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2月9日消息(翟繼茹)獵聘發布《當代職場人35+危機現象洞察報告》顯示,35+危機論調使得35歲似乎成為職場敏感詞,但從獵聘大數據來看,過去一年企業發布職位中,要求工作經驗10年以上職位的平均招聘年薪高達50.29萬。
從工作經驗上來看,要求工作經驗10年以上的行業分布TOP15來看,財富管理排名第一,占比5.62%;企業IT服務和數據服務商,分別以3.60%和3.53%的占比位居第二、第三。藥物研發、食品飲料、物聯網、智能家居占比均超過2%,排名前七。此外,自動駕駛、生物制藥、機器人、Fintech金融科技的占比均超1.50%。此外,除VP、總監等管理崗位外,建筑工程管理/項目經理、架構師等職位越老越吃香。
從互聯網35+人才流向方面看,在TOP10行業中,IT/互聯網行業居首,占比25.18%;企業服務緊隨其后,以17.67%的占比位居第二;生產制造、大數據、金融行業的占比在6.65%-5.01%之間,位居第三至第五。此外、消費品、人工智能、文體傳媒、汽車交通、醫療健康占比均超過2.69%。
而從薪資漲幅來看,互聯網35+人才流向的TOP10行業薪資漲幅均為正值。其中,互聯網35+人才流向人工智能行業的薪資漲幅最高,為27.50%;流向醫療健康和大數據行業的分別以27.46%和27.07%的薪資漲幅位居第二、第三。 而流向IT/互聯網行業的人才薪資漲幅在TOP10行業中僅以21.82%的薪資漲幅位居第七。
不難發現,不少35+互聯網人才在去到其他行業后,薪資漲幅反而比流向互聯網行業更高。可見,只要有真才實學,35+互聯網人才離開互聯網行業之后,憑借豐富的經驗及專業能力將會實現更好的發展,迎來更理想的職場發展機遇。
獵聘數據還顯示,對35+危機有明顯感觸的職場人占比僅為22.88%;59.67%的職場人只是偶爾會感受到35+危機,此外還有近兩成職場人完全沒有感受到35+危機。
從不同代際職場人對自身35+危機感的打分情況來看,85前(80-84年出生)職場人35+危機感得分最高,為7.69;85后(85-89年出生)職場人35+危機感得分7.09,位居第二;90后職場人35+危機感與70后大致持平,得分分別為6.91、6.90。由此可見,對35+感受程度較為強烈的還是正值中年的80后。
從不同職級職場人對35+危機的感觸程度來看,中層對35+危機的感觸最深。具體來看,中層職級職場人選擇對35+危機有明顯感觸的占比為23.94%,高于基層的22.79%和高層的10%的占比;而中層職場人選擇偶爾能感受到35+危機的占比亦高于高層和基層職場人。
而從城市方面看,一線城市職場人對35+危機感觸最深,選擇“身處其中,有很明顯的感觸”的占比為25%。隨著城市層級的下沉,職場人對35+危機的感觸逐漸變弱。具體來看,新一線城市對35+危機有明顯感觸的職場人占比為22.6%;二線城市和三線及以下城市中對35+危機有明顯感觸的占比則分別為21.05%和20.97%。
面對35+危機,獵聘數據顯示,38.86%的職場人選擇“通過深造或專業培訓培養一技之長,以備不時之需”,這一占比排名最高;20.86%職場人選擇“發展副業,讓自己有多個經濟來源渠道”,位居第二;選擇“靜觀其變,繼續留在當前企業工作”的職場人以20%的占比位居第三。選擇“跳槽到更穩定的行業”的職場人占比近一成。此外,也有部分職場人選擇通過考公、創業、成為自由職業者等緩解35+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