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補貼退坡,新能源車上坡

文/趙哲峰

編輯/楊博丞

靠政策紅利成長起來的新能源車企,到該“斷奶”的時候了。

2021年最后一天,國家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指出,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該計劃從2022年1月1日開始實施。

今年將是新能源車享受現金補貼的最后一年,根據規定,補貼前售價不超過30萬元的純電動汽車可享受如下補貼:續航在300-400km之間的純電動車,2021年補貼額度為1.3萬元,2022年補貼將減少3900元。續航大于400km的純電動車,2021年補貼額度為1.8萬元,2022年將減少5400元;純電續航在50km以上的插電式混動車型,2021年補貼額度為6800元,2022年將減少2040元

面對補貼新政,各大車企如何應對?這將對新能源車市場和消費者造成怎樣的影響?“斷奶”后的新能源車企還能茁壯成長嗎?

特斯拉猝不及防

其實對于新能源補貼的退坡,車企們早有準備。

例如早在去年11月底,特斯拉就將旗下Model 3/ Y的后驅版官網價格上調了4752元,與補貼退坡的幅度基本相當。雖然其在12月31日又漲了一波價,但從漲價幅度來看,此次漲價應該跟補貼退坡并無關聯,主要原因或為動力電池等部件成本上升所致。

▲左圖為11月底價格,右圖為最新價格

而且這一點,從其官網前后兩次漲價后的預估補貼金額也能看出來(特斯拉官網價格并非正式售價,而是預估售價),都是11088元,這次漲價并沒有對該數字進行調整,說明跟退補無關。

由于補貼發放額度是根據車輛上牌時間決定的,目前特斯拉旗下車型的交付周期普遍較長,所以此舉相當于提前告知消費者存在漲價的可能。從這點來看,廠家的做法合情合理。

不過,當信息傳遞到終端渠道的時候,好像出現了一些偏差。

DoNews在補貼新政發布當天(12月31日)上午詢問特斯拉銷售人員關于補貼相關事項時(補貼新政在當日晚間發布),對方則表示“估計政策在1月份或者2月份就會實施,您如果提前一個月以上訂車,還有可能拿到2021年補貼”。

但實際上,新政在1月1日就已經開始實施了,而該名銷售對政策實施時間的預估顯然并不準確,這很可能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目前,特斯拉官網顯示Model 3的提車周期為12-16周,那么也就意味著要想拿到2021年補貼,最晚也要在10月初之前訂車才可以,但該銷售則將這個時間點定在了11月末。

另外,其他媒體在此前采訪特斯拉銷售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一名特斯拉銷售人員曾對每日經濟新聞的記者表示“雖然官網上調了價格,但如果提車時政策還沒實施,那就還按照退坡前的價格付款,退坡政策預計是2022年一季度實施,并不是1月1日。”

由此來看,特斯拉銷售對政策實施時間點的預判并不準確,而且這個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

這中間的時間差,很有可能讓消費者產生錯誤的心理預期。如果交車時發現,實際價格比銷售當初所說的價格高,就算后者沒有做出口頭承諾,消費者也難免會心存芥蒂。

考慮到近年來,特斯拉頻繁發生質量缺陷、減配、隨意降價等事件,消費者情緒本就容易被“挑撥”,如果此次退補事件處理不當,將有可能再次損害其品牌形象。

國內車企集體推“限時延保”

相比“動態調整”的特斯拉,國內車企的應對方式要更人性化一些。例如新勢力車企中的蔚來和小鵬,均在不久前推出了“限時保價”政策。

其中,蔚來在12月1日便發布公告,只要在12月31日前訂車(ET5/ET7除外),并在3月31日前提車,均可享受2021年補貼標準(由于政策鼓勵發展換電車輛,所以蔚來不受“售價30萬以下”標準限制)。

小鵬則在12月24日發布政策:1月11日前下定,即可享受2021年補貼標準,包含在售的全系車型。

實際上,推出限時保價政策,也是車企在每次補貼即將退坡時常用的方法。

例如此前2019年取消地補時(本次退坡的為國補),包括比亞迪在內的多家車企就推出過“延時保價”策略,有的甚至長達半年之久,本質上是車企自掏腰包延長消費者的購車紅利期,讓消費者在心理上能有一個過渡。

雖然這一方法會消耗大量資金,但好處是能夠穩住市場情緒和銷量,同時也能為品牌留得一個好口碑。對于蔚來這種用戶型企業來說,口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外,在這個時機推出保價政策,還能為年底沖一波銷量。事實證明,這一政策確實起到了很明顯的作用。

當DoNews在12月31日試圖咨詢北京地區蔚來經銷商時,連續撥打多次電話,均聽到“對方忙,暫時無法接通”的回復,估計銷售都在忙著接單。

此外,我們還在與比亞迪銷售人員的交流中得知,今年比亞迪也照例推出了限時保價政策,享受2021年補貼的訂車截止時間是12月31日。而且對方表示“因為這個,店里今天一上午就訂出去15臺車”。

與比亞迪一樣沒有發布任何官方聲明但默默“發福利”的,還有奇瑞新能源。“只要12月31日前訂車,不管什么時候上牌,都按2021年標準給您補貼,損失由廠家承擔”奇瑞新能源銷售人員對DoNews說道。

車企推出限時保價政策,對于近期有購車需求的消費者來說顯然是好事。但這也意味著車企要承擔一部分損失,面對這一情況,車企會不會對車輛配置進行調整從而降低成本呢?

