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1月30日消息,當前,行業生態建設已成為企業在復雜多變環境下的生存關鍵。IDC了解到,各行業中的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必須建立廣泛、多樣化的參與者行業生態,才能使組織保持競爭力、創新性和靈活性。
因為,市場的復雜多變已使得其無法由單一力量去解決。生態參與者通過按需提供人才、資源和能力,可以快速且高質量地滿足復雜的客戶需求,也能提高其識別及應對市場變化,提高組織韌性。
同時,中國也在大力推動產業數字化、產業生態化和融合化發展,使得產業由原來的上下游、產供銷的線性關系向立體、多維的網絡化、生態化方向發展。
未來,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數字化連接與數字化共享(包括數據共享、知識共享、應用程序共享等)都在推動著“萬物融合”進程。數字原生業務的加速發展、數字客戶體驗升級、“即服務”模式的深化、以及生成式AI、ESG等的實施,都在推動或倒逼著企業構建行業生態。
在此背景下,IDC于近日發布了《IDC FutureScape:全球未來行業生態2024年預測——中國啟示》(Doc#CHC50977024,2024年1月),給出了基于中國現狀的未來行業生態趨勢分析,并發布了行業生態中控系統、全方位體驗生態、行業生態LLM、生成式行業生態設計、客戶數字孿生、智慧國家數據空間、行業生態合規責任、綠色AI行業生態、首席生態官、數據共享架構十項預測,具體內容如下:
預測1:行業生態中控系統 (Ecosystem Mission Control)
到2025年,全國20%的組織將擁有行業生態數字化操作平臺,這將使數據資本化率比那些不采用這種方法的組織高出10%。
隨著各企業積極參與或構建行業生態,各生態角色之間合作也更加緊密,此時擁有一個中央生行業生態操作平臺變得至關重要,該平臺有助于實現數據共享、共享和共同開發應用程序,以及共享運營和專業知識,各參與方能夠在整個行業生態中實現洞察和迭代學習,并將其與生態系統智能聯系起來,以此實現資源互補,提升各參與方之間互動和交流效率,并加快決策效率,促進和加速新產品或服務創新。
預測2:全方位體驗生態(Total Experience Ecosystems)
到2026年,增強現實與全方位體驗的無縫集成,將使客戶支持滿意度提高10%,虛擬團隊工作效率提高10%。
全方位體驗生態旨在通過協調客戶體驗、員工體驗和運營效率,而創建的一種實現業務領先的方法。其中,客戶數據平臺 (CDP) 的投資建設是實現全方位體驗生態中最重要的方法,因為該平臺可以為數據驅動的決策提供的基礎,同時也能支持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之間的交互,并提供統一、聚合和有凝聚力的體驗,從而滿足客戶多維互動體驗。
預測3:行業生態LLM (Ecosystem LLM Tuning)
到2027年,中國G2000企業中有50%的企業將共同投資于特定大語言模型(LLM),這將有助于行業生態運營效率提高25%,并將聯合創新速度提高50%。
當前,人工智能在加速應用的同時,企業也在增加對人工智能行業生態的投資,并提高其LLM的能力,同時關注LLM在特定行業生態的用例。未來,越來越多的公司將與行業生態合作伙伴聯合投資AI生態,以便更好地使用生態中的廣泛數據進行LLM調優,以此豐富功能,使其更適用于所有參與者。這反過來又將促進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互動體驗,并為提升產品和服務銷售等業務改進提供新的支撐。
預測4:生成式行業生態設計 (Generative Ecosystem Design)
到 2026 年,30% 的服務提供商將提供生成式 AI 工具、數據模型和其他用于仿真的服務,并就每個機會探索與哪些行業生態合作伙伴合作提供服務。
隨著企業看到利用 AI 和生成式 AI 在增強流程、協作和創新等方面的價值,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借助行業生態的力量來提升生成式AI的使用價值。
IDC 發布的《2023 年未來行業生態全球調查》數據中顯示,36% 的受訪者在短期內投資或計劃在 AI 和 ML 領域投資,以支持生成式行業生態設計計劃。
預測5:客戶數字孿生 (Customer Digital Twins)
到 2028 年,60% 的全國組織將構建客戶數字孿生并與其行業生態合作伙伴共享,從而使產品發布成功率提高 30%,使企業更快地交付產品和服務。
