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8月27日消息(翟繼茹)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7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1787萬,占網民整體的86.3%。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銀行共處理網絡支付業務225.3億筆,金額553.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4%和13.5%。《報告》稱,消費擴容推動網絡支付廣泛應用。2021年上半年,國內居民網絡支付消費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勞動節、端午節跨機構網絡支付交易金額分別達5.06萬億元和2.96萬億元。
此外,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陸續在多個城市深入開展。截至2021年6月,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132萬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開立個人錢包2087萬余個、對公錢包351萬余個,累計交易筆數7075萬余筆、金額約345億元。
《報告》寫道,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加大了對網絡支付在內的各互聯網平臺應用的監管工作,旨在進一步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防范金融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在支付監管方面,2021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征求意見稿)》,將支付監管的部門規章升級為行政法規,對支付領域的市場準入和管理進一步加強。2021年3月,《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正式施行,規范了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業務,進一步明確監管職責等內容。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個人信息范圍規定》,規定了網絡支付類應用基本功能服務和必要個人信息范圍,防范相關應用索取非必要個人信息,保護個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