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曹雙濤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自2021年至今,國內A市場上市公司的內斗從未停止過。
一般來說,國內上市公司的內斗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萊紳通靈、迅游科技為代表的公司內斗源于創始人產生分歧,最終反目成仇并引發各種爭端。另一種則是公司新上任的“太子爺”和“老臣”之間的新老股東內斗。
但據《2022胡潤百富榜》數據顯示,2022年上榜企業家的平均年齡已接近60歲,這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十年內,將有一大批財富資產面臨著傳承的問題。因此,在后續新老權利交接的過程中,上市公司的內斗將會愈發激烈化。
而在內斗的過程,以真視通、世龍實業、ST中昌為代表的多家上市公司均出現公司印章失控的情形。其中,世龍實業失控的印章、證照資料在樂平市人民法院的介入下保全查封后歸還。ST中昌則被迫啟用新的公章。海倫哲則因媒體報道原實控人丁劍平搶走公司公章及財務章的事項,收到了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
而如今,印章失控的問題也在華帝股份身上上演。3月25日,華帝股份突發公告稱,華帝旗下子公司華帝電子的公章、合同章、財務章、營業執照正副本原件等資料均被吳剛控制,公司尚未能接管,進而導致華帝股份2022年的審計工作無法開展。
圖源:華帝股份對外公告
據天眼查顯示,目前吳剛、潘浩標、韓偉分別持有華帝電子30%、20%、10%股權。換句話說,吳剛當前為華帝電子第二大股東。
圖源:天眼查
雖然在4月22日,華帝股份再次發布公告稱,華帝電子的公章、合同章、財務章、營業執照正副本原件等章證已由公司全面接管,相關事件對公司2022年度財務報表和審計意見可能造成不利影響的隱患已經消除,華帝電子2022年度審計工作已完成。
圖源:華帝股份對外公告
但從以往上市公司內斗的結果來看,內斗很容易拖累公司的成長性。以2021年前三季度為例,萊紳通靈營收和歸屬凈利潤僅分別同比增長23.23%和9.91%。而真視通營收更是僅同比增長1.54%,歸屬凈利潤更是直接暴跌140.58%。
那么于華帝股份而言,公司自2012年從此前的“七分天下”到后來潘家的“中央集權”,華帝股份又是否迎來了高增長呢?而隨著后續內外部市場的改變,華帝股份又是否會上演新的內斗呢?
圖源:中信證券
一、地產下行周期,華帝如何破局?
在過去的三年的時間里,華帝股份的業績波動幅度極大。從營收增速來看,其在2021年Q3到2022年Q3這一年的時間里,營收幾乎陷入停滯,期間最高漲幅也僅有16.96%。從歸屬凈利潤增速來看,呈現出不升反降的趨勢,下降比例最高達到159.04%。
圖源:公司財報
業績波動較大的背后,固然有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存在。如疫情封控期間,導致華帝股份線下門店無法正常營業,疫情導致居民減少收入等等。
但從華帝股份的營收結構來看,就不難發現問題所在。長期以來,煙機、灶具、熱水器一直是華帝營收的主要來源,以2022年華帝年中財報來看,三者在營收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35.28%、25.28%、20.51%,合計占比高達80%。
圖源:公司財報
從其他行業的經驗來看,某個行業從萌芽期都成長期,產品單一化有利于相關公司集中資源優勢,為“馬太效應”鋪陳敘事,但當行業進入到成熟期后,隨著產品保有量的飽和,銷售增長率放緩,“天花板”近在咫尺,公司的成長兌現會受到限制。
