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oNews 尹太白
編輯/楊博丞
衛龍終于決定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
據路透社旗下媒體IFR報道,衛龍正與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和瑞銀合作,計劃于2021年在香港IPO,擬募資10億美元。不過,衛龍對此事尚未回應。
事實上,這并非衛龍首次傳出上市的消息。此前,衛龍曾頻繁地進行股權變動,被業內看作是為上市鋪路。2018年12月,有消息稱衛龍欲赴香港上市,但隨后因為頻繁曝出食品安全問題,導致此事不了了之。
時隔兩年后,衛龍再被曝出即將上市,這在業內人士看來,衛龍很可能是為了補充資金,擴充產品線,以及增強品牌綜合競爭力。
不過,衛龍的實力也的確不容小覷,據衛龍2019年財報,其營收為49.09億元,比2018年的35億元同比增長約43%。2020年,衛龍的營收目標為72億元,這將在2019年基礎上增長近47%,根據其2018年時的計劃,衛龍在2022年的銷售目標是100億元。
然而無法忽視的是,衛龍同時也面臨著產品結構較單一,價格集中在中低端等一系列問題。以衛龍目前的體量,想在辣條這一核心品類之外再打造出新的增長引擎,短期內并不容易,除此之外,還要想方設法改善辣條“低端”、“不健康”的固有印象,衛龍的IPO之路可謂任重道遠。
男版“老干媽”北上創業
“衛龍要在三年內實現100億元年銷售額。”2018年,衛龍創始人劉衛平放出豪言,相較于“衛龍”這一耳熟能詳的辣條品牌,外界對衛龍創始人劉衛平的事情知之甚少。
劉衛平是湖南平江人,平江地處湖南東北部,境內汨羅江蜿蜒而過。歷史上,平江民風彪悍,崇文習武人士眾多,被譽為“中華詩詞之鄉”、“惟楚有才”絕非浪得虛名。
不過到了近代,平江卻沒落了,由于缺乏資源加上交通并不方便而逐漸淪落為國家級貧困縣,唯一保留下來的就是當地的醬干。
在當地,平江醬干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清朝康熙年間,平江的長壽醬干還被列為宮廷貢品。可以說,賣醬干是平江人養家糊口的必備手藝。
然而,1998年那場特大洪水把全縣人民的希望都沖沒了。當時大豆價格瘋漲,從7毛多一斤,一下子漲到1.5元,整個醬干行業哀鴻遍野。
好在當地醬干作坊的三位老師傅,及時研發出了一種用面筋做成的辣條,咸味與辣味與醬干相仿,價格卻便宜很多,從此,新一代的平江辣條橫空出世,99%的醬干小作坊轉向了辣條生產。
因為平江主產大米,缺少作為原材料的面粉,于是很多生產辣條的平江人開始往外走,他們沿著京廣線一路北上,信陽、鄭州、駐馬店、開封,盛產小麥的中原地區成了平江人創業的第二故鄉,在那一波人中,就有劉衛平。
2001年,劉衛平在漯河鐵東開發區開了一家食品加工廠,取名平平食品加工廠,并在公司成立后注冊了“衛龍”商標。
經過20年的發展,衛龍已經成為集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休閑食品品牌,生產的產品有大面筋、小面筋、親嘴燒、豆皮、魔芋爽、辣牛肉等。
如今,衛龍每天生產辣條約4000萬包,根據前瞻研究院的數據,2018年我國辣條市場規模達到600億元,其中衛龍的市場占有率排在第一位,約為5%,放眼全國,幾乎無人可與衛龍匹敵,衛龍一躍成為與老干媽齊名的“民族之光”,劉衛平也因此有了男版“老干媽”的稱呼。
難撕“垃圾食品”標簽
辣條行業的至暗時刻出現在2005年。
2005年12月,中央電視臺曝光了平江縣一家食品廠使用違禁添加劑富馬酸二甲酯(俗稱霉克星),非法添加物加上骯臟不堪的生產環境,在人們的認知中,辣條等于垃圾食品的印象開始發酵。
隨后,全國掀起一波整治風潮。一時間,辣條成為眾矢之的,辣條行業進入洗牌期,大量廠家關門,辣條生產企業一度從從2000家銳減到500家。
行業遭遇嚴重打擊,衛龍卻選擇迎難而上,劉衛平開始對工廠進行升級,他先是投入幾百萬元,從歐洲買了一條價格不菲的生產線,并把包裝機從半自動變為全自動,通過現代化的流程來確保辣條的質量,隨后,他又決定向駐馬店、扶溝等地擴張生產基地。
2007年,辣條行業再次陷入食品安全危機之中,當時國家質檢總局將平江列為全國食品安全重點整治縣,對辣條行業進行大整頓。
2015年,漯河市質檢局發出處罰通知稱,平平食品生產的親嘴燒、大面筋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責令其停止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并罰沒款合計8.57萬元。