我們在詢問了多家新能源車企經銷商后,對方均表示不會發生減配的情況,其中蔚來銷售更是表示“這種事情如果處理不好會打官司的”。

的確,目前新能源車出現減配現象,例如特斯拉、歐拉等,大部分是由于電池成本上升或芯片短缺等被動因素所致。但既然已經主動為消費者做出了保價承諾,車企便不太可能做出這種自毀名譽的行為,否則就是“好事變壞事”了。

當然了,也并不是所有車企都如此“人性化”。目前,仍有一部分車企對補貼新政沒有任何反應。例如廣汽埃安、長安新能源、上汽通用五菱等品牌,筆者在咨詢多家這些品牌的經銷商后,均得到了類似“目前廠家政策還沒下來,明年價格肯定漲,但具體什么時候不好說”的說法。

“斷奶”后如何發展?

2021年,國內新能源車銷量預計為340萬輛,同比翻1.5倍,實現了近年來最猛烈的一次爆發。同時,非限購城市的新能源車銷量占比也首次突破70%,這些都能充分說明,新能源車市場已經由政策驅動轉為市場驅動。

對于此次新能源車補貼退坡,業內專業人士普遍認為,不會影響新能源車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

例如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就認為“價格提升是短期現象,從市場競爭角度看,隨著越來越多車企開始轉型新能源,以及技術不斷進步,價格下降將成為長期趨勢”。

而且從過往經驗來看,我國從2019年便開始逐步縮減新能源車補貼額度,但銷量卻是逐年上升的,說明補貼對市場的影響正在逐步縮小。

另一方面,從此次補貼退坡的幅度來看,只有2000-5000元左右,相比2019年取消地補時動輒3-5萬的退坡幅度,此次退坡的幅度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不過,雖然大趨勢不會變,但局部陣痛還是無法避免的。其中受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微型電動車市場了。

對于售價在3-8萬元的微型純電動車來說,其用戶對于價格的敏感程度要更高,即便是幾千元的價差,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決策。

而車企這邊,要想保住微型電動車市場,只有自掏腰包補貼用戶。但問題是,這類車型的單車利潤也只有幾千元,如果車企去補這個差價,那就毫無利潤可言了,所以這也不是長久之計。

在此局面下,有些車企則會另辟蹊徑。

例如零跑,其在12月28日推出了2022款零跑T03,在成本已經不可避免要提高的情況下,索性就讓車輛在智能化、輔助駕駛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將整體售價區間拉高了1萬元左右,去沖擊更高級別的細分市場,以此來抵消補貼退坡帶來的影響。

既然低端市場已經留不住,那就索性向上沖擊。雖然這也是一種思路,但從執行層面來看,由于這類車型已經給消費者留下“低端”、“廉價”的認知,其僅僅通過配置的提升,去跟更高級別車型競爭,顯然沒有多大勝算。

可以看出,無論采用哪種方法,微型純電動車市場,都將成為補貼退坡后的“重災區”。

更重要的是,微型純電動車目前在新能源市場中,依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021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售增量在110萬輛左右,其中以宏光MINI EV、奇瑞小螞蟻為代表的微型純電動車,貢獻了其中的55萬輛左右(注意是增量不是銷量),可以說是新能源車銷量爆發的“頭號功臣”。

所以此次退補,短期內對于市場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但長期來看,則是利大于弊的。

由于此類微型純電動車在智能化、電氣化方面技術含量偏低,對于我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并無益處。而退補后市場結構發生變化,則會倒逼企業加強技術研發。

結語

實際上,中央財政從2009年開始就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迄今已有12年之久。

而且按照原計劃,國家在2020年就曾打算將新能源補貼“一刀切”。但在疫情影響下,國家決定改用梯度退補的策略,即從2020年開始,每年以10%、20%、30%的比例下調補貼額度,持續到2022年。

這一舉措現在看來至關重要,2020年上半年,包括“蔚小理”在內的新勢力車企,以及傳統車企中的新能源品牌或產品,都在經歷著至暗時刻。如果當時直接將補貼“一刀切”,那么現在也不會有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百花齊放的局面。

今天,新能源車產業的發展基本達到了當初預期,而補貼政策也是時候退出歷史舞臺了。

后續,隨著非限購城市的新能源車銷量占比進一步提升,預計“優先上牌”政策也將逐步取消。屆時,完全“斷奶”的新能源車將在市場中與燃油車正面對抗。

標簽: 新能源補貼
補貼退坡,新能源車上坡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