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3月15日消息,今天,AI重塑一切,“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報告,AI產業機遇加速涌現,AI創新大有可為。
“所有的行業必須擁抱AI,我們必須要有澎湃的AI算力,華為云矢志要將技術扎到根,做AI算力的沃土,推動行業智能應用創新,攜手伙伴構建核心技術生態,共同加速千行萬業的智能化。” 3月15日,在2024華為云&華為終端云創新峰會上,華為公司常務董事、華為云CEO張平安表示。
矢志打造中國AI算力的沃土
對中國來說,算力的緊缺和昂貴已成為智能創新的最大制約因素,而云化算力作為一種高效、靈活、可擴展的解決方案,正逐漸成為突破算力瓶頸的更優選擇。昇騰云作為中國唯一全棧自主的AI云算力底座,為百模千態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昇騰云具備強大、高效、即開即用的智能算力資源,企業用戶可以一鍵接入貴安、烏蘭察布和蕪湖的三大AI算力中心以及30多個分節點,每個數據中心都能提供百EFLOPS的強大算力,足以支撐處理萬億參數的大模型,單作業可使用萬卡進行計算,并且數據規模可以達到百PB級的超大規模訓練。
昇騰云還具備高效易用的全棧平臺能力。它整合了從云化算力、模型開發、模型托管到生態系統的全方位服務。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服務模式,實現訓練和推斷的一體化。
昇騰云在大規模訓練方面也具有顯著優勢。通過端到端的質量管理和現網保障,結合云上軟硬結合的運維體系,可以實現7*24小時的云上運維服務。這種確定性運維能夠確保作業的失敗率低于5‰,即使大模型使用萬卡進行30天不間斷的訓練時也能保持穩定。
加速重構行業智能應用
AI時代涌現了許多機會,帶來了極其豐富的應用場景,張平安認為,中國應更關注AI應用在行業場景的落地,未來千行萬業所有領域里的應用場景都將會因為AI而得到重新塑造,無論是大模型還是小模型,都能幫助行業應用實現智能重塑。
華為云盤古大模型“不做詩,只做事”,致力于為行業解難題,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重要的行業領域,為礦山、鐵路、交通、醫藥、氣象等領域帶來了質的飛躍。如氣象大模型,通過AI推理的方式解決氣象的預測難題,提升了1萬倍效能。現在使用一張卡就可以預測出來7天的天氣,以往可能需要上千臺服務器耗費數小時。
此外華為云還專注于很多的工業領域,包括自動駕駛、影視渲染等,華為云希望通過昇騰AI云服務、盤古大模型等幫助千行萬業實現AI創新。
攜手共筑核心技術生態
在張平安看來,今天的大環境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這推動著華為不斷深耕基礎創新,也因此帶來了鴻蒙操作系統、歐拉操作系統、GaussDB數據庫、盤古大模型等一系列根技術的創新成果。
張平安表示,華為云立志要打造一個全新的核心技術生態,為中國所有的應用的開發者、創新者提供核心技術支撐。通過構建這個核心技術生態,不僅讓中國的AI創新能夠生根發芽、蓬勃發展,還進一步為世界提供了新的核心技術選擇。
目前,作為鴻蒙、歐拉、昇騰、鯤鵬等生態的云底座,華為云已經聚合全球超過600萬開發者,華為昇騰AI云服務可支持超過100個第三方開源大模型。華為云還攜手200多家伙伴、300多家客戶,一起打造了超過30個行業大模型和數百個模型應用場景,共同構筑了云上最佳的AI創新生態。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的企業在這個核心技術生態中獲益,成就業務創新。
張平安表示,“我們會繼續堅持加速智能化、一切皆服務的戰略,希望攜手更多的企業、開發者,基于核心技術生態構建起自己的智能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