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時間,本地生活賽道闖入一條“鯰魚”。
9月20日早上8點,上海、深圳、嘉興三座城市的淘寶閃購用戶,紛紛發現一個新的消費入口——到店團購。這是一個距離國慶黃金周不到兩周的時間節點,此前,淘寶閃購剛在外賣市場掀起波瀾,不過數月。
從市場數據來看,本地生活賽道的吸引力足夠大。
艾瑞咨詢預計,2025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或將突破35.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2.6%,線上滲透率預計提升至30.8%。在這個萬億級市場中,到店業務一直是利潤率最高的板塊之一。
但與以往的市場進入者有所不同,在團購業務上,淘寶閃購顯得更為冷靜和從容。
上線期并沒有選擇馬上全國鋪開,而是先在三座城市試點;沒有進攻對手的弱點,而是率先聚焦于用戶、商家實際需要的品類;沒有構建額外的業務體系,而是復用現有的供應鏈和服務能力。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淘寶閃購相關負責人說:“這是水到渠成的業務發展,從閃購上線以來,消費者和商家都一直希望閃購的優惠和服務能延展到堂食”。
如今兩周過去,回看淘寶閃購下場的動作,頗似攪動市場活力的“鯰魚效應”,卻又相當溫和——豐富、實惠的團購貨品承接了黃金周消費高峰的更多需求落地,充分但不激烈的競爭使得到店市場更加成熟,商家、消費者得到更多選擇權、利益,行業也繞開內卷競爭的陷阱。
在為市場帶來增量價值的同時,一次業務“補位”,究竟為淘寶閃購帶來多少可能性?
黃金周入場,淘寶閃購的“三城實驗”
從入場節點來看,淘寶閃購團購業務直接“瞄準”國慶黃金周。
根據商務部數據,2024年國慶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7萬億元,同比增長8.5%。在這個一年中最大的旅游消費旺季,新業務剛上線便選擇落地上海、深圳、嘉興三個熱門城市,挑戰難度不可謂不小。
為迎接這樣的挑戰,淘寶閃購在線上、線下都有動作。
線上的產品端,新上線的團購業務除去在淘寶APP閃購一級流量入口與外賣、便利等業務并列,還在支付寶、高德等多個入口同步上線,讓用戶在購物、出行、支付等不同場景中都能獲取。
(圖一,到店團購在淘寶APP閃購頻道與外賣、便利等業務并列,來源淘寶app)
線下的業務端,團購業務覆蓋茶飲、甜品、正餐、自助餐及城市特色小吃等多個餐飲品類,還在三座城市因地制宜展現出差異化的運營思路。
我們看到,作為滬杭之間的重要節點城市,嘉興的運營重點聚焦在旅游場景。
在嘉興,淘寶閃購團購業務不僅聯動八佰伴、南湖天地等熱門商圈,還覆蓋了南湖景區、月河景區、烏鎮景區等旅游目的地。
(圖二,嘉興南湖天地大屏上的淘寶閃購海報)
針對外地游客“吃地道嘉興菜”的到店需求,團購業務針對性地精選當地特色餐飲和嘉興本幫菜,借此使得團購與旅游消費完成綁定。
另一方面。在消費之都、商業化更加成熟的上海,淘寶閃購的運營策略則體現出對都市消費動線的理解。
團購商家覆蓋不少核心商圈,品牌布局也很豐富:既有Popeyes、桂滿隴、許府牛等全國連鎖品牌,也有樓下酸奶等本地特色商家,更有鄰里街邊的煙火人氣小店,滿足正餐到快餐、自助餐、甜品、飲料在內的多元團購消費需求。
(圖三,上海地鐵站里可見淘寶閃購“團購來了”海報)
相比之下,對于上班族聚集的深圳,淘寶閃購的打法則顯得更為“立體”,覆蓋年輕人的社區通勤等7大社區生活場景。
地理位置上,團購業務同樣覆蓋深圳九大行政區的主流商圈以及居民生活區,滿足節假日消費與家庭聚餐所需。
品牌選擇上,引入陶陶居、奈雪的茶、蛙來噠、農耕記等深圳年輕人熟悉的餐飲品牌,覆蓋粵菜、茶飲、湘菜等多元品類。
產品策略上,則通過國慶福利“一人食”、“雙人套餐”“多人套餐”等靈活組合滿足不同用餐場景,同時輔以茶飲等高頻低價產品,降低用戶的下單門檻。
(圖四,深圳公交車站的淘寶閃購1001新疆菜團購雙人餐海報)
不難看出,淘寶閃購沒有“標準化方案”,不但在餐品選擇上滿足城市特色,在線下投放同樣根據城市特性制定打法:嘉興突破旅游場景,上海豐富都市通勤,深圳重點打透社區滲透。三城試點的選擇明顯經過考量,均具有較強的流動人口特征,在十一黃金周期間,充分觸達用戶心智,也為后續產品優化與不斷完善提供充足的用戶觀察樣本。
到店團購,外賣之后的必然延伸
淘寶閃購做到店團購,邏輯起點在外賣業務的快速增長。
今年8月,淘寶閃購日訂單峰值為1.2億單,周日均訂單量為8000萬單,閃購整體月度交易買家數為3億,較今年4月增長200%。
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大量餐飲商家的涌入和消費習慣的重塑。