而對于華帝這樣主打廚房電器的行業而言,更是如此。由于廚電作為家電中新增住宅占需求比重最高的細分品類,市場景氣度整體與地產周期高度掛鉤,地產政策的邊際轉向將帶動地產竣工和銷售數據改善,竣工數據的改善進而顯著強化廚電基本面,而廚電估值多提前于基本面演繹。
信號傳導機制可簡化為:地產政策→地產估值→地產基本面/廚電估值→廚電基本面。具體看估值變化,在地產周期下行時,廚電估值滯后于地產竣工約5個月下跌,而在地產周期上行時,廚電估值提前約4個月回彈。簡單來說,國內廚衛家電業績增長的背后,本身就是靠新增住房所帶動。
圖源:wind
而在過去三年,國內房地產行業一直承壓,這也是華帝股份業績波動較大的原因之一。雖然進入到2023年,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3月份國內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4%。商品房銷售額為30545億元,增長4.1%,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7.1%,樓市也迎來一波小“陽春”。
但這波暖意能持續多久,仍有待觀察。來自安徽省合肥市的二手房中介李小偉(化名)告訴DoNews,現在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均比此前更難成交。帶客戶看房后給到最多的反饋就是,“我們在看看其他樓盤,我們在想想要不要買”。對于客戶的想法,李小偉也坦言,由于后續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擔心房貸會產生逾期是當前影響客戶成交的最大阻礙。
除城市內新房外,廚電的另一需求來自于農村家庭對于廚房環境的改善。但來自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的家電維修師張波(化名)卻告訴我們,自己在給農村家庭維修家電過程中發現,目前農村家庭中類似于燃氣灶、油煙機、熱水器滲透率已經很高。并且由于農村家庭安裝廚電時,更多考慮到價格因素,因此自己經常會看到大量雜牌的廚電。
若需求下滑是華帝股份,老板電器等廚衛家電共同面對的問題。但相較于老板電器而言,華帝股份所面臨的問題更加嚴峻。來自陜西西安某商場的家電銷售林華(化名)告訴我們,華帝在廚電領域的知名度雖然高于美的,但顧客的熱情程度卻遠不如老板電器,這種熱情程度也讓老板電器比華帝更容易成交。
如林華所言,從此前奧維云網發布的國內燃氣灶市場份額來看,2022年4月老板電器和華帝在線下的市占率分別為29.59%和26.74%,而線上兩家的市場份額卻分別為20.91%和16.75%。因此,不管是從線上還是從線下,目前華帝股份的市場份額均不及老板電器。
圖源:奧維云網
另從煙機的銷售價格來看,目前華帝的銷售均價維持在2000元左右,在行業中屬于二三梯隊。但一直聚焦在中低端領域競爭的華帝,不排除后續利潤仍有較大幅度的可能。
圖源:奧維云網
從宏觀因素來看,雖然從3月份的稅收數據來看,全國企業銷售收入和制造業采購機器設備分別同比增長12%和13.5%。但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工業企業在2月時的營收和利潤漲幅卻分別是-1.3%和-22.9%。
也就是說,當前工業企業利潤空間受到較大的壓縮。若在結合3月份以汽車行業為代表的價格戰來看,3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很大有較大改善。兩組較為割裂的數據背后,實則在說明當前國內整個供給側的利潤分配實則是極其矛盾。消費者不支持漲價,上游原材料也不肯降價。
并且參考國內兩輪電動車行業的經驗來看,當一個行業進入到存量市場競爭后,中低端廠商為完成產能出清,則必然要借助價格戰來實現,這也是為何雅迪和愛瑪之間價格戰從未熄火的原因。但中低端產品本就利潤微薄,價格戰更是會蠶食廠家利潤,又疊加供給端的矛盾,多方壓力之下,也讓華帝股份的發展帶來了太多的不確定。
二、華帝新產品線,能打嗎?
