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自動駕駛爆發上市潮,黑芝麻智能能否順利突圍?

撰文 | 張? 宇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自動駕駛領域迎來了一波上市潮。

近日,黑芝麻智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主板掛牌上市,正式向“自動駕駛芯片第一股”發起了沖擊。

黑芝麻智能是車規級智能汽車計算SoC及基于SoC的解決方案供應商,同時也是港交所18C規則生效以來,第一家根據此規則正式遞交招股書的特專科技公司。

據悉,為加大對特專科技企業赴港上市的吸引力,港交所于2023年3月31日在《主板上市規則》中新增第18C章,推出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允許無收入、無盈利的科技公司來港上市。新規則適用于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五大特專科技行業的公司。

借助新規則,黑芝麻智能得到了一個上市融資的機會。根據招股書,黑芝麻智能預期募集資金2億至3億美元,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未來三年的研發,約50%用于智能汽車車規級SoC研發,25%用于智能汽車支持軟件研發,5%用于開發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剩余20%用于提高商業化能力和公司一般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在黑芝麻智能遞交招股書之前,另一家車規級AI芯片企業芯旺微向上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擬沖刺科創板,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知行科技也于4月初遞表港交所,申請主板上市,并正式獲得了上市備案通知書。此外,同步推進上市進程的還有縱目科技,

而文遠知行、地平線等多家頭部企業也相繼傳出了上市的消息。

一、黑芝麻智能仍需外部輸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按照2022年車規級高算力SoC的出貨量來看,黑芝麻智能是全球第三大供貨商,全球市場占有率和中國市場占有率分別為4.8%和5.2%,僅次于英偉達和地平線。

圖源:黑芝麻智能招股書

截至目前,黑芝麻智能已獲得10家車企OEM及一級供貨商的15款車型意向訂單,累計合作用戶已超過30家,其中主要包括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吉利集團、江淮集團等,也包括博世、采埃孚、馬瑞利等一級供應商。

不過,從黑芝麻智能的招股書來看,盡管其在自動駕駛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但目前仍是巨虧狀態。

2020年至2022年,黑芝麻智能的總營收分別為5302萬元、6050萬元和1.65億元,歸屬于股東的凈虧損分別是7.6億元、23.565億元、27.539億元,三年時間累計虧損達58.7億元,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2.73億元、6.14億元和7億元,整體而言,凈虧損有逐年擴大的趨勢。

圖源:黑芝麻智能招股書

虧損問題暫時無法緩解。黑芝麻智能在招股書中表示,預計2023年的虧損凈額將大幅增加,并可能在短期內繼續產生虧損凈額。原因是公司正處于快速增長的車規級SoC及解決方案市場擴展業務及營運的階段,并持續投資于研發。

巨額虧損的背后,是黑芝麻智能在研發方面的大力投入。根據招股書,2020年至2022年,黑芝麻智能的研發投入分別為2.54億元、5.95億元和7.64億元,累計超過16億元。

黑芝麻智能在招股書的風險提示部分提到,其需要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源(包括財務資源)以取得技術進步,從而擴展產品組合及服務,使其產品和解決方案在市場上具有創新性和競爭力。因此,日后可能會繼續產生大量研發開支。

黑芝麻智能敢于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金,離不開投資機構的持續輸血。截至目前,黑芝麻智能已完成10輪融資,投資方陣容堪稱豪華,涵蓋上汽集團、招商局集團、騰訊、博世集團、蔚來資本、吉利控股等等,累計融資金額達6.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33億元),其中中,最后一輪2.18億美元的C+輪融資交易后,黑芝麻智能的估值高達22.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0.62億元)。

盡管黑芝麻智能處于巨額虧損之中,也離不開外部輸血,但創始人兼CEO單記章卻信心滿滿,其在今年4月時對外透露,“黑芝麻智能內部有一個目標,就是未來在每一輛用黑芝麻芯片的車上拿到1000美元的營收。”不過當時單記章并沒有透露何時才能實現該目標。

