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三年毛利穩定在70%,地平線正式赴港IPO

作者|張宇

編輯|楊博丞

3月26日,智駕科技企業地平線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了招股書。

地平線上市并不意外,早在2020年,就傳出地平線有爭取在科創板上市的意圖,2021年又有傳聞稱地平線將赴美IPO,融資金額約10億美元,到了2024年3月,有報道稱地平線已經選定投資機構,即將赴港IPO,融資金額約5億美元,當時地平線方回應稱“不予置評”。

事實上,除了屢屢傳出上市傳聞外,地平線自2015年7月成立至今共完成了11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約為23.6億美元(約合170億元人民幣),在2022年11月的D輪融資完成后,地平線的投后估值更是達到87.1億美元(約合628億元人民幣),較首輪融資估值增長了145倍。從其融資規模和估值來看,地平線也不得不向二級市場尋求資金支持。

地平線主要于為智能汽車提供高級輔助駕駛(ADAS)和高階自動駕駛(AD)解決方案,目前主要客戶包括上汽集團、廣汽集團、比亞迪、理想汽車、蔚來、哪吒汽車等,2023年有超過30家中國車企成為地平線的量產客戶。其中,地平線是比亞迪最大的智能駕駛芯片供應商,也是理想汽車最大的、最主要的智能駕駛芯片供應商。

此外,地平線還與跨國車企建有合資公司,合力推動智能駕駛項目落地。2021年4月,地平線與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成立智能駕駛合資公司;2022年10月,大眾汽車集團旗下智能駕駛公司CARIAD宣布與地平線成立一家合資企業,開發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盡管地平線在一級市場上一直如魚得水,并且投資方陣容十分豪華,但隨著業績和經營狀況等得以披露,地平線的上市之路或并不能一帆風順,其前路依舊面臨諸多挑戰。

主營業務營收穩定,毛利達70.5%

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按2023年解決方案裝機量計算,地平線是中國本土OEM的第二大高級輔助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市場份額為21.3%,是前五名中唯一的中國企業。按2023年解決方案總裝機量計算,地平線是中國第四大高級輔助駕駛和高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市場份額為9.3%。

盡管地平線在行業內處于頭部位置,但現階段仍處于虧損狀態。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地平線的總營收分別為4.67億元、9.06億元和15.52億元,按照業務構成劃分,地平線的收入主要來源于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和非車解決方案業務兩大部分,其中,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可繼續劃分為產品解決方案和授權及服務兩個組成部分。

產品解決方案主要是通過向OEM及一級供應商銷售及交付產品解決方案產生收入,該等解決方案將地平線自主研發的處理硬件與專有算法及軟件相結合;授權及服務主要是通過向客戶授權使用算法、軟件及開發工具鏈產生收入,使其能夠開發滿足定制化需求的應用程序。

2021年至2023年,產品解決方案收入分別為2.08億元、3.19億元和5.06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44.6%、35.3%及32.7%,而授權及服務收入分別為2.02億元、4.82億元和9.64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43.3%、53.2%和62.1%。

通過業務構成不難發現,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為地平線的第一大創收業務,2021年至2023年,該業務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87.9%、88.5%和94.8%,呈現出逐年上升的態勢。

圖源:地平線招股書

盡管過于依賴單一業務,但在現階段,地平線仍處于高速發展期。主營業務毛利率是反映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2021年至2023年,地平線的毛利分別為3.31億元、6.28億元和10.94億元,毛利率較高且穩定,分別為70.9%、69.3%和70.5%。

值得一提的是,地平線尚處于虧損階段,2021年至2023年,凈虧損分別為20.64億元、87.20億元和67.39億元;經調整虧損凈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分別為11.03億元、18.91億元、16.35億元。

地平線的總營收增速和毛利率都不低,虧損的主要原因指向了巨額研發費用支出,2021年至2023年,地平絲的研發費用支出分別為11.4億元、18.8億元和23.66億元,規模遠遠超過了總營收規模,截至2023年年底,地平線共擁有1478名全職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71.5%。

在招股書中,地平線表示虧損原因主要是由于需要大量前期投資以及規模經濟效應尚未釋放等,并預計近期仍將會產生經營虧損及虧損凈額以及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凈額。此前,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也坦言,地平線距離盈虧平衡還有距離。

牽手大眾,自駕業務加速發展

2022年10月,大眾汽車集團正式宣布,旗下軟件公司CARIAD和地平線組建合資公司,大眾預計投入約24億歐元(約合167.56億人民幣),最快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全部手續。屆時,大眾CARIAD公司將持有合資公司60%的股權。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CEO貝瑞德對24億歐元的投資進行了詳細披露:“我們與地平線之間的合作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我們將對地平線投資10億美元,第二,CARIAD和地平線將成立合資公司,此項投資約13億歐元。”

