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不董
編輯|李信馬
題圖|IC Photo
7月過半,應屆生們也邁入社會,開始找工作、入職、成為職場新人。很多人說,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曾經在學校中積累的經驗和教訓,真的能在職場中派上用場嗎?作為新人,在職場上又應當如何避雷?脈脈上一則“給職場新人的忠告”話題引起了廣泛談論。
有“職場老鳥”給“職場菜鳥”提出的基礎建議:PPT、演講能力、團結力量。不得不說這三項能力非常重要,不少大老板也深諳此道,比如至今仍未回國的賈老板,還有上演“真還傳”的羅老師,對職場新人來說,學會了也是技多不壓身。
圖片來源:脈脈
也有前輩提出大廠工作經歷的必要性,建議以長遠眼光看公司前景、部門地位以及團隊項目方向,力求抓住好平臺的好項目,不要只看外在包裝。只是這樣的眼光對許多職場新人來說是有些過高的要求——跟頭都沒摔過,怎么知道什么是坑呢?
圖片來源:脈脈
從資深HR的角度來看,招人(領導)喜歡特別重要,年輕人要主動,積極,還要不輕易離職。對了,就算離職,也別刪HR。
圖片來源:脈脈
只能說,有一千個打工人,就有一千條不同的建議。
圖片來源:脈脈
但這一屆的畢業生,面臨的卻是“地獄模式”,除了經濟下行外,根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1076萬人,創歷史新高,2022年也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實際上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幾乎每年都是“最難就業季”,應屆生能找到工作已屬不易,守住飯碗尤為重要。
我們采訪了一些不同年齡段和行業的打工人,聊了下他們在職場中踩過的坑,還有總結的教訓。
京墨是學播音專業的,今年剛本科畢業,說起自己的第一份兼職,她直呼“太坑了”,高中畢業的暑假,她找了一份房屋裝修中介的工作,本想趁放假掙點零花錢,結果去了才發現離譜的規則一大堆:不成單扣錢、拉不來人扣錢、進店人數不夠扣錢、成單了房主沒交錢扣錢,本來就不高的工資扣來扣去基本只剩底薪了,一個月發了1200元,路費加餐費花了1800元,她表示以后再也不想看見這個中介公司了,自從吃過一次虧以后,她找工作先讓對方把工資構成說明白。
現在這份工作實習的第一天,就有前輩告訴她:“永遠不要把老板當朋友,階層不一樣,最后吃虧的是自己。”京墨自己也覺得受用:“關系好不好的我個人感覺沒啥關系,如果在一個單位里,隨時都有人可以把我正在做的這個職位取代掉,那跟老板關系再好也沒用呀,就算關系不好,那他找不到頂替我的人,也只能忍著。”
艾佳在剛工作時曾經被早去一年的前輩“欺負”:“她仗著自己是個老人兒,指使我做這做那,我剛去的也不敢拒絕,就硬著頭皮幫她忙,能做好還行,做不好就被告狀,她跟老板關系比較好。”這給艾佳留下了心理陰影,每天工作時擔驚受怕,半年的時間就離職了,并且十分擔憂未來的工作中會碰到職場PUA。
李元對于跟老板搞好關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老板像朋友一樣根本就是一種奢望。首先是等價交換,就和我們玩游戲一樣,等級越高裝備價值越高,沒有哪個玩家會一身爆裝,武器還是新手裝備。而老板就像玩家,職場人就是不同品質的裝備。”李元做產品五年了,對于脈脈上“千萬別當產品經理”的忠告,他認為新人還是別做產品,不如在研發和設計多歷練幾年,等到有了職場和專業經驗,再考慮做產品。
姚燕分享了她的00后新同事的故事:“我們分電銷和網銷,剛來的時候培訓結束要求打電話檢驗成果,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任務。有一個00后的男實習生,脾氣特別大,培訓的時候就偏不完成,下班就走,第二天讓他補上他也不補,老師就說讓他離職算了,他也沒聽,動不動就不在工位上,我們都覺得挺有意思,但是他培訓時候不過關當然沒辦法正式入職了。”
姚燕在新環境中比較內向,這算是她工作中為數不多的樂趣,公司氛圍好是她求職時最希望的:“我本來想著以后不再干銷售了,但是想來想去也不知道該干什么,現在這家上市公司蠻大,是做股票和證券的,先做著吧,后面打算帶薪考個證券從業資格證,對這方面工作也有用。”姚燕在大學時也曾考過教師資格證,家人勸她試試,但她本來也沒打算畢業后從事教育行業,沒太上心自然也就沒考過。
“考個教師資格證吧,鐵飯碗!”很多在校生都聽過這句話,考教資、考公務員、考編制真的有用嗎?
“有用,”從事教育行業7年的張珊說:“這個有用取決于你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如果想要的是穩定的生活,不想承擔失業的風險,不想今天有錢掙,明天可能就沒了,也不想要什么大富大貴,那考證當然是有用的。體制內是有上升空間的,雖然說可能掙的不是特別多,但是未來潛力大。”
張珊很年輕的時候不覺得考研有用,第一年差了幾分沒考上,現在想重新考:“歲數越大你就發現知識越有用。”張珊提到以前的老板:“他本來也是對口專業當老師,后來覺得沒發展就去考了研,他老婆也考了研,但還是窮,怎么辦呢?就創辦了一個教育機構,一邊做培訓一邊又考了博,后來又去大學做了教授,現在辦幼兒園辦學校在本地已經做得特別大了。所以一定要提升自己往上走,學歷一定有用。”
張珊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實際上就跟刷學歷差不多,說出去比較好聽,為了漲工資或去有學歷要求的公司上班是可以考的,但含金量沒有全日制的高。“現在這兩年因為疫情,所以考編比較偏向應屆生,其他的編制比較少,編制內的工作環境確實比較單純。相對來說公務員福利待遇更好,公積金也更高,但也更難考。”張珊說到。
在她看來,職場中的朋友跟小時候的朋友定義不同,不是需要親密維系的關系,在公司里,大家同在一個辦公室,可以稱得上朋友,但回了家大家依然各過各的,除了工作也不會有太多其他聯系,分寸感也是職場新人應該適當把握的。
不同職位因為行業、公司、從業年限的差別,面臨的實際情況也千差萬別,不可能存在職場“萬金油”,這些經驗和教訓,即使是受訪者們自己在職場上踩過的坑,也不一定對其他人有幫助。不過,作為年輕人,無論在職場上遇到了什么挫折,希望你們都能夠勇敢堅強,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