客戶數字孿生的構建需要與產品開發和服務流程相關的數字孿生模型相關聯,以更好的模擬、驗證和確認產品的質量、性能和客戶體驗。從本質上講,組織中有多種互補的模型——從產品、資產到流程和人員(客戶)。
其中,人員模型的基礎是行為,行為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或者至少不是高度準確的。但是,從多個合作伙伴整理相關客戶數據和知識,可確保客戶數據模型(數字孿生)是全面的和最新的,同時也能提高客戶數字孿生的可預測性和準確性,并降低誤讀客戶需求的風險。
預測6:智慧國家數據空間 (Smart National Data Spaces)
到2026年底,60%的數據空間軟件開發人員將使用人工智能和低代碼/零代碼工具來提高開發質量,并將設計、編碼和合規開發代碼的時間減少15%。
根據IDC 2023年未來行業生態調查顯示:“數據信任和合規性”是最廣泛的數據共享用例。開發人員一直在尋找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和能夠實現數據空間的數據共享架構/工具來設計和開發合規代碼,以管理數據的配置、交換、使用、計費等。生成式 AI 和云原生低代碼/零代碼工具的結合將有助于加速開發符合規定的軟件。
預測7:行業生態合規責任 (Ecosystem Regulation Liability)
到2028年,G8國家將通過新章程/法規治理去中心化生態系統,并規定共同達到的標準、責任和隱私規范,以降低共同創新和數據共享風險。
由于行業生態本質上是由一組不相關的異質行業組織組成的,因此對于保護生態中個人或企業的利益是至關重要的。為了更好地推動行業生態系統的運轉,需要在行業生態合作伙伴之間制定和執行一套公認的規則和責任,以確保更大的行業生態在面對內部或外部行為者可能的疏忽或破壞時具有復原力。
同時,這套共享的規則和標準可以納入任何行業生態中:行業生態中各方的角色、各角色的責任和義務、運營彈性和性能預期、安全和隱私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措施。
預測8:綠色AI行業生態(Green Ecosystem AI)
到2027年底,60%的全國組織將投資于預測分析、模擬和GenAI,以實現環境發展的可持續性,并提高能源效率,同時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25%。
根據IDC 2023年未來行業生態調查,近 40% 的受訪者表示,人工智能將成為其行業生態發展計劃中的重要投資。組織將開始將GenAI應用于環境影響模型,以提升模型的準確性和可預測性。他們也將部署預測分析功能,以不斷學習和優化他們的資產、產品、流程和運營方法。這將改善資產/產品性能,并減少能源消耗和運營/物流對環境的影響,實現更高效的產品、服務和客戶體驗。
預測9:首席生態官 (The Other CEO)
到2025年,35%的首席信息官還將擔任首席生態官,并通過協調整個生態系統的IT和業務,以更高效地滿足客戶需求,并將行業生態參與成本降低25%。
隨著行業生態復雜度的提升,首席信息官需要基于其所擁有的業務和 IT 知識的復合能力,更好地推動行業生態的運行——即首席生態官。首席生態官將在行業生態中發揮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與顧問和集成商合作,在數據模型和流程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數據隱私和監管合規。顧問和集成商也須與首席信息官及其團隊密切合作,以規劃和確定與建設行業生態中相關的 IT 系統、業務流程和業務用例。
預測10:數據共享架構 (Data Sharing Architecture)
到2028年,80%的中國G2000企業將通過開放API在其數據共享架構中嵌入GenAI功能,以將數據接收和訪問速度提高50%。
隨著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數據共享方式也在不斷地演進。但目前,絕大多數的數據共享仍然通過傳統的數據交換接口、文件共享和合作伙伴之間的自定義集成進行。
而且,由于集成成本較低,API 、數據目錄以及其他相關服務(如:身份和訪問管理、元數據、數據質量等)變得越來越重要。GenAI現在正在開辟新的機會,可以作為這些新方法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