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十一出游,年輕人的「湊熱鬧」簡史

撰文| 秋? ?林??

編輯|?楊博丞??

來源|氫消費出品(ID:HQingXiaoFei)

又到十一黃金周,年輕的00后和Z世代們無法想象青春“沒有旅游”的樣子,但對60后和70后們來說,他們的年輕時候則不敢想象“旅游”的樣子。

從緩慢的綠皮火車,到時速三百多公里的高鐵;從簡陋受限的招待所,到格調精致的高端酒店;從鮮有人問津的旅游景區,到熙熙攘攘的古城古鎮和不斷冒頭的室內游,旅游已經從曾經遙不可及的奢侈享受,成為了大眾生活方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坐地日行八萬里,科技和經濟的發展讓長途出行不再是夢。關于出門旅行“湊熱鬧”,不同代際的人有著不同的記憶,從而也構成了年輕人的“湊熱鬧簡史”。

01.從只想去看“名山大川”

到追求“沉浸感”

對于60后們來說,旅游在他們的青年時代曾是遙不可及的陌生概念。即使是接受過好的教育的人,旅游也僅是課本上一兩篇精選的古往今來名人所作的游記,讀起來十分優美,但從未想過自己也能去到那樣的遠方。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高舜禮曾回憶,“當年有幸出去旅游的人,除了極個別的特殊職業者,或者有遠房親戚的人,絕大多數都是近程游,出行距離比較短,超過500公里的就已經很少了。”

1984年,中央頒布了旅游建設方針,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公民旅游”概念。先富起來的廣東人領旅游風氣之先,江浙滬人緊跟其后。帶著巨大的饑渴感和刷存在感,國人們首先想去看一看祖國的名山大川。

一張張名山大川前規整的旅游照就是最好的映證,昂首挺胸、右側身30度、丁字步、目光炯炯有神。由于相機還是奢侈品,當時的一臺海鷗照相機大概價值相當于現在北京三環的一套房,那時各景點門前的流動照相人員生意火爆。

(圖片來自網絡)

時間來到80年代,對于當時的年輕人來說,幾乎每個人都會唱女作家三毛作詞的《橄欖樹》。在長期的禁錮被解除后,三毛告訴年輕人人生可以去漫無目的的流浪。

90年代,家家戶戶開始擁有電視機,透過電視,人們第一次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正大綜藝》這檔由趙忠祥主持的央視綜藝節目,是當時文藝青年能了解世界的最高水平。

因此,在這樣氛圍下成長起來的80后當中,文藝小資的旅行情緒開始蔓。“驢友”這個詞開始出現在中國人的詞典中,越來越多人泡在戶外論壇中,一起徒步、登山、攀巖、住青年旅舍。城市人辭職到麗江、大理、拉薩,一住就三五個月,或干脆自己開客棧、酒吧,詩意地棲居。

2010年進入移動互聯網后,高鐵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概念,對于90后們來說,想吃涼皮就去西安,想吃牛肉火鍋奔赴潮汕,想看愛豆的演唱會直接上北上廣,旅行變成越來越平常。

在互聯網的加持下,一句“西安人的城墻下有西安人的火車”,讓西安變成了網紅城市。人們通過微博、小紅書、抖音的種草,讓美景從“無意偶遇”變成“必去打卡”,旅游進入短視頻網紅時代。

對于如今的00后們來說,相比90后,他們更追求對旅行的“打卡”、“一站式”、“快消”體驗追求。融合“熱門影視IP+虛擬現實技術+文旅體驗”元素的沉浸式的文旅業態也正在成為00后們“特種兵式旅游”“反向旅游”的主要打卡點。

(圖片來自小紅書)

以武漢的《夜上黃鶴樓》、洛陽的《無上龍門》體驗館為例,通過光影演藝打造沉浸式故事場景成功“出圈”。浙江建德的《江清月近人》、西安的《長安十二時辰》大型體驗場景也都旨在為游客提供沉浸式深度旅游體驗。“寧可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假期”,00后在出游決策方面越來越注重自身的體驗感。

02.從綠皮車的“車馬慢”

到如今一天多地做“特種兵”

1977年,當時還是哈爾濱鐵路局三棵樹車段的宣傳干事的王福春,因為工作偶然拿起了海鷗相機,沒想到慢慢變成了專拍火車的人,這一拍就拍了40多年。

當時天南地北的乘客就這樣聚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不到幾分鐘就成為了朋友。有煙同抽、有酒同喝,打撲克下象棋缺人了,召之即來。

與綠皮車最初的人情味一樣讓人難忘的,是綠皮車條件的簡陋。據高舜禮回憶,當時的火車大多還是燒煤的綠皮慢車,500公里就要走一天或一晝夜,“從西安到蘭州那火車近30個小時的火車硬座,顛簸到屁股疼、渾身酸痛”。

