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獨角獸”第四范式:大模型也解不開盈利困局

撰文 | 張? ?宇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四度遞表才叩開資本市場大門的第四范式,交出了上市后的首份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第四范式的總營收為14.68億元,同比增長38.7%;調整后凈虧損為1.76億元,同比收窄13.9%。

第四范式的經營業績得以改善,原因在于兩大業務分部的銷售額增加所致。

按照業務劃分,第四范式的兩大業務分為先知平臺及產品和應用開發及其他服務,其中,作為先知平臺及產品的細分業務,軟件使用許可收入為3.42億元,同比增長49.3%,占總營收的比例為23.3%;SageOne收入為4.14億元,同比增長36.9%,占總營收的比例為28.2%。兩個細分業務的增長,也帶動了先知平臺及產品同比增長42.2%至7.56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為51.5%。同期,應用開發及其他服務收入為7.12億元,同比增長35.2%,占總營收的比例為48.5%。

圖源:第四范式財報

盡管經營業績有所改善,但第四范式仍面臨著持續虧損、盈利艱難等問題。此外,在大模型浪潮之下,第四范式也已加入其中,但距離將研發投入轉化為商業價值仍有漫長的路程。未來,飽受虧損之痛的第四范式能否借助大模型開啟一扇新的大門?

一、盈利能力堪憂

第四范式將自己定位為“以平臺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能提供商”,截至2022年,在決策類人工智能賽道中,第四范式的市場占有率居于首位。

作為決策類人工智能“獨角獸”,第四范式備受投資機構的青睞。

天眼查顯示,上市前第四范式共經歷了11輪融資,累計融資額約為70億元,投資機構包括紅杉資本、創新工廠、眾為資本、渤海產業投資基金、越秀產業基金、基石資本、松禾資本以及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在內的五大國有銀行。與此同時,估值也從2667萬美元增長到29.52億美元,整整翻了108倍。

盡管如此,第四范式仍嚴重缺乏“造血能力”。

根據招股書和財報,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第四范式的總營收分別為9.42億元、20.18億元、30.83億元和14.68億元;產生凈虧損分別為7.50億元、18.02億元、16.53億元和4.78億元,三年半時間累計虧損46.83億元;經調整后的經營虧損凈額分別為3.86億元、5.69億元、5.48億元和1.76億元。

圖源:第四范式財報

對于虧損嚴重的原因,第四范式曾在招股書中表示,主要由于為開發及增強解決方案和技術棧而產生的研發開支;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擴大用戶群而產生的銷售及營銷開支;支付雇員的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以及授予投資者的若干非經常性優先有關的贖回負債的利息開支。

高額的研發投入是虧損嚴重的主因之一,與眾多人工智能企業一樣,第四范式的研發投入十分巨大,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第四范式研發費用分別為5.66億元、12.49億元、16.50億元及6.61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57.3%、55.3%、53.5%和45.0%。第四范式在招股書中坦言,其需要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源(包括財務資源)以引領技術進步,從而使解決方案保持市場創新力及競爭力。因此預計研發費用將持續增加。

盈利能力的缺失,導致第四范式不得不沖擊資本市場,以尋求資金鏈的延續,于是在2021年8月、2022年2月、2022年9月,第四范式三次遞交招股書,但因六個月內未通過聆訊,其IPO申請狀態均轉為“失效”,直到2023年4月,第四范式第四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并最終在9月正式通過了聆訊。

9月28日,第四范式正式登陸港交所,發行價為55.6港元/股,截至當日港股收盤,其股價最終上漲5.22%至58.5港元/股,對應總市值為271.48億港元。

雖然成功上市,但投資者對于第四范式并沒有抱太大希望,截至10月10日港股收盤,第四范式股價為53.95港元/股,跌破了發行價,對應總市值為250.36億港元,超過20億港元的市值已灰飛煙滅。

二、大模型難救場

OpenAI于2022年11月推出的新型AI聊天機器人工具ChatGPT在一夜之間火爆全球互聯網,引發了新一輪的AI產業革命。截至2023年4月,ChatGPT的全球訪問量再創新高,達到17.6億次,僅次于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