二、黑芝麻智能面臨三大隱憂

盡管自動駕駛行業被認為是具備萬億美元產值的黃金賽道,同時黑芝麻智能也受到了投資機構的青睞,但不容忽視的是,在沖擊資本市場的道路上,黑芝麻智能的前路依舊面臨諸多隱憂。

首先是黑芝麻智能面臨著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的問題。2020年至2022年,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而分別達到47.7%、40.7%和43.5%。同一時期,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88.5%、77.7%和75.4%。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12月31日,來自前兩大客戶的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已經高達73.4%,較2021年的53.4%提升了20個百分點,意味著黑芝麻智能對大客戶的依賴度在不斷提升。

黑芝麻智能也在招股書中直言,在可預見的未來,公司業務、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可能會繼續取決于對相對數量較少的客戶的銷售。

其次是黑芝麻智能面臨著毛利率較為波折的問題。在毛利率方面,黑芝麻智能仍然遠遠不如英偉達等競爭對手。根據招股書,2020年至2022年,黑芝麻智能的整體毛利率分別為22.7%、36.1%和29.4%,而英偉達的2024財年第一財季財報顯示,其毛利率為64.6%。另據公開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芯片企業的平均毛利率為39.1%,相關之下,黑芝麻智能離國內芯片企業的平均線尚有一段距離。

毛利率偏低的背后,反映出的是黑芝麻智能的盈利能力和技術水平仍存有短板。黑芝麻智能在招股書中表示,2022年毛利率的變化是由于收入組合改變,毛利率更高的智能影像解決方案業務的營收占比大幅下降所致。

最后,隨著半導體工藝的升級,芯片設計和流片費用都呈指數級增長。據了解,7nm芯片的設計成本已達到了2.49億美元,7nm工藝的流片費用大約在3000萬美元。一旦流片失敗,黑芝麻智能將面臨數千萬美元起步的損失,對于尚未叩開資本市場大門的黑芝麻智能而言,解決研發費用的來源仍是重中之重。

值得關注的是,黑芝麻智能的剩余的資金已支撐不了太久。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黑芝麻智能平均每月現金消耗率為2190萬元、5660萬元和7010萬元,呈現出連年攀升的態勢。而截至2022年,企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合計約16.89億元,如果按照2022年的平均每月現金消耗率計算,這筆資金僅能維持黑芝麻智能正常運轉24個月。

三、車規級芯片前路并非坦途

目前,在車規級芯片方面,黑芝麻智能已經打造了兩大系列產品:華山系列和武當系列,其中華山A1000系列SoC針對自動駕駛,支持L3及以下應用場景的BEV融合算法;武當系列SoC 通過將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身控制及其他計算域運算集成于單顆SoC,滿足智能汽?跨域計算需求。

圖源:黑芝麻智能官方

黑芝麻智能預計,2023年公司將交付超過10萬片SoC,是2022年出貨量的4倍。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及全球高算力SoC的出貨量將分別達到105萬片及120萬片,照此計算黑芝麻智能在中國及全球的市場份額將分別達到9.7%及8.5%。

不過,想要順實現該目標并不容易。

整個車規級AI芯片從研發到產品導入,開發周期非常久。設計周期需要18-24個月,通過車規級認證系統方案開發又要12-18個月,后續還將面臨24-36個月的整車集成和測試驗證,再到最后的量產部署和迭代提升,總計耗時至少5-7年。現階段,車規級芯片正處于快速迭代階段,對于黑芝麻智能而言,能否抓住時機趕超競爭對手,目前仍是一個未知數。

另外,留給國產車規級芯片企業的時間也不多了。黑芝麻智能曾預判,在2025年,車企會建立起相關的供應商體系,汽車供應鏈一旦穩定后便少有調整,到時候不會有太多機會給新公司。因此,對于國產芯片廠商來說,能否在2025年之前實現量產上車至關重要。

盡管黑芝麻智能受到了投資機構和車企的追捧,但其與主要競爭對手之間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如何俘獲車企及一級供應商的“芳心”,如何保持高速增長并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以及如何平衡商業化落地與巨額研發費用支出,都是黑芝麻智能需要直面的難題。

自動駕駛爆發上市潮,黑芝麻智能能否順利突圍?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