根據界面新聞報道,一位淘寶閃購平臺相關人員表示:“隨著閃購上線后訂單峰值不斷攀上新高,越來越多消費者和商家在后臺留言反饋,希望增加堂食團購產品。”
綜合來看,團購需求的來源不難理解。在用戶端,消費者體驗過外賣優惠后,進而希望平臺推出到店套餐;在商家端,很多商家希望復用現成套餐產品,在新平臺上獲取新流量。
這種雙向的需求推動,使得到店團購的上線顯得順理成章。
而作為一家成熟的平臺,淘寶閃購無疑也具有將團購業務快速落地的能力。
第一,團隊組織過往沉淀的經驗和能力完全可復用。例如,到店團購業務的能與到家業務復用,無需重新摸索地推體系。
第二,平臺擁有現成的商家資源,不需要從零積累。對已接入外賣的實體店商家,到店團購能夠實現零成本拓展。商家通過復用已有套餐、菜品組合,便可借助平臺曝光吸引消費者。
據公開報道,淘寶閃購團購業務從決策到上線,僅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對于一家體量龐大的互聯網公司而言,這樣的執行速度并不常見,背后體現的便是淘寶閃購成熟的組織、供給能力。
(圖六,深圳世界之窗地鐵站附近的淘寶閃購到店團購套餐,來源淘寶app)
從團購業務上線說開去,淘寶閃購還將獲得多端協同帶來的生態價值。
首先是流量維度觸達能力的升級。根據媒體報道的數據,淘寶日活用戶高達4.82億,支付寶日活用戶約3億,高德地圖日活用戶約2億。這意味著,在淘寶閃購上,商家可以一次性觸達阿里旗下覆蓋的大多數流量客群。
其次是場景維度的進一步整合。高德的出行場景,支付寶的支付場景,淘寶的日常消費場景。三端的場景互補,意味著商家能夠一次性在“購物、支付、出行”等多渠道完成曝光。
據前述報道,參與首批上線的一名深圳商家便表示:“流量在那、產品在那,不上白不上,只要有增量、對我們商家來說多少都是賺的。”
對比行業普遍的“重資產擴張”模式,淘寶閃購的“補位”式進場,本質是用輕資產方式撬動現有生態能力。相比從零搭建地推團隊、重金爭奪商家,這種復用邏輯大幅降低試錯成本,也為理性競爭提供了可能。
格局重構,本地生活的“更大蛋糕”
淘寶閃購入局到店團購,對行業的影響不止于增加一個競爭者。
從市場格局看,本地生活賽道正在從雙寡頭走向多元競爭。美團、餓了么憑借早期布局和規模效應,長期居上,但抖音等競爭者則步步緊逼。根據海通國際研報數據,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TV接近2000億元,已經約占美團三分之一。
到店市場競爭至今,市場規模擴大并未萎縮。各玩家雖然有過價格戰等競爭,但仍然通過不同的差異化定位為市場帶來新增量。
從商家角度看,多一個平臺意味著議價能力的提升。過去單一平臺主導時,商家對傭金、流量分配、規則變化等缺乏話語權。隨著競爭者增多,商家可以選擇在不同平臺分配資源,這在客觀上會促使平臺改善服務、優化費率。
從用戶角度看,選擇增多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不同平臺在商家覆蓋、優惠力度、核銷便利性等方面存在差異,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最優方案。這種競爭最終會促使行業整體服務水平提升。
目前來看,淘寶閃購的入局思路十分清晰,曾向媒體表示“沒有任何份額相關的目標,關注點在用戶和商家身上”。
本地生活是一場“難打的仗”,需要持續投入,從地推到補貼,從技術到運營,每個環節都需要真金白銀。平臺競爭的最終成敗,不在于短期份額,而在于能否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在用戶心中形成獨特價值認知,在商家那里成為不可替代的合作伙伴。
長期來看,當平臺間的競爭從“流量收割”轉向“生態共建”,只有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才能實現平臺、商家、用戶的多贏。
補貼戰的教訓尚未遠去,淘寶閃購選擇三城試點、差異化打法、理性擴張,為成熟市場的競爭提供了新思路:不是通過價格戰爭奪存量,而是通過創造增量價值實現多方共贏。
9月20日的上線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一年,淘寶閃購勢必迎來更多城市的開通和更多商家的引入,更需要證明有足夠的產品力和服務能力,在一個成熟市場中站穩腳跟。
這比任何一場聲勢浩大的市場戰役,都更具挑戰性,也更值得期待。畢竟,一條“溫和的鯰魚”,正是本地生活市場走向成熟所需要的。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