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oNews 梵谷
編輯/楊博丞
繼2018年扭虧為盈并成功摘帽后,貝因美再次陷入危機。
4月12日晚,貝因美對外發布業績修正公告。其中,2020年凈利潤從盈利5400-8000萬元調整為虧損3.28億元,相比上年同期虧損1.03億元。與此同時,修正后的總營收、扣非凈利潤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利空消息刺激下,4月12日當天貝因美股價直接跌停收盤。而更大層面來看,從2016年起,貝因美的業績一直不斷下滑,其甚至因連續兩年凈利虧損而被監管部門施以退市風險提示。
對于貝因美如今的艱難處境,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分析稱,貝因美的品質不差,只是近些年在不停的業務調整中錯失了發展機會,如配方注冊制。與此同時,貝因美是為數不多沒出過產品問題的國產奶粉品牌,同時也是國內較早具備特配產研能力的企業。
貝因美業績不及預期,既有國內出生率下降、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同時也與渠道管控失利相關。一定程度上,貝因美囿于上市公司這個主體,不得已為了增長而增長。而未來貝因美能否依靠過去積累的優勢,重回正軌,這依舊未知。
糟糕的業績
4月12日晚,貝因美2020年業績修正公告顯示,公司最新預計2020年凈利潤為虧損3.28億元,同比虧損進一步擴大,2019年虧損額為1.03億元。而在此之前,貝因美1月中旬發布的業績預告則顯示公司預計2020年凈利潤為5400萬元至8000萬元。兩相對比變化巨大。
最新業績修正以后,貝因美2020年營收為26.6億元,同比下滑了4.32%;扣非凈利潤虧損額更是達到了4.85億元。由此,貝因美也將錄得連續兩年凈利潤虧損,扣非凈利潤更是連續5年虧損。
貝因美由謝宏于1997年創立,2011年正式登陸資本市場,至2014年貝因美的市場份額達7.4%,超過伊利、飛鶴等品牌成為國產奶粉老大,當年貝因美銷售額在50億元。但是緊隨其后的這幾年,尤其是自2016年開始,貝因美的發展就不斷下滑,近五年的凈利潤虧損幅度不斷拉大。
事實上,貝因美作為曾經的國產嬰幼兒奶粉品牌老大,類似如今這樣大幅調整業績預告,這也并非首次。2018年1月,貝因美就曾發布業績預告修正,2017年貝因美預虧從3.5億元-5億元被向下修正到虧損8億元-10億元。這距離貝因美的高光時刻不過幾年時間。
盡管公告消息頗為驚人,但貝因美也通過公告解釋了緣由。其一,在業績預告披露后,公司發現部分庫存基粉存在減值跡象,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與年審會計師對庫存基粉進行了減值測試,預計對本期凈利潤影響約7800萬元;其二,在業績預告披露后,公司會同年審會計師對部分客戶進行了走訪及評估,出于謹慎性原則考慮,進一步對該部分客戶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進行計提,預計對本期凈利潤影響約1.24億元。
最后,在業績預告披露后,公司會同年審會計師對部分客戶進行了走訪及評估,進一步對該部分客戶因疫情反復及人口出生率下降等影響產生的銷售費用支持進行計提,預計對本期凈利潤影響約1.44億元。粗略估算之下,三項因素疊加,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合計約為3.46億元。
但這樣的解釋儼然難以服眾,公告發布當日的股價跌停已給出答案。
短暫“救火”
面對凈利潤接連虧損的現狀,貝因美也不斷尋求解決辦法。
2018年7月,貝因美聘任原美素佳兒首席銷售官包秀飛出任貝因美總經理、原惠氏北區總經理張穎出任貝因美營銷方面負責人以改善經營狀況。此外,其還找來世界游泳冠軍孫楊擔任全球形象大使,力圖進行品牌重塑。
這中間,職業經理人包秀飛的上任,這在彼時的貝因美方面看來是“轉型的重要一步”。
與此同時,2018年7月,貝因美第二大股東恒天然也曾在官網聲明稱:“新任命一個獨立總經理是公司與貝因美溝通其轉型計劃時三個關鍵步驟的第一步。包秀飛的下一個重點將是打開分銷渠道,并滿足中國客戶的線上消費偏好。”
公開資料顯示,包秀飛曾在娃哈哈、上海百事、惠氏先后任職,加入貝因美之前其就職于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業務集團,任美素佳兒首席銷售官及總經理。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包秀飛的管理下,貝因美在2018年通過資產整合、出售達潤工廠等措施實現了扭虧為盈并成功盈利,且在2019年大幅開啟轉型戰略。
