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沖擊港股的自然堂,二十年還沒走出“單品牌依賴”?

2025年9月,頭頂“國貨化妝品第三”光環的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自然堂”)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成為繼林清軒之后,2025年第二家沖擊港股IPO的國貨美妝企業。

招股書顯示,2024年自然堂營收達4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但凈利潤卻同比下降37%至1.9億元。此外,其營銷費用占營收比例高達59%,相當于每賺10元,就有5.5元砸向營銷。同時,公司九成以上收入依賴單一品牌“自然堂”,研發費用卻連年下滑。在消費疲軟、渠道內卷、競爭加劇的美妝賽道,這家老牌國貨能否靠一個品牌講出新故事?

從明星代言到線上直營

自然堂成立于2001年,是中國較早一批主打“天然成分+科技護膚”理念的國貨品牌。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以2024年零售額計,自然堂位列中國國貨化妝品集團第三,其主品牌“自然堂”自2013年起連續12年穩居國貨護膚品牌零售額前兩名。

目前,自然堂集團旗下擁有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己出等多個品牌,覆蓋護膚、彩妝、男士護理及嬰童護理等細分賽道。但從實際運營來看,集團高度依賴主品牌“自然堂”——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該品牌分別貢獻總收入的94.6%、95.9%、95.4%和94.9%。在全部522個SKU中,“自然堂”獨占383個,占比超七成,其余品牌合計不足三成。

在渠道策略上,自然堂近年來明顯向線上傾斜。2022年至2024年,其線上收入分別為25.60億元、27.49億元和31.62億元,占總收入比重從59.7%一路攀升至68.8%。2025年上半年,這一比例維持在68.8%,其中超過54.3%來自線上直營渠道——這一比例遠超同行如珀萊雅、上海家化等。

為強化品牌體驗,自然堂于2025年7月在深圳開設首家自營旗艦店,并計劃下半年在上海、武漢、重慶再開三家。但現場有用戶實地走訪發現,除商場專柜和屈臣氏外,自然堂在調色師、KKV等主流美妝集合店的鋪貨仍顯不足,線下渠道覆蓋廣度遠遜于已上市的上美股份旗下韓束等品牌。

營銷狂飆,研發失速

自然堂的營收增長,很大程度上建立在高昂的營銷投入之上。2024年,公司銷售及營銷成本達27.17億元,同比增長12.9%,占總營收比例升至59%,創下近三年新高。2025年上半年,這一比例仍維持在55%的高位。

這種高營銷依賴,與其線上直營為主的渠道結構密切相關。在電商平臺流量紅利見頂、獲客成本持續攀升的背景下,自然堂不得不通過明星代言、內容種草、直播帶貨等方式維持曝光。公開信息顯示,公司曾先后簽約虞書欣為自然堂全球護膚代言人、趙露思為面膜全球代言人,試圖借流量明星撬動年輕用戶。

然而,與營銷費用節節攀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研發投入卻逐年下滑。2022年至2024年,自然堂研發支出分別為1.2億元、0.94億元和0.91億元,三年累計下降近24%。這一結構性失衡,直接影響了旗下子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例如,定位敏感肌修護的功效型品牌“珀芙研”,在聲量與市場份額上遠不及貝泰妮旗下的薇諾娜、上海家化的玉澤,甚至難與國際藥妝品牌理膚泉抗衡;而嬰童護膚品牌“己出”,則面臨上美集團的紅色小象、上海家化的啟初、貝泰妮的WINONA?Baby等品牌的激烈圍剿,尚未形成差異化優勢。

消費者端的反饋也折射出產品存在隱憂。網絡社交平臺顯示,自然堂相關投訴主要集中在“使用后過敏”“購買后短期內大幅降價”“精華變質”等問題,反映出品控與定價策略的不穩定性。

IPO能否破局?

根據招股書,自然堂本次赴港IPO所募資金將主要用于六大方向:一是加強DTC渠道建設,提升線上線下協同;二是豐富多品牌矩陣,提升品牌曝光;三是加大研發投入,擴大產品組合;四是推進會員、供應鏈及銷售管理的數字化;五是升級生產設施,提高自主生產能力;六是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國際影響力。

這些規劃看似全面,但落地難度不小。首先,DTC模式雖能增強用戶粘性,但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在當前消費信心偏弱的環境下,能否快速轉化為利潤存疑。其次,多品牌戰略已喊了多年,但除“自然堂”外,其他品牌的收入占比仍不足 10%,未形成第二增長曲線,說明產品創新和資源分配仍存在瓶頸。

更關鍵的是,自然堂所處的大眾護膚賽道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一方面,國際大牌如歐萊雅、雅詩蘭黛加速下沉,以折扣和新品搶占中端市場;另一方面,功效護膚、純凈美妝、情緒護膚等新概念層出不窮,消費者對成分、安全性和體驗的要求不斷提高。而自然堂仍以“補水”“美白”等傳統功效為主打,產品迭代速度相對滯后。

過去二十多年,自然堂憑借渠道紅利與品牌認知度,在國貨陣營中穩居前列。但在新消費時代,僅靠一個品牌、一套話術、一輪明星代言,已難以支撐長期增長。美妝行業的下半場,拼的不再是聲量,而是產品力、組織力與戰略定力。自然堂能否借IPO之機完成轉型,還需時間驗證。(思維財經出品)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

標簽: 自然堂
沖擊港股的自然堂,二十年還沒走出“單品牌依賴”?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