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12月22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在第四屆2020 Robo Genius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全球挑戰賽現場,兩位只有一年級的小選手坐在賽場旁泣不成聲,教練正忙著撫慰兩名小將的情緒,因為下一場,他們還要爭奪季軍。
在總決賽的現場,這樣的場面并不少見。“除了讓他學會怎么解決問題,也能讓他提早學習如何面對失敗。”一位止步16強的選手媽媽告訴DoNews。這位母親介紹,自己的孩子從3歲開始學習編程,現在小學一年級正在學習C++,每年因此產生的花費在上萬元。
今年以來,多地教育部門發文稱鼓勵開展編程教育試點、或將少兒編程納入升學考試體系。少兒編程教育市場正在迎來發展的黃金期。在這一領域中,除了編程貓、童程童美、童心制物等以此起家的創業公司外,優必選、科大訊飛等人工智能企業也進入到這一賽道中。
在這一有四年歷史的全國性賽事背后,就是優必選為做大人工智能教育市場而在進行推動。從人形機器人到人工智能教育,優必選是在追風口還是在布大局?
從C端到校端
早在2016年,優必選就試圖以C端產品的思路去切入到教育領域。當時,優必選的做法是,只做產品,再將它們“賣”到教育行業里面去。這樣導致的結果是,一方面,許多教育機構還沒有關于編程、人工智能的課程內容,對于如何教,更是無從下手;另一方面,以產品為中心,就會讓教育服務者圍繞它來做拓展,而沒有從教育本身的角度和發展規律去找適配的內容。
優必選科技高級副總裁鐘永介紹,從2018年開始,在嘗試過了錯誤的路徑之后,優必選開始布局整體的人工智能教育解決方案。
從課程研發、師資培訓到搭建賽事平臺、展覽平臺,優必選開始“打地基”。在當年,優必選聯合華東師范大學發布了《AI上未來智造者》課程系列叢書,共十冊。隨后,正式從與公立校合作開始,打開新的局面。
在與學校方面,優必選采取“三級運營體系”,針對不同需求分標準校、中心校與基地校三種運營模式,可以提供不同的教育服務。標準校和中心校,都是采用校內課堂輸入的方式,優必選提供基礎教學內容,也有一定程度的師資培訓等。而基地校則會上升到市、區級的教育局合作。基地覆蓋一定范圍的學校,學生出校學習,內容方面更偏向探究型課程。
鐘永介紹,優必選科技已經與杭州市余杭區教育局達成合作,體系內包含96所標準校,4所中心校,2所基地校。其中,皇國山基地占地8800㎡,共2棟三層教學樓,瓶窯中學基地占地逾1000㎡,兩所基地內教學設施都包括AI展廳、PBL項目式學習教室、創意工坊等教學空間。
優必選數據顯示,人工智能教育解決方案已經覆蓋江浙、長三角、珠三角以及西南等地區,合作校區超過3000個;同時,海外覆蓋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
為什么是“人工智能教育”
與許多在線編程教育企業不同,優必選更希望將自己的業務定義為“人工智能教育”。鐘永坦言,通過人工智能教育是傳播提供一種面向未來AI智能時代的未來制造者的邏輯,它不單單是教授一門技術。
“我們需要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去學一個代碼的編程。”鐘永笑談,也許未來,寫代碼的都已經不是人類自己而是人工智能了。
與在線編程教育不同,優必選更強調能夠利用編程和硬件的能力來連接真實世界。鐘永認為,純粹的軟件編程并不能給學生帶來真實的感受,如果沒有硬件的依托,很多變化不會被輕易的察覺。“軟硬結合的方式,才能做到所見即所得,”鐘永說道。
實際上,優必選布局人工教育領域的邏輯也十分順暢。在教育場景下,優必選能夠打通其C端產品線,從K12階段可以涉及的Jimu機器人到,大學階段有可能接觸到的Walker機器人。或許對于執著于人形機器人的周劍來說,在推動人工智能教育的過程中,也是一種面向未來的市場教育。
雖然,優必選沒有公布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具體的營收情況,但目前,教育已經成為它的重要戰略方向。鐘永透露,現在市場已經出現了大量的項目采集,同時也出現了已有項目二期、三期的復購情況。
鐘永告訴記者,“目前,教育是主要的支柱,在行業級解決方案方面,例如在安防、巡邏包括電力巡警、養老、康養、物流等領域,優必選一兩年內還會冒出更多支柱;C端產品,隨著供應鏈的成熟,以及大家對于人工智能、機器人理解,接受程度的提高,兩三年后將會迎來大爆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