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蔚小理”們集體出海,大眾和特斯拉危矣?

撰文 | 尹太白
編輯 | 包校千
題圖 | IC Photo

中國新能源車企之間的戰火,正由本土向7000公里之外的歐洲大陸蔓延。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10月,中國汽車出口量達23.1萬輛,同比增長1.1倍,刷新了歷史紀錄,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貢獻度為43.3%。另據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2021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主要增量來自歐洲,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6萬輛,其中,西歐、北歐、中歐等歐洲細分市場均取得了優異的表現。 

一位汽車行業人士向DoNews(ID:ilovedonews)表示,在去碳化成為全球共識的當下,歐洲各國政府的補貼政策和排放法規使得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呈幾何式增長,歐洲也因此迅速成為了中國新能源車企布局海外市場的戰略制高點。 

事實也的確如此。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出海浪潮正在席卷而來。

2020年5月,愛馳汽車與歐洲出行運營商Filippi Auto達成合作,500輛愛馳U5法國科西嘉島登陸;11月,威馬汽車與Uber達成合作,進軍包括挪威在內的十余個歐洲國家;2021年5月,理想汽車總裁沈亞楠表示,理想汽車正在研究海外市場的產品和渠道的模式,并且已組建團隊;8月,小鵬汽車透露正在加快布局挪威和歐洲市場,完善在當地銷售、交付和服務體系;11月,在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表示,計劃明年至少進入5個歐洲國家,海外市場銷售占比達到50%是蔚來的長期目標。

圖源:蔚來官網 

除了新能源車企,征戰海外多年的傳統車企同樣不甘落后,上汽集團、東風集團、比亞迪、奇瑞汽車、吉利集團、長城汽車等也都相繼制定了出海目標及新能源汽車銷售計劃。 

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2021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勢頭良好,預計海外市場新能源汽車將持續走強,越來越多的車企加速出海,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新賽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也表示,今年以來中國汽車出口量快速增長,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出口呈爆發性增長態勢,并在出口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掘金歐洲 

一個吸引中國新能源車企出海的重要因素,是歐洲各國的碳排政策正不斷趨嚴。 

根據歐盟相關法案規定,1998-2008年,所有登記注冊的新車的碳排放量為186g/km,此后不斷下調至140g/km、130g/km,到了2020年,歐盟關于限制碳排放量的政策仍在不斷加碼,要求2021年所有登記注冊的新車的碳排放量需減少至95g/km,否則將面臨數十億乃至上百億的巨額罰款。到2025年,碳排放量將在2021年的基礎上再降低15%,為80.75g/km;到2030年,再比2021年降低37.5%,達到59.375g/km的長期目標。 

7月14日,歐盟在頒布的《Fit for 55》草案中制定了更加激進的減排目標,要求2030年所有登記注冊的新車的碳排放總量要較2021年降低55%,并且在2035年實現凈零排放。 

而趨嚴的碳排政策勢必需要補貼政策驅動。在德國,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單車補貼最高可達9000歐元;在愛爾蘭,不僅可以享受到高達5000歐元的補貼以及5000歐元的增值稅減免,并且還有幾百歐元充電樁補貼。從去年開始,歐洲各國相繼加碼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例如在西班牙,最高補貼從5500歐元漲至7000歐元,而奧地利也將2000歐元的補貼上調至5000歐元。 

在歐洲各國“一限一補”的政策之下,換來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大幅提升。來自國泰君安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維持增長趨勢,其中純電動銷量同比增長147%,插電混動銷量同比增長248%。2021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158.9萬輛,預計全年將突破200萬輛。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有望超過65%。

值得一提的是,在歐洲各國中,挪威對待碳排放法規的態度最為嚴苛,并且直接叫停了燃油車的銷售,甚至要求2025年之前國內所銷售的新車必須為新能源汽車。為了刺激新能源汽車普及,挪威同樣推行了一些列強有力的補貼政策,比如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減免關稅和增值稅,較同級別燃油車能節省8-10萬元人民幣。此外,新能源汽車還能節省至少50%的通行費,以及享受路權優惠等等。 

根據挪威道路交通資訊委員會公布的數據,挪威2020年共銷售了14.14萬輛新車,其中純電動車為7.68萬輛,占比達到54.3%,是世界上首個全年純電動車銷量占比超過半數的國家。挪威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高達65.1%,成為世界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最高的國家。另據華創證券的統計數據,瑞典、芬蘭、德國、法國、英國、荷蘭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在不斷擴大,其在2021年10月的滲透率分別為50.9%、38.1%、24.5%、22.9%、23.1%和34%。 

上述汽車行業人士告訴DoNews,在燃油車領域,中國汽車品牌較歐洲汽車品牌有著不小的距離,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以比亞迪、小鵬汽車、蔚來為首的中國汽車品牌正在歐洲市場立足并扎根,“按照這個趨勢發展,歐洲市場將為中國新能源車企帶來新的增量市場。 

爆發前夜的美國市場 

對于中國新能源車企而言,極具想象力的不僅是歐洲市場,還有美國市場。 

美國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雖然只有5%左右,但2021年前三季度的滲透率較2020年同期增速高達87.8%,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43.5萬輛,較2020年同期增長了104%,這也意味著美國市場仍有較大的空間容量亟需釋放。

