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 宇
編輯|楊博丞
編輯 |IC Photo
高精度地圖龍頭四維圖新披露了第一大股東變更的進一步進展。
10月17日,四維圖新發布公告稱,原第一大股東中國四維向屹唐新程協議轉讓公司147,843,309股股份(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6.22%)已經完成過戶登記。
交易完成后,四維圖新的第一大股東變更為屹唐新程。據悉,屹唐新程的實控人為亦莊國投,因此股份協議轉讓過戶完成后,亦莊國投合計控制四維圖新9.58%股份的表決權,意味著四維圖新正式加入北京經開區投資版圖與智能網聯產業鏈。
關于四維圖新股權變動,市場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亦莊國投成為四維圖新第一大股東,是否有助于加速經開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布局完善;二是四維圖新未來是否還會堅定汽車智能化轉型戰略,并盡快走出自主創新的戰略新格局。
自2015年走上汽車智能化轉型之路后,四維圖新布局呈現多元化,涉足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芯片等領域,研發費用累計燒掉了上百億元。
“2020年是2015年以來的轉型收尾期,從2021年開始公司進入新賽道的二次創業期。這意味著財務上也將告別黑暗,迎來黎明。”四維圖新CEO程鵬曾在2020年年底時如是表示。然而四維圖新的黎明并未如期到來,作為一家高精度地圖龍頭,盡管四維圖新的轉型布局展現出了足夠的野心,但卻沒有想象中順利。
一、盈利能力持續下降
四維圖新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為國家測繪局成立的中國四維下屬公司,中國四維主要從事地理信息相關的產業,因此四維圖新擁有為數不多的地圖甲級測繪資質。
在四維圖新于2010年上市后,中國四維的股權不斷被稀釋。2014年6月,由于中國四維向騰訊產業基金轉讓11.28%的股權,將持股比例降至12.58%,四維圖新變為無實控人的公司,而隨著股份協議轉讓過戶的完成,四維圖新仍處于無控股股東和實控人的境地。
雖然四維圖新依舊無實控人,但對于第一大股東的變更,投資者仍抱有希望,期待新的管理者能夠提振經營業績。
目前,四維圖新公司聚焦汽車智能化主賽道,目前布局有四大業務:智云、智駕、智艙、智芯,產品覆蓋了從底層地圖數據、車載芯片,到上層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應用,形成了以地圖為底座,面向智能汽車的全棧式解決方案服務能力。不過,四維圖新的經營業績卻一言難盡。
2023年上半年,四維圖新的總營收為15.01億元,同比增長9.71%;歸母凈利潤為-2.95億元,2022年同期歸母凈利潤為-3517.10萬元,同比擴大738.32%。
按照業務劃分,智云業務仍是四維圖新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23年上半年,智云業務收入為8.78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為58.49%,而智艙、智芯、智駕業務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6.16%、14.85%和9.59%。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上半年,智駕業務表現頗為亮眼,其收入為1.44億元,同比增長41999.87%。不過,由于收入占比較小且毛利率水平偏低,該業務還難以扛起大梁。
四維圖新的凈虧損進一步擴大,與其不斷增長的營業成本關系巨大,根據歷年財報,其營業成本已經由2018年上半年的2.39億元上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8.16億元。2023年上半年,智云、智駕業務的營業成本增幅最大,四維圖新在財報中表示,智云業務成本大幅增長主要系數據運營服務規模增長,相應運營成本增加所致;智駕業務收入及成本大幅增長,主要系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軟硬一體產品及解決方案不斷簽訂量產訂單并陸續出貨所致。
不斷增長的營業成本壓縮了利潤空間,四維圖新的毛利率水平也呈現出下降趨勢。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四維圖新的毛利率分別為70.65%、68.67%、65.54%、59.89%、49.15%和45.62%,下滑態勢十分明顯,意味著其盈利能力正在不斷下降。
二、高研發支出未到收獲期
利潤空間被壓縮,四維圖新卻仍保持著巨額的研發費用支出。
從2015年起,四維圖新研發團隊規模保持在2000人以上,到了2022年已進一步增至近3000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升至七成。2018年,四維圖新的研發費用支出占總營收的比例超過了50%,此后變一直居高不下,給四維圖新的經營業績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2023年上半年,四維圖新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為8.23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7.06億元增長了16.57%,占總營收的比例達到了53.83%。
自2015年轉型至今,四維圖新的研發費用支出累計已超過上百億元。盡管瘋狂投入研發,但換回的成果卻十分有限。
2021年,四維圖新完成了40億元定增,資金計劃用于智能網聯汽車芯片研發、自動駕駛地圖更新及應用開發、自動駕駛專屬云平臺項目。其中,自動駕駛地圖更新及應用開發項目、自動駕駛專屬云平臺項目原計劃在今年6月達到可使用狀態,但目前項目進度緩慢,此外,自動駕駛專屬云平臺項目已延期至2024年12月。
巨額的研發費用支出也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四維圖新在財報中坦言,新業務、新產品存在研發投入變現速度不及預期的風險,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場競爭,公司為推進未來發展戰略,需要在汽車相關領域繼續保持較高的投入力度,產業協同及資金投入能否及時到位,新產品研發及產品化路徑能否經受市場驗證并快速形成競爭優勢,面臨一定風險。
或許四維圖新也意識到瘋狂的投入研發并不是可持續的,在2023年股東大會上,四維圖新財務總監姜曉明稱,未來2至3年,除了芯片板塊之外,公司會對研發投入規模有所控制。從產品上講,公司不會再做很大的擴張,會在現有產品里找到最有可能達成爆點的產品,增加單品的盈利能力。
與此同時,巨額研發投入遠遠未到收獲期,也消磨了不少投資者的信心。2023年以來,四維圖新的股價曾從年初的開盤價11.04元/股上漲到今年4月6日的年內最高價15.42元,此后又一路下跌,截至10月19日A股收盤,四維圖新的股價僅10.09元/股,較年內最高價跌去34.57%。
三、轉型之路道阻且長
最近幾年,四維圖新一直在謀劃轉型,大力布局智能網聯汽車、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等業務。從四維圖新的布局來看,其未來增長的預期很足,但將預期轉化為收入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隨著國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相關技術的日趨成熟,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正處于騰飛階段。
根據《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白皮書2017》顯示,預計2020年和2025年全球乘用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分別為2207億美元、4305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約為14%,其中中國分別為558億美元、1347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高于全球水平,約為19%。
圍繞進一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相關部門也在積極展開部署,完善支持政策。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強化創新驅動,加快關鍵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完善標準法規,深化試點示范,啟動實施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探索開展自動駕駛商用化運營,加快推進城市級“車路云一體化”示范應用;交通運輸部也提出,將及時制定完善促進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技術應用政策舉措,分類推出適應自動駕駛的基礎設施標準規范,促進“聰明的車”與“智慧的路”協同發展。
此外,包括小鵬汽車、吉利汽車在內的不少汽車企業也正積極布局,提升智能網聯關鍵零部件的研發應用能力,加快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數字化云平臺等技術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技術創新活躍、應用場景不斷豐富,但四維圖新距離實現大規模商業應用落地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其中既需要技術創新突破,也需要產業協同推動。
此次股份協議轉讓過戶完成后,四維圖新能否借助亦莊國投的生態優勢奮起直追,還是一個未知數。現階段,四維圖新如何扭轉頹勢,以及如何平衡商業化落地與巨額研發費用支出,都是其需要直面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