包秀飛在2019年7月的媒體采訪中提及,公司采用“做大超高端、做強大客戶、做深三四線”的戰略,同時布局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細分賽道。
財報顯示,市場方面貝因美推出了超高端產品“愛加”,推出“舒好敏”低敏產品以及營養米粉,同時與澳洲羊奶品牌Bubs Australia組建合資公司,開拓羊奶粉市場。
渠道方面,包秀飛改變原來的經銷商代理制,推行大經銷商制,同時加強了新零售布局。通過與村淘、無界零售等合作,貝因美利用之前仍在的三四線品牌影響力,快速做下沉。
但是在短暫任期兩年后,職業經理人包秀飛卻宣布離開,這被部分業內人士解讀為包秀飛完成了階段性使命,對貝因美的未來力不從心。而曾經意氣風發的第二大股東恒天然也不斷減持,截至2021年2月23日,恒天然所持貝因美股份從18.82%直線下降至2.82%,合計回籠資金約9.42億元。
而恒天然首席執行官Hurrell也明確表示之后將繼續出售其剩余股權,并希望在2021財年結束前完全退出這項投資。大股東的減持套現退出以及包秀飛的離開也一定程度上給這次轉型調整畫了失敗的句號。
未來如何再增長
“貝因美一直在不斷調整,不管是渠道終端,亦或營銷體系,但最終也沒有調整的特別理想。”宋亮就貝因美業績不佳分析道,不斷調整、接連虧損,這不僅導致其沒有把握市場機會,如配方注冊制,甚至在政策及疫情帶動的市場集中度提升過程中,競爭優勢不再明顯。
從2017年8月3日公布首批配方注冊名單,到今天,配方注冊制已經跨越了近3年多時間,還不包括此前的漫長的政策傳聞、征求意見稿和正式文件發布的籌備期,并且時至今日,仍有很多海外廠家沒有進行現場審核,仍未獲批注冊。在這場馬拉松式的奶粉新政實施過程中,很多大企業率先獲批,搶占市場先機,獲批配方數量也領跑全行業。但對于中小品牌和新建工廠來說,獲批較晚,甚至遲遲不能現場審核。
因為競爭力不夠,部分中小品牌和新建工廠逐步敗下陣來,三個品牌難以養活一個工廠,于是不得不把配方注冊名額轉讓給其他有需求的大企業,這導致行業內兼并頻繁、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競爭愈發激烈。
眼下,貝因美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竄貨嚴重、價格體系紊亂。貝因美在過去兩年向經銷商賒銷貨物,這些賒銷的產品賣不掉就形成了積壓庫存,這也就進一步形成應收賬款。而積壓后日期不好的貨品,仍然需要貝因美來清理,只能虧損出清。
按貝因美公告,庫存基粉減值、應收賬款壞賬、銷售費用對業績的影響分別為7800萬元、1.24億元、1.44億元。以上三項因素疊加,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合計約為3.46億元。加之貝因美近五年凈利潤一直處于虧損,這由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此外,君樂寶和飛鶴乳業等品牌的發展壯大,這也對貝因美的發展形成了威脅。立足整個市場來講,任何企業競爭都是存量競爭,即零和博弈。
實際上,在國產品牌發展的這幾年,不管是貝因美還是雅士利,一直掙扎在巨頭企業的抗爭和競爭中,稍有不慎就業績虧損。因此,在對抗過程中,企業需要有成熟的體系,攘外必先安內,寧可業績不增長,也要保證自身發展以及庫存的良性循環。
對于貝因美的未來,宋亮持樂觀態度。“貝因美優勢其實非常明顯。作為老牌企業,其工業體系非常健全,自身產品品質非常好,屬于國內最早可以出特配的企業,工藝及研發能力也很突出。如果將存貨清理干凈,重新控貨,那么貝因美在未來必定能夠抓住新的發展機遇。”
“于貝因美而言,嬰兒奶粉是一個長久的業績增長點。其次就是成人營養業務,如成人奶粉以及其他營養品。唯有以細分人群為目標拓展產品,這才是穩妥且實際的發展路線。”宋亮補充到。渠道上,盡快下沉進入到四五線城市,通過性價比搶占市場也是一個容易見效果的發展手段。但不論如何,貝因美都必須穩住價格、穩住經銷商的的信心,從而減少市場上的存貨亂價。
如今,貝因美引入新的合作伙伴信達華建,而創始人謝宏也已再度出山。其在給員工的內部信中如此表態:“不做到300億年營收,市值達到1000億,我不會考慮退休!”,但貝因美2019年的營收和最新市值僅為27.85億元和54億元,這依舊差距懸殊,長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