“那時的長途汽車也不是今天高速的概念,而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與戈壁路,幾百公里的路途需要跑上20多小時。在這種狀況下,旅游已很難說是一種享受,感受更多的是一種痛苦。”

(圖片來自網絡)

1996年的夏天,洛陽的鄒女士跟隨父母單位組織的旅游,一起前往南京、蘇杭等地,坐綠皮車,一路上不停地倒車,昏昏沉沉的。火車上10元錢的盒飯,大白菜幫子和半顆煮雞蛋,父母為了省錢只給她買了一份,倆大人啃方便面。一路上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園林、西湖等美景,而是饑餓感。

從鄭州到北京,10多年前普通的火車需要七八個小時,而如今兩個半小時的高鐵即可抵達,鄭州與北京成為“近城”。鄭州、開封和洛陽也形成了“同城效應”。高鐵網絡的覆蓋,將傳統旅游徹底顛覆。

鄭州開通多條高鐵后,各旅行社也都推出了通往全國各地的多條乘坐高鐵旅游的路線。雖然乘坐高鐵的費用比乘坐大巴車貴一些,但動臥當旅館,白天看風景,晚上住車上,十分受消費者的青睞。

網上購票,刷臉進站,一切既方便又順暢。一條高鐵,帶動一路風景。高鐵的開通,在給沿線旅游市場注入新活力的同時,大力推動了旅游產業的轉型發展。不少高鐵沿線的中小旅游目的地,也被納入游客假日游的行程中,給當地旅游產業帶來了爆發式增長。

從昔日旅行的跋山涉水、攀山越嶺,到如今年輕人的“特種兵”式一日多地,這背后的進入不僅得益于交通發展,還得益于酒店住宿的快速發展。

80年代初,人們旅行還需要拿單位開的介紹信才能住宿,住宿條件簡陋且資源嚴重不足。據高舜禮介紹,改革開放之初,我國飯店數量非常少,質量也不堪一提,連少量外國游客的住宿需求都難滿足。一些前來北京旅游的外國游客,有的甚至需要夜間打地鋪,或是被拉到天津去住宿。

而時代發展至今天,主題酒店、精品酒店、快捷酒店、民宿等一批新住宿業態的發展,不僅價格和風格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空間,還使消費者不用給住宿酒店打電話訂房間,只要在手機上操作即可,大大方便了出行。

03.從幾毛的票價起步

旅游業體量是怎樣一步步壯大的

在國內旅游業起步階段,當時的“五A級景區”門票普遍只收幾毛錢,“清東陵3角,孔府2角,北京植物園3角,大鐘寺2角。我清楚地記得,1988年,莫高窟已經實行“雙票制”,普通票價5角,專業票價6元,那大概是當時全國最貴的票價了。”高舜禮回憶。

當時的旅游業,宰客行為很少,景點幾乎都是僅收門票,明碼標價。在當時的國民經濟中,旅游業體量尚小,貢獻有限。隨著旅游業態的不斷發展,花樣百出的旅游模式和景點營收模式開始一步步支撐起國內旅游業的體量。

2012年,中國超越美國等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消費國。新冠疫情前,國內旅游業營收更是經歷了自2012年以來的八年增長,營收達到了5.7萬億,旅游人次高達60.06億。

(圖片來自攜程)

對于60后而言,挨過餓受過苦,生活成長的環境注定要把消費理解為“必需品”。已經步入老年的他們,在選擇夕陽紅之類的旅游產品時,更看重景點的知名度和文化性質,對于旅游景區的“二消”則能省即省。

70、80年代的人,雖然生活的不那么寬裕但至少能夠吃飽穿暖。一些經濟上有能力的人,更愿意選擇有品質有格調的高端旅游產品和境外旅游。境外游的旅行團曾一度瞄準這些人群。

對于90、00后們,出生在衣食無憂年代的他們,吃喝玩樂基本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更愿意把錢花在興趣上,尤其是00后更愿意花費在情緒的滿足上。因此,“反向游”、“錯峰游”、“寺廟游”和“特種兵游”、“Citywalk”發生在00后身上就不足為奇。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游總人次達到23.84億,比上年同期增加9.29億,同比增長63.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旅游總花費)2.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2萬億元,增長95.9%,接待旅游人次和收入均達到同比“雙增長”的預期目標。

雖然不同年代的人旅游觀念和消費觀念各不同,但在十一出游的年輕人的湊熱鬧簡史中,年輕人對自由和快樂的向往,永遠不變。

標簽: 旅行 黃金周
十一出游,年輕人的「湊熱鬧」簡史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