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三三
“減去平臺分成和稅之類的,今年已經賺了不到4萬。這兩個月再努努力,春節準備帶爸媽旅游過年。”
從青訓被淘汰、多次應聘電競賽事和場所運營崗位未果的焦慮青年,到有穩定收入的電競從業者,余溫用兩年時間找到了興趣和生存結合的可能。
在過去11個月里,余溫平均每天能接到四、五個單價在30元左右的訂單,每天工作四小時,月收入能保持在三千元以上,加上他和朋友的另一攤小生意,已算是“老家這邊不錯的收入水平”。
意料之外的,這份斜杠工作并不是游走在灰色邊緣的刷單、代練一類,而是持證上崗的,正經的電競指導員。
余溫說,這是一個教人打比賽的職位,是更自由、大眾的“電競教練”。前電競職業俱樂部教練Funk說,這是電競業的又一次職業細分,也是行業對教育和服務環節的規范和釋放。
在《英雄聯盟》S賽熱度居高不下、電競項目在亞運會為國爭光之后,這個新職業讓部分電競愛好者賺到了錢,又給行業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
一、電競的指導員
到2023年11月,電子競技指導員至少會有兩個定義。
第一,這是一種職業。主要負責指導電競比賽,幫助客戶提高對游戲、對局和運動競技的理解、技能水平。具體服務上,包括但不限于游戲講解、教學、陪練、復盤等等,算是電競服務業中入職門檻和服務供給都較高端的一種職位。
第二,這也是由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開展的職業認證項目。
簡單來說,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電競指導員,需要先學習理論知識,通過相關考試取得證書,再去相關電競服務平臺對接客戶,上崗變現。
其中,考證的渠道是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推出的電子競技指導員認證平臺。年滿18歲的愛好者可以在官網完成實名認證、交付258元報名費后開始學習、考試,最終獲得協會頒發的證書。
在學習階段,平臺目前提供四類個知識或者說題庫板塊,分別是:
基礎知識。共58道練習題,主要講電競的基礎概念,比如名詞定義、主要賽事和游戲的發展歷史、知名企業和賽事項目信息、重點選手和獎項信息等。
服務技能。共117道練習題,說明電競指導員的職業規范和建議。比如信息發布規范、指導工作規范、危機和矛盾處理、競技精神等。
法律法規。共110道練習題,要求從業者對基本民法概念、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信息保護、版權、未保、勞務等法律法規有所了解。
最后,是電競技能知識,共60道練習題,主要是考核主要電競游戲的游戲規則、功能、技巧、內容細節、游戲規范等。
完成學習后,報名者即可參加在線考試,只要能在1小時內答對100道考題中的80道及以上即為通過,平臺會在當日將電子版證書發放至個人中心供下載使用。
經記者報名實測,證書考試本身對從業者的法律法規、電競行業知識和電競技能都有著較細致的教導和較高的要求,以從業5年以上的垂直游戲行業記者為例,刷了近一小時的題后只壓線以85分的成績勉強過關。
對個人來說,獲得證書之后,從業者可以在電競服務平臺上傳進行認證以獲取平臺如優先曝光、職業認證標簽、成長加速等專屬權益,這可以讓電競指導員更容易被客戶發現,在為更高端的客戶服務同時獲得更多報酬。以目前部分頭部電競服務平臺數據記,獲得職業認證的指導員出現在首頁推薦的幾率明顯更高,同時間、同項目的指導單價也會比普通陪玩、指導員高出20%以上。
此外,這個新興職業也對電競行業和社會有著特殊價值。
二、行業痛點的新解法
電競業一直處在一個不斷進化,但也不盡順利的發展過程里。
一方面,這行規模龐大、發展迅速。
據游戲工委數據,2022年中國電競產業收入約為1445.03億元,用戶規模約為4.88億人,高居全球第一。隨著多個國際頂級賽事在華落地,國內電競賽事上下游的組織承辦、轉播、教育、社區運營等產業鏈環節也愈加完善,中國電競已然趨于世界領先水平。
與此同時,電競和傳統體育、傳統大眾文化的融合也使其成為主流之一,除了加入亞運會,近幾年間,國內包括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在內的多個城市也都相繼提出了建設“電競之都”的相關戰略計劃。
另一方面,從古早的WCG時代至如今,國內電競業始終還是個新產業,痛點頗多。照電競職業俱樂部教練Funk和某頭部賽事品牌負責人觀點,電競指導員的出現和興起,至少有機會給電競業帶來五方面的想象空間。
