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張宇
編輯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7月13日,天齊鋰業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成為繼贛鋒鋰業之后第二家同時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鋰資源企業。
此前,天齊鋰業發布公告稱,初步確定發行價區間為69港元至82港元。上市前夕,其最終將發行價定為每股82港元,共募集資金凈額130.62億港元,同時創下了港交所年內最大規模IPO記錄。
然而在上市首日,天齊鋰業卻遭遇了破發,其股價一度下跌至每股73港元,日內跌幅高達10.98%。午間開盤后,天齊鋰業的股價仍處于破發狀態,但跌幅有所收窄,直至港股收盤,其股價才最終拉升回每股82港元,與發行價持平,上市首日總市值為1346億港元。
對于天齊鋰業上市首日破發一事,天齊鋰業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夏浚誠表示,“股市是一個自由的財經交易市場,不是說企業能夠控制的,說股價跌跌漲漲都是很正常的。我不覺得A股和港股的股價方面,除了公司的基本面外,有什么可以去擔心的。”
天齊鋰業不受資本市場待見的直接原因或指向了一場風波。7月10日,也就是天齊鋰業赴港上市的前兩日,前私募“一哥”徐翔的妻子應瑩發微博指出,天齊鋰業的戴維斯雙擊(指在低市盈率買入股票,以高市盈率賣出的投資策略)已達頂峰,價格已經被高估。
即將赴港上市的天齊鋰業瞬間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7月11日上午,天齊鋰業方面緊急回應稱,“提醒投資者理性看待市場評論,注意投資風險。公司目前經營一切正常。”
盡管如此,但天齊鋰業的股市表現還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極大影響。7月11日,天齊鋰業的A股開盤價為每股143元,開盤后股價一度跌停,截至當日A股收盤,天齊鋰業的股價最終跌去9.16%至每股134.45元,總市值蒸發約201億元。
曾經陷入過巨大資金危機的天齊鋰業,在短短一年時間內觸底反彈,如今又奔赴港交所風光上市,但鋰資源行業屬于典型的強周期行業,上市也并非萬能靈藥,未來,天齊鋰業的業績高增長還能否持續?
01.赴港上市還債,天齊鋰業自救
天齊鋰業赴港上市的目的明確且直接。
根據天齊鋰業在招股書中披露的募集資金用途,其中約88.65億港元將用于償還智利礦業化工公司(SQM)債務的未償還余額;約11.7億港元將用于為安居工廠一期建設撥資;約7.85億港元將用于償還利息介乎4.35%至5.49%且到期日介乎自2022年9月至2025年6月的若干中國國內銀行貸款;剩余的12.02億港元將用于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用接近68%的募集資金償還SQM債務的未償還余額,主要源于天齊鋰業此前一次堪稱瘋狂的收購行為。
2017年10月,擁有SQM32%股權的加拿大鉀肥公司PotashCorp發布新聞稿稱,其將在未來18個月內剝離包括SQM等公司在內的股權,以滿足印度方面批準PotashCorp和加拿大化肥公司Agrium合并為Nutrien公司的條件。
SQM是全球第一大碳酸鋰生產商,擁有智利阿卡塔瑪鹽湖的部分采礦權,而阿卡塔瑪鹽湖是全球鋰濃度最高、儲量最大、開采條件最成熟的鹽湖。PotashCorp剝離SQM股權的實質是出售阿卡塔瑪鹽湖的采礦權。
2017年,SQM的碳酸鋰年產能為4.8萬噸,其全球市場占有率約為25%,而截至2021年,SQM的碳酸鋰年產能為12萬噸,全球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至34%左右。SQM曾在2021年財報中表示,其產能將在2022年進一步擴大,預計年產能為18萬噸碳酸鋰。
當時,天齊鋰業正在全球范圍內大手筆收購鋰礦開采權,以加速其鋰資源業務的布局。
2018年5月,在經過多輪競價后,天齊鋰業最終以40.66億美元的天價將SQM的23.77%股權收入囊中,不過,天齊鋰業自籌資金只有7.26億美元,但是為了完成收購,天齊鋰業通過銀團貸款和境外籌集資金合計35億美元,其中包括以中信銀行為主的境內銀團貸款25億美元。
2018年10月,天齊鋰業曾試圖通過港股上市募集資金10億美元,并將其中90%用于償還銀團貸款,以緩解債務壓力,然而由于全球鋰資源行業處于低迷期,且業績表現連年虧損,港股估值定價偏低等原因,天齊鋰業的港股上市計劃最終宣告失敗。
事實上,天齊鋰業并非第一次如此大手筆收購鋰礦開采權。
2014年,天齊鋰業斥資50億美元完成了對澳大利亞泰利森鋰業公司51%股權的收購,泰利森鋰業擁有全球最大、開采條件最優秀的礦石鋰資源Greenbushes礦,同時也讓天齊鋰業嘗到了甜頭。2015年,泰利森鋰業總經理佩特曾表示,“中國市場80%的鋰精礦,都由泰利森供應。包括天齊鋰業的鋰輝石原料,也都由泰利森提供。”
