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鴻云
編輯 | Sette
1
這個十一發現個有趣現象,就是以前旅行前總得去看一眼攻略的馬蜂窩完成變了個形態,一開屏就推各種AI旅行工具,APP完全變了個臉。
節后跟一個剛從韓國旅行回來的朋友琳達聊天,她興致勃勃分享完一路的新奇體驗的同時,也向我推薦了個她眼中的新玩意——馬蜂窩APP上的AI旅行助手,說這次旅行可幫了她大忙了。
就比如她一家這次的旅行計劃,基本都是靠AI做的。
只需要告訴它,去哪兒、玩幾天、喜歡啥——比如“拍照打卡”“小眾秘境”“帶娃友好”它咔咔就給你生成一張詳細到每天不同景點規劃、路況、住宿甚至Plan B的行程表。就連她們拖家帶口老老小小的特殊需求都照顧到了。
當她到了當地之后,各種更詳細旅行信息,比如景點導航、餐廳選擇、溝通翻譯等等,又都靠馬蜂窩各種AI旅行工具很好地解決了。
像她這樣典型的J人,自己旅行倒還好,拖家帶口最怕出游計劃做不全、信息不夠新,一家人無頭蒼蠅一樣開“盲盒”式旅行,累就算了還會產生一堆埋怨。
所以每次做行程計劃都會很焦慮,考慮這考慮那恨不得細到每分每秒。什么早中晚在哪個餐廳吃飯,從餐廳到景點步行幾分鐘,景點游覽順序和必打卡的項目都圈出來。
而這次呢,借助馬蜂窩的AI工具,最快幾分鐘就能給她規劃一個十分完善的行程框架以及旅行涉及到的目的地基本信息,在這個框架基礎上她再去做精簡細化和調整,效率就會非常高,而后行程體驗中,這些信息基本都是真實可靠的。
有關于馬蜂窩做AI這件事兒,我其實很早就關注和研究過。
作為攻略社區起家的平臺,馬蜂窩的AI技術核心點之一就是圍繞信息的整合以及如何更方便地幫助游客獲取想要的旅行信息。
只不過作為新技術,從有到可用再到好用本身就需要一個不斷迭代升級的過程。能讓她這么挑剔的J人都能給好評,如今的馬蜂窩AI還是有點東西的。
也可以看出,押注AI的馬蜂窩這次“殺”回來確實是有備而來。
2
其實目前市面上,可以用AI生成旅游攻略的平臺一抓一大把,你給指令它也能出內容,但是不是你要的,信息真不真就不知道了。
目前被吐槽最多的問題就是羅列的字不少,但就是所答非所問,或者根本沒把提問的用戶當成人來安排行程,恨不得全天都是“特種兵”行程排得倍兒滿。
甚至還會出現“安徽黃鶴樓”、“浙江黃山”這樣不知道從哪里吸收來的素材,用是用不了一點。
如果是其他領域AI給出的建議還能允許“差不多就行”,甚至錯誤也能變成段子。但在旅行這一“重決策、高投入”的事情上,不精準地推薦,分分鐘讓人下頭。而且如果是旅行小白,輕信AI去了目的地,多半會讓他欲哭無淚。
誰也不想高高興興出門,結果發現AI推薦的餐廳已經倒閉半年了吧。到時候一氣刪除APP是小,耽誤了行程是大。
那馬蜂窩AI旅行助手的“攻略”有什么不一樣?