第一,大面積職業化,擴大影響力。長久以來,電競業以賽事為核心內容,屬于一對多的內容供給,雖然服務觀眾、客戶基數巨大,但核心的賽事品牌和俱樂部少,賽事組織、呈現流程較為高效,這導致電競始終無法像游戲等行業一樣在核心業務層面吸收大量專職從業者。
以某頭部賽事品牌在2022年的數據為例,其面向觀眾近億,核心轉播市場超過10個國家和地區,但賽事組織、參賽人員不過400余人,其中還包括大量身兼多職的“機動部隊”。
電競指導員作為一個處于電競服務環節的,且由大眾自行學習,平臺協助變現的職位,可以大幅擴大電競從業者的基數,擴大電競的影響力和大眾認可程度。
第二,電競指導員對從業資格做了專業、高水平的篩選,在擴大從業者基數的同時,再次釋放了行業內高端玩家、社區的生產力,可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強化生態。
第三,同樣因為高要求和規范化,電競指導員的出現可以降低電競服務平臺的違規、負面輿論風險,加深從業者和平臺的利益關系。提高行業美譽度的同時,滿足了更多用戶的需求,擴大了服務環節的盈利空間。
第四,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也補全了電競從業教育環節的部分空缺。以往的局面為學歷教育水平低、學費高,且主要面向組織、運營向職位,就業困難;職業教育則更偏向于傳統體育運動員培養,對天賦要求高,基數過小且難以保障就業。
Funk和北京某學歷教育電競學校負責人認為,電競指導員的邏輯和傳統的權威一對多+長周期式培養不同,它用的是“高水平的普通人”指導“中低水平的普通人”的思路,類似于健身和早期的線上電競教練。在這種模式下,“精英用戶”可以和普通用戶形成新的社交和商業合作關系,更靈活、更普遍,有機會讓更多年齡層、圈層的用戶補全電競技能,在現有教育環境下創造出更多職業人才。
最后,多位從業者都提到了一個共識:新職業一定由新供需催生。
電競指導員的出現正式把“想提高電競水平的玩家”和社交為主目的的娛樂玩家區分開來,把提供社交情感需求的陪玩、單純售賣游戲能力的代練和為大眾玩家提供指導的規范化指導員區分開來,這是新的需求和用戶群體,可能會衍生新的商業模式和細分產業,這是一份新的蛋糕。
而通常來說,一份新蛋糕,也會帶來新的社會價值。
三、規避風險,更創造機會
產業之外,電競指導員的興起又會對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從業者的答案是至少有兩個,規避,以及創造。
規避,是規避游戲、電競可能對青少年造成的負面影響。理論上來說,電競指導員的相關學習可以有效的提高從業者對網絡安全、社交相關法律法規的認識水平,同時,有了行業協會起草的《電子競技指導員管理規范》,該職業就會受到平臺和行業更全面、標準的監管。
在更規范的學習和監管體系下,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年輕從業者更不易受到負面影響而走向灰產等歧途。
這之上,電競指導員更重要的社會價值還在于其創造了大量的、靈活的就業機會,有希望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和Z世代興趣擇業的掙扎情況。
據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2022年,電競指導市場的市場規模已超過170億元,在電競產業中,僅次于游戲、賽事和直播三大核心版塊。同樣在2022年,國內現存的電競社交、服務平臺已有近20家,其中頭部平臺的注冊用戶數超過5000萬,注冊電競指導、陪練人員超過600萬,且仍在保持增長。
在電競的大眾認可度逐漸提高,且用戶需求持續細分的背景下,更加規范且收入更高的電競指導員職位可能會被更多人需要,被更多人選擇。
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報告數據,2022年,電子競技員和電子競技運營師兩個職業大約可為相關領域帶來50萬至100萬的就業崗位,考慮到競技員和運營師都是更靠近電競業核心環節的高門檻職位,更加靈活、門檻相對較低的電競指導員能帶來的就業規模只會更大。
此外,無論是對余溫等更加看重興趣,甚至以興趣為第一擇業標準的00后一代,還是想要依靠興趣增加收入的80、90一代來說,能靠“教人打游戲”變現的電競指導員也都算是個不錯的答案。
我們常說游戲和電競最大的價值就在于它降低了普通人去體驗不同人生和體育競技的門檻,現在看來,還遠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