與此同時,拜登政府也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及相關政策的落地。3月,拜登在《重建更好未來計劃》中提到,擬投資1740億美元發展新能源汽車領域,2030年將建成50萬座充電站;5月,拜登在《美國清潔能源法案》中提出傾向新能源車企的補貼政策;8月,拜登簽署行政令,要求2030年電動化率達到50%;9月,眾議院對新能源汽車提出更為明確的補貼方案,最高達1.25萬美元。 

一系列利好政策帶來的結果是,美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屢創新高。2021年一季度,美國新能源汽車實現了12.5萬輛的銷量,環比增長14%;二季度實現了14.8萬輛的銷量,環比增長19%,到了三季度,銷量達到了16.2萬輛,環比增長10%。 

圖源:DoNews 

美國車企也在積極響應拜登政府的政策引導,紛紛宣布在2040年以前停產停售燃油車的目標。華創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在拜登政府相關支持政策的持續刺激下,2022年和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有望達到121和200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美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幾乎一家獨大,其中,Model Y和Model 3車型占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高達56%,而CR5(特斯拉、豐田、雪佛蘭、福特、沃爾沃)的市場占有率則高達82%。 

盡管美國市場處于爆發前夜,但對于中國新能源車企而言,這注定是一根難啃的“硬骨頭”。 

重構競爭格局 

歐洲市場有望為中國新能源車企帶來新的增長極。 

在蔚來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李斌表示在挪威蔚來中心開業之后,訂單需求已超過預期,試駕過的用戶中有四分之一都會下訂單,但在各項服務先打通之前會控制交付節奏,進入11月后在挪威的交付才會提速。其還表示,蔚來明年計劃至少進入5個歐洲國家,并將海外市場銷量占總銷量的比例達到50%列為發展目標。 

蔚來指望海外市場貢獻一半銷量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正在逐漸退坡,以及新能源車企之間的競爭已趨向白熱化。 

2021年1月,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并預計明年在此基礎上再退30%。同時,以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為代表的頭部新能源車企的交付量也在逐漸放緩。 

根據10月交付數據,蔚來交付了3667輛汽車,同比下降27.5%;小鵬汽車交付了10138輛汽車,同比增長233%;理想汽車交付了7649輛汽車,同比增長107.2%。 

從同比增速來看,三家頭部新能源車企的成績雖然尚可,但如果從環比增速來看,隱憂便顯現了出來。10月,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的環比增速分別為-65.5%、-2.6%和7.8%,而在7月時,其環比增速分別為-1.9%、22.5%和11.4%。 

上述汽車行業人士向DoNews表示,歐洲的標準和法規比中國更為嚴苛,如果中國新能源車企能夠跨越這一門檻,就意味著自身的技術足夠成熟,質量足夠可靠,有利于提高在國內及國際上的品牌影響力,甚至能重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 

挑戰重重 

盡管歐洲市場已敞開懷抱、美國市場正處于爆發前夜,但中國新能源車企進入這兩大市場依然不太容易,其背后也隱藏著重重挑戰。 

銷售渠道、售后維修體系等本土化運營是中國新能源車企面臨的挑戰之一。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海外的銷售大多采取授權式布局,這種銷售模式雖然有利于快速打開市場,但卻缺乏打造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后勁。 

一個可以列舉的例子是蔚來。相較于授權式布局,蔚來選擇了直營模式。李斌曾表示,蔚來在每個市場的商業模式是一樣的,即采取基礎設施先行、直營直銷、服務用戶的模式。“我們不光賣車,我們更希望打造一個以車為起點的社區。”不過這也意味著,蔚來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建設、升級和改造銷售渠道和售后維修體系。 

圖源:蔚來官網 

“歐洲市場技術門檻高,僅技術升級和產品改造的費用至少需要幾千萬,如果沒有銷量支持,根本無法收回投資。”上汽大通愛爾蘭和英國經銷商Harris集團市場總監克里斯曾如是表示。 

與此同時,海外金融機構對中國新能源車企的金融支持不足,難以獲得境外消費信貸、融資擔保等服務,這對深陷虧損泥潭的蔚來而言,考驗并不算小。 

此外,中國新能源車企面對的競爭對手也不容小覷。WVTA認證標準依照歐盟整車認證框架完成,是全球標準最為嚴苛的汽車認證體系之一,只有通過認證的汽車產品才能在歐盟市場銷售。 

2021年前三季度,在歐洲市場上排名前二的車型分別是占比達6.37%的Model 3和占比達3.35%的大眾ID.3,緊隨其后的是法系車、美系車、韓系車和德系車。相比之下,根據10月交付數據,小鵬汽車在挪威的交付量為42輛、蔚來為10輛、比亞迪唐為358輛。換言之,中國新能源車企在歐洲市場上的知名度并不高,甚至尚不具備與特斯拉、大眾等一較高下的能力。 

有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中國新能源車企進軍海外市場面臨的最大障礙是當地消費者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的懷疑,這一點與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進軍海外市場的初期類似,中國新能源車企要想與國際大牌車企競爭,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 

進軍歐洲市場注定是一條遍布荊棘的路,同時也是中國新能源車企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幾乎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歐洲新能源汽車的爆炸式增長,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海外之戰將會更加激烈。

“蔚小理”們集體出海,大眾和特斯拉危矣?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