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肖岳
編輯|包校千
在國家放開三孩生育政策后不久,7月28日,四川攀枝花市率先公布了針對二三胎的生育補貼政策:直到三歲前,每家每月每孩可享受500元的育兒補貼金。
在此之前,社會各界對生育補貼福利呼吁已久。而隨著這一政策正式落實,攀枝花市正式成為全國首個推出育兒補貼的城市,備受矚目的程度可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關于攀枝花出臺的育兒補貼政策,也引起了輿論的廣泛熱議。有觀點認為,這將為擔憂育兒成本高昂,但又適齡的寶媽群體帶來新的希望。還有觀點指出,盡管500元放在北上廣深等城市并不算高,但對于攀枝花這樣的地級市來說,力度尚可。
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看來,攀枝花的率先響應,其意義在于起到了帶頭作用,后續或將有其他城市陸續跟進。
“在中央的三胎政策下,攀枝花的實踐帶了好頭,另外從《關于促進人力資源聚集的十六條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中也能看到,涉及到了生、養、護、教等多方面,基本上已經很全面了,另外在育兒補貼上的實踐,也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供參考和推廣的經驗,意義重大。”劉俊海強調。
而DoNews(ID:ilovedonews)通過調研發現,隨著攀枝花真金白銀地給予二胎、三胎家庭育兒補貼后,一些此前對二胎、三胎持觀望態度的媽媽群體們,開始表現出了不同以往的態度。
其中一部分認為,攀枝花此次在經濟補貼和相關的托幼措施上所做的嘗試,讓自己看到了未來在更多城市推廣的可能,但另一部分則表示,在育兒補貼之外,更期待有關部門在女性就業公平保障和育兒配套服務方面,給予更多的政策性保障。
除此之外,隨著與三胎相關政策的不斷落地,將給傳統零售快消領域,如嬰幼兒的奶粉、紙尿褲等相關產品和企業帶來利好。不僅如此,在母嬰賽道更垂直細分的消費場景中,例如母嬰教育、親子互動等線下場景,以及與月子中心為代表的母嬰服務托管機構,或將也能趕上這波人口紅利。
育兒補貼之外的焦慮
為何在攀枝花一個地級市能夠率先實踐育兒補貼?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由于地理和歷史的原因,攀枝花市屬于偏重傳統重工業的產業機構,在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再加上這種產業機構缺乏高科技支撐,其經濟發展風險比較大。如此一來,導致了許多社會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年輕人不愿意從事傳統行業,人才外流問題的嚴重。
“因此,為了留住和吸引人才,促進人力資源在此產生聚集效應等推動下,促成了攀枝花成為首個推出生育補貼的城市。”宋清輝如是說。
攀枝花的率先實踐,或許代表了我國生育政策進入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因此自然深受寶媽們的關注,但相較此前被網友討論最多的補貼金額問題,她們更關心自己在職業生涯和育兒機構上,后續是否還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王瑩是一位90后寶媽,目前在一家互聯網大廠工作。在和DoNews交流的過程中,她坦言相較每月的補貼金額,自己更關心女性生育對于職業生涯和前途的影響。
“你像我今年30多歲了,雖然也升到了管理崗,不用去做基礎的執行工作,但放在內卷的互聯網大廠里,競爭壓力同樣很大。”王瑩感慨道,自己前幾年懷二胎的時候,部門領導或許是出于減輕她工作壓力的緣故,逐漸將其手頭一些大的項目分給了部門里的其他同事負責。“當時做完那個項目后,本身是有加薪機會的,”所以即便是在懷孕期間,王瑩仍然努力工作,想著和大家一樣的工作量,還是能抓住這次加薪的機會。可在項目完結的時候,她發現自己并不在加薪的名單里。
雖然這都在她的預料之中,但她還是覺得有些失落。從她修完產假再到迎來新的一次漲薪,她足足又等了兩年。
她記得自己剛修完產假回到工作崗位時,先是被安排去做了一些瑣碎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領導才逐漸把她之前負責的項目交給她來做。“那種感覺就好像是,你自己清楚自己修產假回來后,可以適應快節奏的工作,但領導不一定也會這樣想,所以我最大的焦慮在于,生三胎對女性職業生涯的影響。”
而在某廣告公司工作的95后寶媽張帆,壓力則來自于育兒。由于廣告公司加班到晚上九十點鐘是常態,所以自己在懷一胎的時候,都是拜托父母來幫忙帶孩子,相對來說自己的壓力減少了很多。雖然現在自己有要二胎的打算,但是一想到又得讓老人受累照看孩子,就于心不忍。
“我和我丈夫已經商量好了,即便是生二胎,可能會找阿姨來帶孩子,不能再麻煩老人們了。但是我之前的同事找過阿姨,但是說服務非常不好,尤其是和雇主熟悉了,在不盯著的情況下有時會偷懶。”張帆說,以上種種,讓她只能暫緩懷二胎的計劃,“當然,這次我也關注到了攀枝花的《措施》在育兒配套服務上有提到一些內容,我對這塊還是挺期待,希望之后在其他城市或者就在北京,能有更細化的政策出臺。”