接二連三的負面曝光,使得人們對于辣條食品是垃圾食品的印象逐漸根深蒂固。事實上,辣條食品的確是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抽檢黑榜中的常客。
辣條是用面粉和大豆蛋白,通過油炸或者油浸泡的方式制作而成,其中還含有大量的防腐劑、添加劑食物、色素、辣椒、糖分、食用油等。根據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抽檢信息,2017年共有4批次辣條抽檢不合格。2018年以來,不合格辣條食品共計33批次。
行業龍頭衛龍辣條也沒能逃得過一劫。2018年9月,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其中衛龍等的多款產品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對此,衛龍食品卻表示,其產品是按照生產地河南省的標準生產的,產品完全合格。為了解決各地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于去年12月針對調味面制品發布公告,并以此建立了辣條行業的國家標準。
不過,曝光辣條行業亂象的情況并未就此停止。在2019年“3·15晚會”上,辣條生產車間再被曝出臟亂差等現象。
行業亂象頻出,衛龍并沒有躲閃,而是選擇主動曝光,他認為經歷過諸多負面后,想要提升辣條形象只能是從源頭解決問題,這個源頭,就是人們的信任。在此之前,劉衛平曾通過邀請專業攝影團隊拍攝公司流水線與車間,并結合網絡直播形式改善品牌形象,直播取得的效果十分顯著,在網絡直播一個月后,每日觀眾多達20萬,日銷量暴增10多倍。通過這場直播,衛龍完成首次出圈,成功打造出“品質”、“高端”的品牌形象。
盡管如此,對于謀求上市的衛龍而言,食品安全問題以及過度使用添加劑始終是無法繞開的隱患,而這兩個問題,也始終是衛龍不能觸碰的高壓線。
行業老大也有隱憂
目前A股零食上市公司中,三只松鼠2019年營收101.73億元,良品鋪子77.15億元,來伊份和鹽津鋪子營收分別40.02億元和13.99億元,而這三家零食上市公司也均布局了辣條產品。
如果能順利上市且完成年銷售額100億元的目標,衛龍將躋身國內休閑零食第一梯隊,不過,與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同類企業相比,衛龍仍面臨著產品結構相對單一,且多處在中低端價位的尷尬局面。
相比衛龍,人們在購買三只松鼠、鹽津鋪子、良品鋪子時會有更多的品類選擇,而這是衛龍所不具備的。
競爭對手除了產品品類遠勝于衛龍,其銷售業績也正靠近衛龍,比如鹽津鋪子推出“小新王子”粗糧辣條,以粗糧健康為突破口,成功搶占部分市場,根據鹽津鋪子年報,2019年辣條實現營收4941.36萬元,同比暴增13817.12%。
此外,老字號糖果企業金絲猴也看好辣條市場,2019年,金絲猴在成都糖酒會期間“大開發布會”,推出“辣辣怪時空”系列6款辣條,向衛龍發起挑戰,并在北京、上海、鄭州、廣州等城市開售。
據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發布的《消費升級背景下零食行業發展報告》預測,2020年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將接近3萬億元,其中,僅辣條品類年產值將近600億元。在此之前,有業內人士曾表示,辣條的平均毛利率接近50%,這也就意味著,未來辣條市場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
而這也正是衛龍上市的原因,2020年初,劉衛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衛龍食品的上市計劃正在逐步推進,去年會計事務所已進入審計程序,公司已按照上市公司的標準在運營管理。”
業內人士劉兆平認為,從目前的衛龍產品結構分析,其產品結構還需進一步優化,而上市能夠為衛龍食品帶來大量發展所需的資金,便于今后的多品類布局。
衛龍作為辣條行業的龍頭老大,或許受資本的青睞程度會很高,但市場更為看重的仍是食品安全問題,畢竟無論怎么升級,辣條都很難和健康結合起來,在大眾健康意識逐漸覺醒的大背景下,這也是衛龍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最大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