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3月30日消息(董寒雪)今天,戴森又發布了一款引人注目的新品,它的名字是Dyson Zone,戴森官方給它的定義則是“空氣凈化耳機”。
據相關媒體報道,站在科技和時尚路口的戴森經常不走尋常路,比如他們之前的無扇葉風扇,或不發熱的卷發棒。Dyson Zone顯然也具有這個屬性。從功能上看,Dyson Zone是耳機+空氣凈化器的二合一產品,如果用前兩年火爆的“可穿戴設備”來劃分的話,它確實可以劃分到這個領域,同時也屬于空氣凈化器這種常規家電品類,它還是戴森的首款音頻產品。
這產品的形態是一套頭戴式耳機+口罩的樣子,這兩部分通過磁吸連接。這種連接方式讓它們可以比較輕松的拆開或裝上。
過去兩年,新冠疫情讓電動口罩走進用戶視野,但Dyson Zone實際并不是因為疫情而研發的產品——根據戴森的說法,這產品研發6年前就開始了,研發費用大約27.5億英鎊,除了戴森老家英國的團隊,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工程師團隊都有參與研發或測試工作。
戴森自己透露,Dyson Zone最初的原型像一個潛水呼吸管,并搭配了一個背包用來放置馬達和其他內部組件。經過6年的研發,“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成了可以戴在頭上的樣子。
跟常規口罩不同,Dyson Zone是無接觸式的解決方案,以此避免接觸式的產品可能帶來的不適和刺激(很多人對硅膠過敏)。 因此,面罩的形狀和彎度,以及輸送兩股氣流的中央網格,共同確保在側風環境下也能將過濾后的潔凈空氣輸送至佩戴者口鼻處(也就是不受外界氣流干擾)。
因為缺少現成的測試方法,戴森工程師為這款新品開發了一個名叫“Frank”的仿真人體呼吸模型,他搭載了機械肺和傳感設備。弗蘭克在一個控制艙內模擬人類的呼吸模式‘吸入’污染物,然后,工程師測量他鼻咽處的污染水平來確定產品對顆粒物的過濾效率,如果沒有成功,這些顆粒物會進入弗蘭克的人工肺中。
說起空氣流量,就一定會涉及戴森的核心技術——數字馬達,(除了燈具產品)幾乎所有戴森產品都有數字馬達,也正是形態/參數各異的數字馬達們,延展出了戴森宇宙。
Dyson Zone的數字馬達藏在頭戴式耳機兩側,在這部分,還有濾網電池等部件;這個萬轉數字馬達是為Dyson Zone單獨研發,官方說它是迄今為止戴森所有機器中最小的。也是該產品的核心技術,在它的驅動下,(官方標稱)濾網會過濾掉99%的PM2.5,清潔空氣從面罩中精準流出,完成Dyson Zone的主要使命。
這是Dyson Zone的產品存在意義,給人類帶來隨身的干凈的空氣。而且在數字馬達這個戴森核心科技的加持下,除了前面提到的流量更大,它在大風等極端環境下,也應該比那種一個小馬達的電動口罩效果更好。
正因為這些要求,注定了它不能像其他所謂的“新風口罩”那樣,只有個孱弱的馬達和一寸大小的濾網,所以耳機部分也必須存在。
在今天的官方宣傳資料中,戴森也提到了這款產品的舒適性。這可能也是很多戴過AirPods Max之類的大耳機用戶擔心的。戴森宣稱工程師們從馬鞍的形狀和設計中獲取靈感,將其重量分散在頭部兩側,而不是在頭頂。這樣可以像馬鞍那樣通過馬匹的脊椎左右兩側區域分散重量。
耳墊也根據密度、壓縮率和回彈率選擇了最合適的材料,可以包裹耳朵提高接觸面積,來提供更好的聲音密封,阻隔外部噪音。
因為沒有見到實物,現在我們無法對Dyson Zone的空凈+音頻兩部分實際體驗,產品的質感,佩戴感等作出任何評價,只能說從官方數據和我們了解的信息來看,這產品有自己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