,虛增或虛減的項目包括貨幣資金、研發費用、應收賬款、應付賬款、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未分配利潤等,虛增或虛減幅度從25%到111%不等。?
之后,艾為電氣將審計機構更換為信永中和。不過《招股書》披露的2022年部分財務數據與財政部版本仍存在差異,艾為電氣未解釋差異形成的原因。?
公司經營方面,依托核心產品——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高壓控制器,艾為電氣順利切入了吉利、理想、奇瑞等車企的供應鏈,向一級供應商(Tier1)供貨。?
目前,汽車制造行業已經形成整車廠、Tier1、Tier2的三級“金字塔”結構。艾為電氣表示,與儒競科技、聯合動力等已上市同行直接服務于整車廠不同,公司屬于產業鏈下游的Tier2供應商,客戶均為電動壓縮機及PTC一級供應商。?
有券商觀點認為,Tier2供應商的核心風險在于議價能力弱與替代成本低,若不能與核心客戶深度綁定或向上游延伸,在行業調整期將首當其沖承受壓力。?
為了應對整車廠的調整壓力,艾為電氣采取以價換量。報告期內,核心產品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高壓控制器的售價從255.48元/套降至208.74元/套。但有觀點認為,降價未必是良策,大客戶的采購策略調整無疑是更關鍵的影響因素。?
另一方面,艾為電氣的客戶集中度較高。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11億元、3.18億元、3.73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97.85%、 93.31%、84.52%,向第一大客戶的銷售占比分別為52.79%、51.34%、43.72%。?
對此艾為電氣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產品下游的集中度較高。根據產業在線數據,2024年新能源汽車電動壓縮機市場前八名品牌的合計市場占比為83%。?
IPO前分紅5888萬元?
募資用途顯示,艾為電氣本次IPO擬募資9.3億元,其中7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招股書》顯示,艾為電氣在IPO前進行了三次分紅,其中在2022年12月,艾為電氣以截至當年11月30日的可分配利潤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股利3800萬元(含稅),此為第一次分紅,已經實施完畢。?
該次分紅行為的特殊性在于時間節點與財務背景。從時間線來看,此次分紅發生在艾為電氣啟動IPO輔導前,距公司完成輔導備案時間(2024年12月)僅兩年。從財務數據看,本次分紅金額占艾為電氣2022年凈利潤的66.2%,且與財政部披露的“虛減應付股利3800萬元”吻合。?
Wind數據顯示,2022年A股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平均分紅率約25%。艾為電氣作為未上市企業,2022年拿出66.2%的凈利潤進行分紅,已經偏離行業常態。?
報告期內,艾為電氣的三次分紅金額合計為5888萬元。而本次IPO募資7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近兩年,監管對于IPO企業“分紅后募資補流”的行為頗為關注。艾為電氣的此類操作,可能會對公司IPO的通過率造成一定影響。?
另據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艾為電氣賬上的貨幣資金達4.12億元,且報告期內的資產負債率從76.25%下降至于29.62%,募資補流的合理性存疑。?
艾為電氣表示,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市場的廣闊前景,為公司提供了成長機遇。根據乘聯會的預測,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市場規模將突破800億元,控制器作為核心部件需求旺盛。艾為電氣能否通過上市做大業務規模并提升產品的議價能力,投資者亦可保持關注。(思維財經出品)■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