面對強勢崛起的ChatGPT,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并投入到底層基礎設施大模型的研發之中,第四范式也已入局其中。

2023年4月,第四范式發布了發布了大模型產品“式說3.0”,并提出AIGS戰略(AI-Generated Software),即以生成式AI重構企業軟件,切入企業軟件市場。

第四范式聯合創始人胡時偉曾表示,第四范式看到大模型的商業機會,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巨大提速的可能性。大模型讓企業的數字化從決策走向執行,由于執行的數字化得以解鎖,執行的過程被記錄下來,企業的高質量的數據會越來越多,決策數字化本身的市場也會隨之放大。具體到公司業務增量上,基于大模型的加持,公司幫助企業所做的數字化轉型將擴大1-2個數量級的市場規模。

不過,大模型很難成為第四范式的救命稻草。

首先,硬件是一筆巨額投入,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推算,處理ChatGPT的訓練數據需要2萬枚GPU芯片,而隨著OpenAI進一步展開ChatGPT和其他GPT模型的商業應用,其GPU需求量將突破3萬張(該報告計算以A100芯片為主)。

此外,訓練大模型的成本也不容小覷,根據國盛證券發布的《ChatGPT需要多少算力》估算,GPT-3訓練一次的成本約為140萬美元,對于一些更大的LLM(大型語言模型),訓練成本介于200萬美元至1200萬美元之間。以ChatGPT在1月的獨立訪客平均數1300萬計算,其對應芯片需求為3萬多片英偉達A100 GPU,初始投入成本約為8億美元,每日電費在5萬美元左右。

其次,人工智能技術正在高速迭代發展,產業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不確定性較高,眾多科技巨頭紛紛在此領域布局,未來行業競爭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如果技術進展不及預期,第四范式可能會面臨無法實現預期收益的結果,進而導致收入減少面臨虧損。

還值得一提的是,現階段入局大模型的企業眾多,但真正實現大模型產品落地的卻很少,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企業在推進大模型產業化落地過程中仍面臨多重難題,比如模型體積大導致訓練難度高、算力面臨掣肘、數據質量參差不齊、迭代緩慢、與行業難以高度融合等等。

根據財報,大模型還未對第四范式的經營業績形成明顯助力,未來,能否借助大模型之勢突破發展的天花板,同樣也是一個未知數。

三、第四范式未到終局

人工智能企業寄希望于通過上市實現“補血”,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使是已經成功上市的商湯科技、云從科技等,經營業績和二級市場表現都不算太好。

商湯科技于2021年12月登錄港交所,而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的總營收為14.33億元,同比增長 1.3%;凈虧損為31.43億元,同比收窄2.0%。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的凈虧損分別為121.58億元、171.40億元、60.45億元和31.23億元,三年半時間累計虧損384.66億元。

無獨有偶,2022年5月,云從科技在科創板成功上市。2023年上半年,云從科技的總營收為1.64億元,同比下降58.16%;凈虧損為3.04億元,同比收窄6.53%,三年半時間累計虧損超過26億元。

在二級市場上,商湯科技和云從科技的表現同樣一言難盡,其中,商湯科技的發行價為3.85港元/股,而云從科技的發行價格為15.37元/股,截至10月10日港股和A股收盤,前者的股價已較發行價跌去63.12%至1.42港元/股,后者的股價也較發行價跌去5.73%至14.49元/股。

可見,上市并非第四范式的終局,其盈利能力堪憂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整個人工智能產業商業化的困境與挑戰。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周期長、投入大,企業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實現盈利。而且,人工智能行業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企業需要在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等方面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力。

不過,在二級市場上,利益仍是投資者最主要的投資標準。現階段,投資者對于人工智能企業仍有信心,但如果商業化遲遲無法落地,沒人會為長期虧損的人工智能企業埋單。上市只是一個開端,包括第四范式在內的人工智能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獨角獸”第四范式:大模型也解不開盈利困局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