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布2020年度業績預告后,“創意小家電第一股”小熊電器,股價連連下跌,一周內跌幅超32%,較歷史高點幾近腰斬。
據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向藍鯨TMT介紹,通常一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應該在15-20倍,超過20倍的市盈率估值就會偏高,小熊電器的市盈率要遠遠超過這一數字,預計未來其股價仍有下跌趨勢。
再看小熊電器季度財報,2020年一季報、中報、三季報的歸屬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83.7%、98.9%、92.1%,凈利潤增長呈放緩趨勢。
對此,小熊電器解釋稱,本年度受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疫情的影響,同時結合其實際發展戰略需要,公司對費用投放節奏進行了戰略調整,導致凈利率在季度之間有一定的波動。
重營銷投放,是大多新消費品牌的崛起的法寶之一,或許暫無可指摘。但近年來其研發能力卻一直廣受詬病,而且產品的質量問題以及售后服務維修,也成為消費者投訴重災區。在黑貓投訴上,搜索“小熊電器”有近90條結果。
相比其他小家電品牌,小熊電器以平價高顏值,俘獲一批忠實擁躉。但平價高顏值,并不是品牌的保護傘。在小家電從耐消品向快消品轉變的時代大背景下,新興的小家電品牌層出不窮,消費者能選擇的可替代性產品也越來越多。
僅2020年,就有北鼎、火雞電器、純米科技,相繼完成融資,同時摩飛、BRUNO等網紅產品也深受歡迎,傳統家電品牌蘇泊爾、美的等,也紛紛加碼創意高顏值年輕化小家電產品。
有業內人士表示,用低價的方式帶來激烈競爭,使得產品本身很難再有溢價能力,以犧牲利潤的方式來換取銷量,在這場價格戰中,并沒有企業真正獲勝。
在消費者忠誠度易逝的今天,品牌競速是全緯度比拼,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消費者轉身就將你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