在DoNews與多位寶媽調研的過程中發現,王瑩和張帆的擔心僅僅是其中一部分,此外還有寶媽基于住房成本的原因,而對二胎和三胎持觀望狀態。
母嬰行業才是最大贏家
隨著“三胎政策”的靴子落地,也為母嬰賽道注入了新的增長動力。
多位業內人士在與DoNews交流的過程中指出,在三胎相關的政策利好以及母嬰行業本身處于存量競爭的現狀下,行業中在以往剛需的奶粉、尿布、兒童車等品類外,將出現更多的企業,圍繞著母嬰產品所衍生的服務以及與親子互動相關的消費進行布局。
此外,受“三胎政策”的影響,母嬰市場中與“月子經濟”相關的企業數也出現了增長。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近9000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月子”,此外,從成立時間來看,月子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年注冊量整體呈現上漲趨勢,連續三年新增超2000家相關企業。其中,2019年我國新增2800余家月子相關企業,年注冊量達近年來最高點。2020年我國新增近2300家月子相關企業。
另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此前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月子中心市場競爭策略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月子中心市場規模突破100億元,達到了103.25億元,2018年我國月子中心市場規模已達125億元,預計未來幾年我國月子中心將保持14%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速,2019年行業市場規模突破160億元,而到2024年行業市場規模將接近310億元。
在母嬰電商平臺寶貝格子CEO張天天看來,隨著三孩政策的不斷落地,母嬰行業中的月子中心以及相關配套服務獲得促進,同時對于母嬰賽道中的企業來說,選擇破圈介入母嬰行業,既是順應政策,也符合母嬰賽道中品牌的發展趨勢。
“目前行業里,在物質層面是被極大豐富了,也跑出了大量的新品牌,由此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同質化和低價競爭的,基于此很多品牌已經將目光從原來的停留于產品層面,轉向了從增值服務和附加服務上找尋增量以及差異化。”張天天舉例道,比有些母嬰品牌在圍繞著產品,著手去做月子護理、育兒知識、親子交流活動等,從而實現從產品到服務,從線上到線下的用戶閉環。
據張天天向DoNews介紹,目前寶貝格子除在產品上嘗試做自己的OEM外,在服務上則更加細化,會根據平臺上母嬰群體所處階段,為用戶提供育兒師、產后康復師等專業人士,滿足平臺上用戶群體的產后康復、小兒推拿、催乳等等不同需求。
“對母嬰行業中的品牌和企業來說,未來的機會在于將產品和服務融合在一起,而通過這種方式將用戶需求解決好后,企業做品牌剩下的事,也就水到渠成,因此有越來有多的企業選擇圍繞產護、月子中心等產業鏈進行布局。”張天天表示。
三孩概念股爆發 利好母嬰新業態
三胎相關政策發布除為母嬰行業帶來新的勢能外,DoNews注意到,與之相關的概念股也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此前,隨著《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 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的正式公布,7月21日三胎概念板塊開盤走高,盤中一度漲超2%,之后有所回落,截至收盤,同花順三胎概念指數漲0.99%,板塊內近七成的個股實現上漲。
而在攀枝花市在攀枝花市提出二孩及以上孩子育兒補貼政策的同一天,三孩概念股又再次呈現出爆發趨勢,7月29日當天,長江健康、海倫鋼琴、愛嬰室等概念股漲停。
在宋清輝看來,三胎政策的落地,以及攀枝花的實踐,是長期利好資本市場,而非短期的刺激行為。
“目前,鼓勵三胎政策仍在路上,預計接下來該政策和細則還會進行不斷地補充和完善,屬于重大長期利好。”宋清輝說道。
同時,宋清輝指出,與生育相關的產業鏈也將會受到利好,而隨著新生嬰兒的激增,以嬰兒衛生護理用品為例,與其相關產業鏈需求將大爆發,其市場規模也將進一步增長。
另據桐創控股創始人、盛景嘉成母基金合伙人湯明磊介紹,對于母嬰賽道來說,在此契機下,除了功能細分的品類能跑出新品牌,依托場景細分的品類,如自駕場景、旅游場景、多胎場景等也有跑出新品牌的機會。
“因為,從母嬰品類本身來說,作為已經存在超過20年時間的行業,是一個老行業了,但是同時母嬰兒童行業又是一個新行業,因為每年用戶都在更新,比如當下新一代寶媽更關注成分,更關注顏值,更關注場景,更關注品質,而不盲目迷信海外大牌,而這都給賽道中新業態與新品牌的崛起,埋下了契機。”湯明磊最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