天齊鋰業本想通過收購SQM股權再造輝煌,然而回報還沒來得及顯現,舉債收購行為卻先給天齊鋰業帶來了巨大壓力,在2017-2020年,天齊鋰業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0.39%、73.26%、80.88%和82.32%,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同時,天齊鋰業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也從2017年的30.95億元降至2020年的6.96億元。截至2022年6月10日,收購SQM股權案債務剩余未償還本金仍有11.3億美元。
02.競爭者眾多,“鋰礦雙雄”陷入苦斗
與天齊鋰業在資本市場上遭遇跌停、破發不同的是,其業績表現可謂高歌猛進。
根據天齊鋰業2021年財報,其總營收為76.63億元,同比增長136.56%;歸母凈利潤為20.79億元,同比增長213.37%,強勢扭轉了此前的頹勢。
2022年一季度,天齊鋰業的凈利潤甚至實現了翻倍增長,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總營收為52.57億元,同比增長481.41%;歸母凈利潤為33.28億元,同比增長1442.65%;扣非凈利潤為28.34億元,同比增幅1883.09%。僅一季度,就超越了2021年全年的凈利潤。
不僅是天齊鋰業,作為全球第三大、中國第一大鋰資源企業,贛鋒鋰業的業績表現也堪稱亮眼。
2022年一季度,贛鋒鋰業的總營收為53.65億元,同比增長233.91%;歸母凈利潤為35.25億元,同比大漲640.41%,而扣非凈利潤為31.03億元,同比暴增956.4%。
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雙雙實現凈利潤翻倍增長的主要原因均為綜合毛利率大幅增長所致。根據2022年一季度財報,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66.65%和85.28%,作為對比,在2021年一季度,兩者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0.33%和45.55%。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天齊鋰業在2022年一季度的綜合毛利率為近六年來最高,2016-2021年,其綜合毛利率分別為71%、70%、68%、57%、41%和62%。
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業績表現亮眼的背后,是因為受到下游旺盛的需求推動,導致碳酸鋰等鋰鹽的價格水漲船高。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從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正極三元鋰材料均價從12.4萬元/噸上漲至36.8萬元/噸,漲幅為196.8%;磷酸鐵鋰材料均價由4萬元/噸飆升至16.2萬元/噸,漲幅為305%;上游鋰輝石均價從2.5萬元/噸漲至13.6萬元/噸;磷酸鐵鋰電池電解液平均上漲190.2%。
不過,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在享受到鋰鹽價格暴漲帶來的紅利的同時,也在被其反噬。鋰鹽是生產動力電池的必備原材料,但其價格暴漲嚴重壓縮了產業鏈下游的利潤空間,因此,無論是動力電池廠商還是新能源汽車廠商,紛紛將觸手伸向了最上游的鋰資源行業。
作為動力電池行業絕對的霸主,寧德時代早就開始四處投資、收購鋰礦,以加強其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性。
在海外方面,寧德時代持有澳大利亞礦產商Pilbara Minerals7.5%的股權,后者每年將向寧德時代供應7.5萬噸的鋰輝石精礦;寧德時代還持有加拿大礦產商Neo Lithium8%的股權,其主要資產為位于阿根廷西北部卡塔馬卡省的3Q鋰鹽湖項目;另外,寧德時代參股的天華時代出資2.4億美元入股了剛果(金)的Manono鋰礦,而Manono鋰礦已探明資源量達2.69億噸,推測鋰資源儲量達4億噸。
在國內,寧德時代子公司四川時代新能源與甘孜州投資集團、宜賓三江匯達公司、四川省天府礦業公司簽訂了合資協議,以增加鋰資源供給;為了進一步加快在四川射洪的磷酸鐵鋰項目建設,寧德時代還與富臨精工及其子公司簽署了補充協議并增資。
而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霸主,特斯拉也在瘋狂加碼鋰資源業務。
2020年,特斯拉CEO埃·馬斯克稱正在建設自己的鋰礦提煉工廠,并已經拿下美國內華達州一處鋰礦的開采權。此外,特斯拉還直接和澳洲的兩家鋰礦生產商簽署協議,后兩者分別向特斯拉每年提供10萬噸鋰輝石精礦和11萬噸鋰輝石精礦。
“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的業績表現主要是吃到了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市場發展的紅利,但這種紅利或許無法長久存在,未來動力電池廠商和新能源汽車廠商布局鋰礦、鋰鹽業務的趨勢不僅不會減弱,反而會進一步加強。”一位新能源分析師向DoNews(ID:ilovedonews)預測。
對于天齊鋰業而言,未來的行業競爭將會進入白熱化階段,想要完全脫離困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