首先第一個明顯的不同,就是這個應用會反向提問,在你提出旅行目的地和模糊的需求之后,它會根據更詳細的需求邏輯來細化你的問題。
比如你預算有多少,偏好是什么,更喜歡輕松的旅程還是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精彩景點。
更甚者,它還會幫你根據不同體驗的行程計劃去核算出行成本,與你計劃的花銷有多大出入,機票占多少、住宿占多少,宛如一個隨身管家。
用琳達的話說,這個過程體驗就像是對面有一個私人定制師,是可以跟它商量著來的,而不是簡單的冷冰冰的文字搜集堆砌。
這還真對了一半。要知道馬蜂窩就是靠攻略內容起家的,平臺積累和沉淀下來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就是旅行達人一字一句寫下的真實的旅行體驗和推薦。
在信息爆炸卻愈發碎片化的當下,仍然有不少人邊看旅行筆記邊懷念馬蜂窩的長攻略和游記內容,懷念那些帶上一份路書說走就走的日子。
就比如琳達,這次之所以會再次使用馬蜂窩APP,也是因為對于安排家庭出國旅行計劃的焦慮,這不同于國內,信息的誤差可能會帶來的問題要更加棘手難應付,想要一個靠譜攻略參考她第一反應還是去了馬蜂窩,才會發現他們現在有了AI旅行助手的服務。
而且以AI形式重新回歸的馬蜂窩攻略內容,要比以前呈現得更加豐富,更能滿足她作為旅游個體的個性化需求,這一點要比之前單純圖文攻略的體驗更好。
更重要的,不需要她自己去收集攻略一篇篇瀏覽對比查找信息,AI可以更高效地把她需要的內容送到眼前。
而馬蜂窩其他AI工具,則充當了她的半個當地向導和翻譯,特別是查詢餐廳可以直接預訂,有沒有位子要不要排隊這些當場就可以知道,這對于她這個負責行程計劃的人來說,是解決了大問題,原本擔心的語言溝通問題,也基本不存在了。
3
曾經的圖文攻略“大拿”華麗變身AI攻略先鋒,仿佛淡出大眾視線許久的馬蜂窩這一轉變其實很早就有跡可循。
哪怕是特殊三年時期,馬蜂窩有關攻略內容的迭代也一直沒停下過,從更聚焦目的地深度、小眾玩法,信息更加權威幫助用戶節省時間的北極星攻略,到不斷被重視和善用,確保信息及時有效的攻略群服務。
把旅游信息內容以最高效、最恰當的形式展現給用戶,就是馬蜂窩一直在做的事情。
就拿北極星攻略曾發布過并且很受歡迎的一套吉林自駕環線攻略為例,不僅從線路上給用戶提供了覆蓋長春至長白山環線自駕線路規劃、環線美食&住宿推薦及長白山西南北坡特色玩法等不同選擇,還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長白山自駕旅行內容信息。
彼時這一結構化、權威性的玩法指導,不僅有如今馬蜂窩AI路書的呈現影子,更是已經開始嘗試結合目的地大數據來完善這份官方攻略信息。
直到后來,以貴州省為“先鋒”,馬蜂窩針對目的地的研究以及服務,開始全面向AI方向轉型。AI 具身智能也好,AI小螞也好,以及專注于單一目的地的“AI游貴州”、“AI游黔西南”、“AI游西江”智能體,都是從體驗端對用戶旅行信息和產品預訂服務的一次全面革新升級。
這些新產品延續了馬蜂窩一貫好玩、會玩,與目的地深度鏈接融合的特性,把不同目的地信息挖透,用千萬真實旅行者現身說法的內容來保證內容更加鮮活、真實、有效。
并且通過社區文化的特性,真正走進用戶需求,以跟用戶交朋友,與用戶玩在一起,打成一片的方式,洞察和引領新的旅行趨勢和風向。真正做到了既有優質內容,又真正了解用戶,這才是為什么馬蜂窩的AI系列產品,都能備受用戶好評的主要原因。
單拎攻略這件事,也只有馬蜂窩有底氣和能力,能把這件事做好、做成。
目前在AI新技術加持下,透過馬蜂窩AI工具,真正做到了游客得到想要且實用的定制行程,博主獲得了方便且高效的內容制作工具,目的地景區則實現了比智慧景區更進一步的智慧運營。三邊都舒服了,馬蜂窩這條AI轉型賽道也算真正跑通了。
畢竟旅行的終極競爭,從不是資源堆疊或價格廝殺,而是誰能創造更自在、更有趣、更安心的出行體驗——馬蜂窩正憑借AI技術,一步步接近這個答案。
還是那句,你只管出發,剩下的,交給馬蜂窩AI。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