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青云上市,云計算還有多少想象空間?

文/DoNews 李昊原 

3月16日,“中國混合云第一股”青云科技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發行價為63.7元/股,開盤價為76元/股,目前股價收于84.85元,市值剛好超過40億。

據悉,青云科技成立于2012年4月,創始人黃允松、甘泉、林源曾是IBM的同事,而且都是研發工程師出身。

有個趣聞,最早去注冊公司時,不太清楚行情的黃允松按最低的注冊資金下限3萬實繳,結果出去談生意,由于注冊資本太低,經常被誤以為是皮包公司。而三人的背景也都和云計算相關,最初創業時,青云科技的目標市場是公有云,但在2014年時轉向了混合云市場,這也是青云科技被稱作“混合云第一股”的緣由。

來源:青云科技

創立9年以來,作為一家創業公司,青云科技的競爭對手卻囊括了亞馬遜、阿里、騰訊、IBM、Oracle等一眾巨頭,壓力不可謂不大,但小有小的打法,技術好,擅長做項目,控制人力成本,也成為外界給青云貼的三個“標簽”,這樣一家公司是如何發展壯大直至上市,又將如何在云計算這個備受科技巨頭青睞的市場發展下去,值得讓人思考。

IT老兵的技術理想主義

青云科技的董事長兼CEO黃允松,有20多年底層開發的經驗,97年就入行寫Linux Kernel,創業前在IBM從事技術領域的工作近10年。2014年時,他在公開演講曾表示,Cloud Computing(云計算)就是IT 2.0。這個觀點現在被普遍認同,云計算也已經成為了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觀念超前的青云科技,在當時也拿下了不少國內云計算市場的“第一個”。

據青云科技總結的有:國內第一個完整的企業級IaaS平臺、全球最早布局混合云的廠商之一、國內最早實現“公私混托”一體化架構的云廠商、國內第一家穩定交付云平臺的云廠商、全球首家實現資源秒級響應和按秒計費的云廠商、全球首家將SDN技術應用在云平臺業務的云廠商等。

在青云科技上市當天有一場媒體溝通會,現場的黃允松不像是一位即將上市公司的老總,而更像是從技術部門被拉過來的主管,聊的也多是青云科技的產品路徑和技術信仰。他著重提到了開源運動,“我從90年代還是個小孩的時候就開始干這個,所以我對它的感情很深,認知也很深”,而專注平臺建設的青云科技,技術基本也是開源的,并且表示絕不會耦合。黃允松說:“我們開源項目會越來越多,以后只有開源項目,沒有閉源項目,所有源代碼都會在全球發布,我們只會用基金會的Legal document(法律文件),我們堅定不移的走這條路。”

可以說,青云科技是一家有科技理想主義色彩的公司,不過涉及資本市場,是否盈利是更重要的考察點。

距離盈利還有三年?

我們研究了青云科技上市的招股書,在2017、2018、2019年度及2020年1-6月,青云科技分別虧損了9647.78 萬元、1.49億元、1.91億元和 7808.7萬元,書中也表示,“盡管2017-2019年度經營層面凈虧損率有所收窄,但虧損規模仍相對較大,且呈持續虧損狀態”。

據青云科技自己的估算,在考慮了使用本次發行募集資金的前提下,青云科技的收入規模達到 13 億元以上時,有望靠規模效益實現盈虧平衡。目前青云主營業務為云產品和云服務,前者是是指青云將核心技術解耦實現產品化,形成可供出售的軟件、與硬件深度融合的軟硬一體機,后者指青云自行采購電信資源和基礎硬件,將資源和服務向客戶進行訂閱式交付。

來源:青云科技招股書

在2017、2018、2019、2020年度,青云科技的總營收分別是2.39億元、2.82億元、3.77億元、4.29億元人民幣,其中云產品的營收分別是1.25億元、1.59億元、2.46億元、2.94億元;云服務板塊營收分別為1.14億元、1.22億元、1.30億元、1.3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云服務不但營收增長緩慢,在2017、2018、2019 年度及 2020 年 1-6 月,毛利率分別為2.30%、-18.92%、-26.53%和-30.41%,不斷下滑,主要原因有公有云領域競爭激烈、客戶結構調整、前期固定資產投入較大等。

