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綠聯之困:依賴代工,質量存疑

撰文 | 張? ?宇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科技消費電子品牌綠聯科技正在探索更多的突圍可能性。

2024年1月9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綠聯科技在發布新款UGREEN NASync網絡附加存儲設備時,宣布與英特爾達成一項新合作,新產品系列專為家庭或企業用戶設計,采用英特爾酷睿i5控制芯片,整合了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數據管理中心,具備高效存儲和自動化智能決策能力,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電視在本地和遠程存儲和訪問數據。

不僅如此,在2023年5月,綠聯科技取得了一項名為“一種電池模組及其能源供給設備”的專利。專利摘要顯示,本實用新型屬于能源供給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電池模組及其能源供給設備,安全性能高,布線更加容易,簡化了電池模組的布線結構,從而減小電池模組的體積。

綠聯科技不斷加碼技術創新,或與其坎坷的上市之路關系密切。

2023年1月,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召開了2023年第一次審議會議,審議結果顯示,綠聯科技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意味著綠聯科技距離上市僅一步之遙,然而截至目前,綠聯科技已經成功過會一年有余,但卻遲遲沒有邁出最后一步,與此同時,業績承壓、依賴代工、科技含量低、電商平臺渠道費用高漲等隱憂逐漸暴露。

一、收入嚴重依賴外協

綠聯科技成立于2012年3月,產品主要涵蓋傳輸類、音視頻類、充電類、移動周邊類、存儲類五大系列產品,傳輸類產品、音視頻類產品和充電類產品是綠聯科技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其中,傳輸類產品包括擴展塢、集線器、網絡數據線、鍵鼠等;音視頻類產品包括高清線、音頻線、音視頻轉換器、耳機等;充電類產品則主要為充電器、充電線、移動電源等。目前,綠聯科技的業務范圍已經覆蓋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根據招股書,綠聯科技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總營收分別為20.45億元、27.38億元和34.4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27億元、3.06億元和3.05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20億元、2.87億元和2.76億元。

圖源:綠聯科技招股書

值得一提的是,綠聯科技的收入來源嚴重依賴外協生產。

根據招股書,在生產模式方面,綠聯科技進行自主研發,并采取外協生產為主、自主生產為輔的生產模式。2019年至2021年,外協生產的產品數量占總產品數量的比例分別為75.33%、78.92%和78.28%,而產生的金額分別為8.85億元、10.45億元和13.97億元,占比分別為75.78%、76.10%和75.62%。無論是產品數量還是金額,外協生產占比均超過了75%。

事實上,依賴外協生產風險巨大,如果供應商出現停工,或與綠聯科技的合作發生摩擦導致雙方合作關系提前終止,可能對其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與此同時,綠聯科技不得不受制于供應商的生產工藝、制造成本以及經營管理水平,一旦外協生產的生產環節不受掌控,將導致綠聯科技的品牌形象受到影響。

既然如此,為什么綠聯科技仍堅持采取外協生產為主、自主生產為輔的生產模式?

對此,綠聯科技表示,通過該生產模式,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區成熟豐富的3C消費電子加工資源,也使公司可以更加專注于產品的原創設計、供應鏈管理和銷售渠道的開發與維護等附加值更高的環節,“公司作為全球科技消費電子知名品牌企業更容易獲得產業鏈上游供應商及下游銷售渠道的認同,并逐漸形成上下游互惠互利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此外,規模化、長期穩定采購需求可為公司提供較強的議價能力,在降低采購及生產成本的同時提升產品質量,形成多方面競爭優勢。”

二、為電商平臺做了嫁衣

目前,綠聯科技形成了“線上+線下”以及“境內+境外”的全方位布局,其中,綠聯科技在亞馬遜平臺持續入選最暢銷產品和亞馬遜之選,品牌影響力可見一斑。

據招股書,電商平臺如今成為綠聯科技的主要收入來源。從2019年至2021年,綠聯科技的主營業務線上收入占比分別為82.41%、82.35%和78.14%,而亞馬遜平臺是綠聯科技最大的銷售渠道,來自亞馬遜的收入分別為6.41億元、9.78億元和11.49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1.39%、35.83%和33.41%。

