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 9月23日消息(記者 劉文軒)新一輪校招已正式啟動,隨著教育部相繼發布政策鼓勵留學生回國就業,加之疫情影響下一批計劃外學生重新加入校招市場,包括2020屆未能順利就業的畢業生,以及因暫緩留學計劃轉而選擇就業的學生,2021屆校招季勢必迎來更大的競爭壓力和挑戰。
為助力畢業生就業,十家來自不同行業領域的知名企業于今日宣布,聯合發起“職場人時間捐贈計劃”公益項目。項目基于互聯網社交,為大學生搭建了一個與目標領域職場人脈精準連接的平臺,通過倡議行業從業者成為職場導師捐獻交流時間,幫助大學生獲得實用的職場經驗和求職輔導,從而更好地完成職業規劃和就業。
參與的企業將充分發揮商業向善的力量,動員員工加入項目成為導師;同時向社會各界發布聯合倡議書,呼吁更多企業同仁的加入,為行業下一代人才培養承擔企業社會責任。聯合的企業包括貝恩、博世、戴爾、FT中文網、皇家寵物食品、領英、耐克、微軟、新浪新聞、怡安翰威特。(企業按首字母順序排序)與此同時,一眾行業領軍人物作為聯合倡議人,也將帶動更多行業從業者捐獻時間,為所在領域的畢業生傳授豐富的職場經驗和行業洞察。
學生急需實用的職場經驗,已有超過1.3萬名大學生在線獲得輔導
數據顯示,應屆生在求職過程中最需要獲得的幫助是:了解行業人才需求及趨勢(88%)、了解并提升職位所需技能(68%)、掌握相應求職技巧(56%)。面對這樣的需求,“職場人時間捐贈計劃”于2020年2月正式啟動,從定向為武漢受困畢業生提供職業輔導,逐步擴展至全國畢業生以及外海留學生。截止目前,已有1.4萬來自海內外各行業的職場人加入計劃成為導師,累計為超過1.3萬名大學生提供了職業輔導。輔導的內容包括診斷簡歷問題,分享面試技巧,傳遞實用的職場經驗等,幫助大學生提升職業規劃能力,更好地實現就業。
打破人脈資源的限制,營造公平、開放、誠信的職場社區生態
據領英數據顯示,求職過程中,如果通過人脈資源推薦的方式,候選人獲得一份職業機會的可能性會提高9倍。“職場人時間捐贈計劃”充分利用了職場社交的真實性和連接屬性,打造基于學生求職需求和導師意愿的雙向自主選擇機制。這樣的機制打破了由于教育背景、地域環境、社會資本等不同而導致的人脈資源差距,讓每個學生有平等的機會與海內外不同職業背景的職場人士相連,從而營造出公平、開放、誠信的職場社區生態。
職場導師王珍(化名)表示,在接收到的十余份學生輔導邀約中她往往會更加關注那些較為普通的簡歷,因為很多畢業于名校的精英同學已經有十分豐富的職場經歷和人脈資源,通過這個項目,她更希望去關注那些背景更普通、缺乏實習機會和人脈資源的學生,他們同樣值得被看見和鼓勵。
與此同時,當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仍是我國長期的重點目標,國際化視野也成為畢業生面臨就業時渴望獲得的優勢。目前“職場人時間捐贈計劃”中有70%的導師具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能有效幫助學生補足和拓展全球視野和人脈資源。
多方共贏,為人才培養探索一條可持續的公益新模式
“職場人時間捐贈計劃”通過提供多方共贏的價值,充分拓展了公益項目的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項目不僅惠及于畢業生及所在高校,對于職場導師也提供了一個便捷、互動性更強的公益入口,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導師也能從與學生的交流中汲取新鮮的觀點,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
對于企業,通過發揮商業向善的力量,動員員工及所在行業更多企業的加入,可以有效幫助期待進入該領域的畢業生,為所在行業下一代人才培養承擔社會責任。同時,通過促進員工與學生直接的交流,企業還得以制定更優化的校招策略和后備人才發展策略,并進一步完善對于初級人才的培養機制。
“職場人時間捐贈計劃”公益項目旨在幫助解決大學生就業和職業發展的問題,通過倡議職場人捐贈1小時的交流時間給應屆畢業生,幫助學生與目標行業和企業中的人脈相連,并獲得職業輔導。輔導的內容包括診斷簡歷問題,分享面試技巧,傳遞一手行業信息和經驗,幫助大學生提升職業規劃的能力,更好地實現職業發展。項目于2020年2月正式啟動,截至9月,已有1.4萬名導師加入計劃,累計為超過1.3萬名大學生提供了職業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