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服務要變天了?
在房產交易的江湖里,每一次政策的風吹草動,每一個平臺的新動作,都可能掀起驚濤駭浪。最近,貝殼推出的“真保障”全流程服務保障體系,無疑在房地產服務行業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這一體系涵蓋“真實房源、房款安全、傭金可退、隱私保護、質量補償”等重點環節,從房源信息的真實性到交易資金的安全性,再到售后服務的保障性,都給出了全方位的承諾,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交易全流程的服務保障,讓房產交易雙方都能省心和安心。
亂象叢生待整治
回溯過往,房產服務領域可謂“沉疴難起”,消費者權益幾乎“裸奔”。
一來,虛假房源就像房產交易市場中的“毒瘤”,長期肆虐。在各大網絡平臺、房產中介門店,虛假房源信息屢見不鮮。一些不良中介為了吸引客戶眼球,獲取更多流量,會發布一些價格遠低于市場價、裝修精美、地段絕佳的虛假房源信息。
消費者往往滿懷期待地聯系中介,結果卻被告知該房源已售,或者實際房源與描述相差甚遠。這不僅讓消費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看房、溝通,還讓他們對房產服務行業失去信任,破壞了市場的誠信環境。
二來,亂收費也是房產服務行業的一大頑疾。在房產交易過程中,部分中介機構常常會以各種名目向消費者收取費用,除了常見的中介費、服務費,還有諸如貸款手續費、評估費、擔保費等,而且這些費用的標準往往不透明,隨意性很大,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對于購房者來說,這些額外的費用無疑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原本預算好的購房成本,可能因為這些亂收費而大幅增加。這種亂收費現象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經濟利益,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
三是,房產交易流程極為復雜,涉及多個環節和眾多專業知識,這也導致在交易過程中存在諸多風險。在資金交割環節,一旦資金監管不到位,就可能出現賣家卷款跑路、買家資金損失的情況;產權過戶環節,如果產權存在糾紛,就會導致交易無法正常進行,給買賣雙方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法律風險。
同時,還有房屋質量問題,一些賣家和中介故意隱瞞房屋的質量瑕疵,比如漏水、墻體裂縫等,消費者在入住后才發現問題,卻面臨著維權難的困境。這些交易風險的存在,讓房產交易之旅充滿了不確定性,讓消費者時刻提心吊膽。
而貝殼“真保障”體系的推出,正是為了應對這些行業問題,滿足市場對安全、規范房產交易服務的迫切需求。通過建立標準化、可執行、可賠付的保障體系,貝殼旨在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更加公平、透明、安全的房產交易環境,推動行業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
行業沉疴讓消費者步步驚心,貝殼則用“真保障”把驚心變安心。
數字光環下的暗流
盡管貝殼想用“真保障”講一個信任新故事,可翻開2025年上半年財報,老毛病依舊纏身。
據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貝殼雖然實現了總交易額(GTV)17224億元,同比增長17.3%,凈收入為493億元,同比增長24.1%,但凈利潤為21.62億元,同比卻略有下降,經調整凈利潤為32.14億元,同比下降21.34%,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其一,從業務板塊來看,存量房業務作為貝殼的傳統核心業務,上半年凈收入為136億元,同比僅增長4%,雖然存量房交易GTV達到11638億元,同比增長13.7%,但增長幅度相對有限。這主要是因為市場下行導致存量房交易周期拉長,傭金率承壓,收入增長乏力。在一些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二手房市場競爭激烈,房源供應充足,購房者議價能力增強,使得中介的傭金難以提升,甚至部分中介為了促成交易,不得不降低傭金標準。
新房業務方面,上半年凈收入為167億元,同比增長29.9%,新房業務GTV為4876億元,同比增長26%,增長態勢較為明顯。然而,新房業務也面臨著開發商資金鏈緊張的問題,導致回款周期延長,且貝殼為了獲取新房項目資源,需要支付更高的渠道費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利潤空間。
其二,資產負債率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截至2025年6月末,其資產負債率為44.3%。雖然處于一定的可控范圍,但隨著業務的擴張,如租賃業務的快速發展以及?“貝好家”?等新業務的推進,資金需求不斷增加,如果不能合理控制負債規模,將會對公司的財務穩定性產生影響。
此前貝殼在租賃業務擴張過程中,為吸引房東和租客提供了較高激勵,導致2024年租賃業務相關負債高達223.7億元,同比增長26.4%,這無疑給資產負債率帶來了上升壓力。
此外,房產服務行業負面事件頻發,如虛假房源、亂收費、交易風險等問題,對消費者信任造成了嚴重沖擊。盡管貝殼推出了“真保障”體系來重建信任,但要徹底消除消費者心中的疑慮并非一蹴而就。一些消費者仍然對房產中介和平臺存在不信任感,擔心在交易過程中會遭遇各種問題,損害自身利益。
在黑貓投訴等平臺上,仍然能看到一些關于貝殼的投訴,涉及虛假房源、服務態度差、傭金糾紛等問題,這些負面信息會影響潛在消費者對貝殼的選擇。例如,有消費者購房后,貝殼經紀人私自將個人信息提供給裝修公司,導致購房者頻繁收到裝修騷擾電話。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貝殼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降低了消費者對其的信任度。
此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其他房產服務平臺也在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保障措施,這對貝殼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如何在競爭中持續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是貝殼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貝殼一邊用“真保障”修信任,一邊被老毛病拖進“增收不增利”的深坑。
新增長引擎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房產服務行業正處于深刻變革的關鍵時期。其中,政策、技術、需求三面夾擊,傳統房產中介的舒適區正被迅速瓦解。
從政策導向來看,“房住不炒”依然是核心基調,各地政府不斷優化房地產調控政策,如放松限購限售、降低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等,以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同時,政府也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和租賃住房的建設力度,推動住房保障體系的完善。
貝殼需要密切關注政策動態,積極響應政策要求,在合規的前提下開展業務。例如,在保障性住房和租賃住房領域,貝殼可以憑借其平臺優勢和服務能力,參與相關房源的運營和管理,為租戶提供優質的租賃服務。
從技術發展來看,數字化、智能化已經成為房產服務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在房產交易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如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精準匹配房源和客戶需求,提高交易效率;AI智能選房師、房源維護助手等工具的出現,為經紀人提供了更高效的服務手段。
貝殼一直以來都重視科技應用,未來應進一步加大在科技研發上的投入,不斷升級和完善其技術工具。例如,優化VR看房功能,讓用戶能夠獲得更加真實、沉浸式的看房體驗;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深入挖掘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房產推薦和服務方案。
此外,市場需求變化也是不容忽視的趨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消費者對房產的需求不再僅僅滿足于居住功能,而是更加注重房屋品質、居住環境、配套設施以及服務體驗等方面。在二手房交易中,消費者希望了解房屋的真實狀況,包括房屋質量、裝修情況、周邊配套等信息;在新房交易中,對戶型設計、小區綠化、物業服務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貝殼應順應這一需求變化,加強對房源的品質把控,提升服務質量。在房源端,對房屋進行全面的檢測和評估,為客戶提供詳細準確的房源信息;在服務端,加強對經紀人的培訓,提高其專業素養和服務意識,為客戶提供從看房、購房到入住后的全方位服務。
總之,在行業變革的浪潮中,貝殼既面臨著挑戰,也擁有著巨大的機遇。只有順應行業趨勢,積極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引領房產服務行業朝著更加健康、規范、高效的方向發展。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