對于地平線而言,與此前其他戰略融資完全不同,獲得來自大眾汽車集團高達10億美元投資,意味著與一家汽車企業完成了強綁定,也為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找到了新的依靠和背書。

2023年11月,地平線與大眾汽車集團旗下軟件公司CARIAD組建的合資公司酷睿程正式成立,地平線持有酷睿程40%的股權。

酷睿程主要從事研發、制造自動駕駛應用軟件及自動駕駛系統,并提供產品的售后服務、培訓、諮詢、測試及技術服務。通過酷睿程,地平線希望把握未來在中國制定高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機會。

不過,目前酷睿程仍處于起步階段,沒有產生任何收入。事實上,自酷睿程成立以來,地平線一直在承擔其虧損,根據招股書,2023年酷睿程凈虧損達2.21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酷睿程成立于11月份,這僅僅是12月份一個月產生的凈虧損。隨著酷睿程的不斷發展,地平線承擔的虧損份額難免會加重其自身負擔。

同時,由于地平線不是酷睿程的控股股東,倘若大眾汽車集團就酷睿程及其營運或策略方向與地平線產生爭議,后者將無法成功實現投資收益或收回投資。

此外,還需要關注的一個地方在于,根據協議,地平線就高級輔助駕駛和高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向酷睿程收取許可費,并根據酷睿程產品的研發及制造向其提供技術支持。

雖然地平線對于酷睿程存在著明顯的扶持現象,但反過來,也導致地平線的關聯交易依賴度較高。根據招股書,2023年,酷睿程一躍成為地平線的第一大客戶,為其貢獻收入6.27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為40.4%,而在此之前兩年,第一大客戶貢獻收入占比僅24.7%和16.0%。不難發現,酷睿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地平線的總營收增勢。

圖源:地平線招股書

在招股書中,地平線稱未來幾年計劃通過擴大收入規模、維持毛利率水平、提升經營杠桿及酷睿程的經營提升來實現收支平衡并實現盈利,然而英偉達、高通來勢洶洶,留給地平線的窗口期已經不長了,想要牢牢綁定大眾汽車集團,地平線及酷睿程還需要進一步突破。

IPO之路:道阻且長

地平線曾立下目標:到2023年拿下中國自動駕駛芯片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頭銜,到2025年,能夠在全球汽車智能芯片市場上拿到30%的市場占有率,做到“三分天下”。

不過,“三分天下”的目標并不容易實現。目前,地平線仍存在諸多難題。

首先是客戶集中度較高。目前地平線仍然從有限數量的客戶中獲得大部分收入。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地平線最大客戶產生的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4.7%、16.0%和40.4%;前五大客戶產生的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60.7%、53.2%和68.8%。這意味著現有客戶的任何銷售損失或將對地平線存的收入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其次是供應商集中度較高。地平線供應商主要為制造商、組裝及測試服務提供商,以及IP供應商及EDA供應商。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地平線支付給最大供應商的費用

占總采購金額的比例分別為20.8%、15.7%和19.5%;支付給前五大供應商的費用占總采購金額的比例分別為52.0%、61.8%和50.2%。

目前,地平線已經與24家車企(31個汽車品牌)簽下了超過230款車型的量產項目定點,且公司的客戶數量不斷增加。值得一提的是,與地平線合作的都是有實力、高質量的穩定客戶,與中汽協公布的中國汽車銷量排名前十的全部車企(集團)均達成合作。但同時,地平線與國際芯片巨頭之間依然存在較大差距,相比之下,英偉達的出貨量和客戶群更大,并且已具備完善的軟件工具鏈和開發生態。地平線如何維持高速增長的業績,以及如何平衡商業化落地與巨額研發費用支出,將是其需要直面的重要命題。

最后是關聯方交易占比過高。根據招股書,2021年至2023年,地平線向關聯方銷售產生的收入分別為2695.5萬元、1.05億元和10.18億元,整體呈現出急劇增長的態勢。

圖源:地平線招股書

關聯方交易占比過高增加了地平線的經營風險,同時或將導致地平線在決策和運營上失去獨立性,更多地受到關聯方的控制和影響,此外,過多的關聯方交易可能涉及不等價交易、資金占用等問題,增加地平線的財務風險。

盡管地平線已與比亞迪、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廣汽集團、理想汽車、上汽集團、哪吒汽車、吉利汽車等多家車企達成合作,但不容忽視的是,地平線與國際芯片巨頭之間依然存在較大差距,相比之下,英偉達的出貨量和客戶群更大,并且已具備完善的軟件工具鏈和開發生態。地平線如何維持高速增長的業績,以及如何平衡商業化落地與巨額研發費用支出,將是其需要直面的重要命題。

標簽: 地平線
三年毛利穩定在70%,地平線正式赴港IPO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