在云服務業務保持低增速,毛利率保持穩定,各項費用穩定增長的情況下,假如云產品業

務分別以高速(55%)、中速(40%)、低速(25%)增長,那么青云科技大概會分別在2023

年、2024 年、2028 年實現盈虧平衡。而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行業發展良好、不會出現惡性競爭以及其他不利因素的前提下。

2020年下半年,青云科技的財報數據顯著轉好,全年的云產品收入較2019年上升了 19.44%,黃允松表示2021年將會更好。他給出的解釋是,青云科技的主營收入來自于傳統機構,由于2020年傳統機構都在全力防疫,很多采購就耽擱了,隨著疫情結束,情況就會好轉,而疫情還提高了傳統機構對數字化的認知,對青云來說是一種利好。

在溝通會中,黃允松表示,青云科技的虧損在“接下來兩年、最多不超過三年的時間”內就可以解決,原因在于青云科技的虧損來源就是“云服務”業務,而云產品業務在銀行、保險、能源、交通等行業上的收入增速非常高,年增長率超過50%,基本符合招股書中最好的狀況預期。

此外青云科技的開支主要是人力資源開銷,而非像其他巨頭來自于基礎設施、服務器等,黃允松對青云科技的定義也是純軟件公司,創新密集型企業,而不是重資產企業,財務壓力并沒那么大。“我干了9年,公司還活著,有600員工,我沒有拖欠過員工薪水,雖然薪水不高,但基本上每年都會漲薪。去年新冠疫情那么厲害,我們也沒有裁員,也沒有降薪。大家看我們的公開招股說明書,就知道公司也沒什么外債。”黃允松說。

上市之后

對許多科技公司的CEO和投資人來說,看到青云科技上市,絕對是振奮人心的事情。

黃允松表示,青云過關的那天,給他發信息祝賀的人,比過春節拜年的還多。從財報上來看,青云科技是持續虧損的,但另一方面,青云科技專注基礎層的科技研究,而不是消費者互聯網,這也是當下中國新基建所需要的高科技企業,允許青云科技這樣的公司上科創板,對類似的科技企業來說也是一種利好。

有幾個和黃允松關系較好的科技公司CEO就和他說,青云科技上市,黃允松算是為同志們、兄弟們做了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人,不但把石頭摸出來了,沿途還加了標記,兄弟們下次走的時候照著石頭走,差不多就能過河。而對投資人來說,也有底氣繼續投入像云計算這樣高投入,回報周期長的基礎曾科技企業。

回到云計算市場本身,2014年時,黃允松曾喊出云計算是IT2.0,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為1334億元,增速高達38.6%,但黃允松表示,目前中國云計算對傳統IT的滲透率大概只有4%。不是說一定要所有的IT都上云,但這個滲透率顯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Gartner的報告 Global IT Spending顯示,全世界企業每年的IT支出大概是3.6萬億美金,其中銀行、保險和證券統稱為FSS(Financial Service Sector),占比是22%,銀行業也是青云科技重點關注的領域,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把銀行做好,那么青云科技做到盈利和壯大就不成問題。

本次發行,青云科技募集資金約為7.64億元,而在此之前的四輪融資,青云科技大概募集了接近20億元的資金,按目前40億的市值來看,投資的回報有限。從招股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青云科技面對的財務壓力,近兩年其現金流在迅速減少,因此此次募集的資金也需要用到刀刃上。

招股書中,募集資金用途主要分為四個項目:云計算產品升級項目、全域網技術研發項目、云網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還有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來源:青云科技招股書

黃允松在溝通會表示,上市之后,公司將主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商業組織要擴張。目前青云科技主要在北上廣深,接下來商業組織將覆蓋以省會城市為代表的二線城市。第二,要關注行業創新,而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黃允松自嘲是一個地道的碼農,商業是自己的短板,2022年青云科技大概率將成立公司第一個研究院,負責研究行業以及商業的價值。最后,就是要更加開放,絕不會構造一個閉環。

在中長期上的技術路線上,青云科技將專注在云原生,去中心化還有物聯網及邊緣平臺上。至于技術上和商業上具體執行情況如何,也許很快我們也將在青云科技的財報上見分曉了。


標簽: 青云科技
青云上市,云計算還有多少想象空間?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