雖然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華帝股份對旗下的產品線也有所調整,新增定制家居和小家電業務。其中,定制家居業務在2021年上半年、2022年上半年分別占到華帝股份營收的7.13%和7.49%。但在小家電業務,營收最高的消毒柜占比僅有2.1%,電烤箱和微波爐的占比更是不到1%。
圖源:公司財報
換句話說,當前小家電業務對華帝股份營收貢獻實屬過低。并且從后續來看,小家電業務能否成為帶動華帝股份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仍然有待觀察。
首先,相較于小家電新銳品牌而言,以華帝為代表的傳統家電品牌,布局小家電業務阻力在于,由于消費者對傳統家電品牌的心智已經養成,并且難以被改變。因此,很多消費者在購買小家電時,并不會選擇這些傳統家電品牌。
以華帝股份抖音旗艦店為例,銷量最高的仍為華帝油煙機達到900多單,但華帝其他類型產品的銷量卻不足100單。
圖源:華帝抖音旗艦店
其次,從整個小家電行業來看,受制于疫情期間小家電行業對消費者需求洞察不足、過渡營銷等因素,這也將消費者對小家電的需求嚴重透支。
以廚房小家電為例,據奧維云網發布的《小電年度總結:2022廚房小家電發生的質變》數據顯示,傳統渠道推總數據顯示廚房小家電共計13個品類零售額520.3億元,同比下降6.7%;零售量22049萬臺,同比下降12.7%。
而進入到2023年,這種情況并未得到好轉。今年Q1,國內廚房小家電市場整體需求走低。全渠道零售額和出貨量分別為144.6億元和6788萬臺,較同期分別下跌8.0%和1.5%線上推總(不含空氣炸鍋)零售額降低1.3%,市場體量小幅萎縮。
圖源:奧維云網
廚房小家電存量市場競爭之下,華帝股份相對于友商而言,如何真正深入挖掘消費者需求,為產品賦予更多的智能化、場景化,這極其考驗華帝股份公司內部對市場洞察的能力。
最后,目前整個小家電領域仍保持高速增長為洗地機。今年Q1,洗地機渠道銷額22.6億元,同比增長43.4%,銷量82.9萬臺,同比增長62.3%。以海爾、美的為代表的傳統家電品牌,紛紛搶占洗地機市場。但問題是,目前市面上并沒有任何關于華帝股份入局洗地機市場的消息。
圖源:奧維云網
三、華帝股份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自己
事實上,華帝股份產品線失守的根源還是和公司無休止的內斗有關。一方面,上市公司的內斗本質上就是各方圍繞利益的爭奪。而對于華帝股份而言,此前借助國內地產上行周期所帶來的紅利,也讓華帝股份高層賺的盆滿缽滿。
利益驅動之下,不但引發華帝高層內斗更加激烈,也讓高層在喪失危機意識的同時,更不會想去調整現有產品結構。而對于小家電業務來說,華帝高層更多的是看到友商做小家電能夠實現利潤的增加,這才被動入局。
雖然借助華帝現有的經銷商網絡布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產品銷量的增加,但由于缺乏對消費者需求痛點的深入痛點,以及相對于友商產品來說,競爭力不足。因此,華帝股份小家電業務整體表現平平。
另一方面,內斗之下的華帝股份,從管理層到決策層,無法將精力投入到華帝股份的日常經營管理中,更別提面對外部市場的改變及時調整公司的產品策略和銷售策略。
更大的問題在于,內斗之下華帝公司內部也會出現“站隊文化”,很容易引發員工的不滿,這在造成公司人事不穩定的同時,也讓公司產生嚴重的內耗。目前華帝在研發費用率方面可謂說是領先于老板電器和浙江美大,但為何公司的產品結構卻并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呢?
圖源:wind
如上文所述,后續華帝股份利潤仍有下降的可能,這也意味著公司的內斗非但不會停止,反而還會比現在更加嚴重。若以前的內斗是圍繞著潘家和華帝“老臣”之間,而從現有華帝股份的股權來看,后續將出現潘氏家族自身的內斗。
圖源:天眼查
結語:
從目前我國的現實情況來看,家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說家族企業的管理模式既有其優勢所在,但同時也有其弊端,而弊端的存在就會導致各種內斗問題。
因此,如何逐步建設完善的管理制度來減少公司內斗出現的情況,如何避免內斗對公司業績的影響,這既是華帝股份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下一個十年國內家族企業必須要考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