圖源:綠聯科技招股書

盡管電商平臺為綠聯科技帶來了不菲的收入,但負擔也在逐漸加重。2019年至2021年,綠聯科技給各個電商平臺支付的平臺服務費分別為1.28億元、1.91億元和2.34億元,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態勢。與此同時,綠聯科技還向各個電商平臺等渠道支付推廣費用,2019年至2021年期間,綠聯科技支付的推廣費分別為1.42億元、1.81億元和2.08億元。

三年間,綠聯科技向各個電商平臺支付的推廣費用和平臺服務費分別為2.7億元、3.72億元和4.41億元,而同一時期,綠聯科技的凈利潤分別為2.27億元、3.06億元和3.05億元,這意味著綠聯科技每年支付給電商平臺的費用甚至比凈利潤還要高。

離不開電商平臺,也導致綠聯科技的物流費用大幅上漲,2019年至2021年,綠聯科技發生的物流成本費用分別為3.07億元、3.95億元和4.37億元,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分別為23.37%、23.36%和20.23%。

此外,綠聯科技還存在著“亞馬遜依賴癥”,為其埋下了不小的隱患。

過于依賴亞馬遜意味著綠聯科技基本失去了大部分的話語權,而一旦亞馬遜出現任何波動,綠聯科技的業績也會隨之受到波及。自2021年4月起,亞馬遜的規則趨嚴,針對違規經營的第三方賣家進行大規模整頓,部分亞馬遜大賣家站點被凍結。若未來綠聯科技與亞馬遜的合作關系發生重大不利變動,將對其正常經營活動、財務狀況等造成致命性打擊。

整體來看,雖然綠聯科技的主要業績指標仍保持著逐年增長的態勢,但不均衡的銷售渠道配置,侵蝕了不少利潤空間,導致綠聯科技在2020年和2021年的總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33.89%和25.86%,而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0.45%和-3.83%,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未來電商平臺提高“壟斷費用”,將導致綠聯科技的各項成本繼續大幅上漲,為其帶來不小的風險。

三、陷入產品質量危機

綠聯科技將重要的生產環節完全給了不受掌控的供應商,導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產品質量一言難盡,綠聯科技也多次受到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處罰,從2019年至2022年3月,綠聯科技共有5款產品因抽查或檢測不合格、不符合國家標準而被召回、整改或是下架,比如在2020年10月,綠聯科技生產的PB132綠聯移動電源因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監管局罰款93765元;2021年8月,綠聯科技USB充電器插銷至邊緣距離不符合要求被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查為不合格;2022年3月,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的《2021年電源適配器產品質量省級監督抽查結果》顯示,由惠州市福佳電氣科技有限公司“代工”生產的“UGREEN綠聯”USB充電器(快充版)樣品直插式設備項目不合格。

綠聯科技的產品質量問題,甚至引來了創業板上市委的關注。在創業板上市委向綠聯科技發出的審核問詢函中,數次提到了對于“產品安全”的問題。

此外,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不少消費者反應綠聯科技的充電器、充電寶、擴展塢等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導致手機、筆記本、耳機等產品受損,比如一位消費者稱在綠聯官方旗艦店購買的“充電器PD20w快充頭”發生起火斷電情況。該消費者在咨詢第三方機構后表示,充電頭已經融化無法檢測,綠聯科技卻多次拖延并拒絕賠償。

可見,如果綠聯科技不能提升在研發、產品、渠道、供應鏈方面的優勢,建立堅固的核心技術壁壘,未來業績增速和利潤空間將面臨嚴峻考驗。

標簽: 綠聯科技
綠聯之困:依賴代工,質量存疑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