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文? ?林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不久前,工信部下屬機構賽迪顧問發布了《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達33.8%。樂觀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這個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低空經濟”,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機會?和我們普通人又有什么關系?“向天空要GDP”在未來是否能真的實現?
01.
千米高空之內,
向天空要GDP
長久以來,中國通用航空業總體量級都較小。截至2023年底,國內通用航空飛行器(不含無人機)保有量約為5000架,比2022年增長5%。而中國人口眾多,大中城市道路交通普遍緊張運行。這種情況下,低空空域資源亟待開發。
“空域和土地、海洋一樣,都是國家重要的自然資源。低空空域不開放,就相當于我們在浪費大量資源。”中國工程院院士、飛行器設計領域專家孫聰曾對媒體這樣表示。
所謂“低空空域”,一般是指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據實際需要延伸至不超過3000米的范圍內。2010年,周巧紅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首次提出“低空經濟”,但直到近兩年才被國內公眾熟悉。
“低空經濟”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載體,以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業態,主要包含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飛行及綜合服務等重點領域。?
(來源:央視網)
2021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發展交通運輸平臺經濟、樞紐經濟、通道經濟、低空經濟”,首次將“低空經濟”概念寫入國家規劃。
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其中就有低空經濟。
2024年,《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施行,讓低空經濟相關產業有法可依。而在過去一年,至少已有16個省份將低空經濟、通用航空等相關內容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可見,無論是中央層面還是地方政府都對低空經濟十分重視。低空經濟也憑借著產業鏈條長、輻射面廣、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有望孕育出“三層萬億”發展空間。
據《報告》介紹,低空經濟的“三層萬億”發展空間分別是:
·第一層即促進輕小型固定翼飛機、民用直升機、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俗稱“飛行汽車”)等低空飛行器制造發展,培育更加豐富的低空應用場景與服務新業態,核心產業規模成長空間超萬億元;
·第二層即通用機場、直升機起降點、低空新型基礎設施等相關產業鏈上下游投資空間超萬億元;
·第三層即服務模式延展促進空中交通運輸發展、飛行體驗促進消費變革等各類經濟活動,拉動經濟增長的潛力空間超萬億元。
簡單來講就是,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既包括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其核心在于賦能,結合農業、物流、旅游、巡檢、消防等行業,協同創新空間巨大,跨界融合將迎來新的市場機遇。
并且,通航是低空經濟的主體產業,無人機產業則是其主導產業,兩者結合的城市空中交通(UAM)是發展熱點。這也是近年來各大城市對低空經濟競速布局的主要原因。
02.
城市競爭升級,
角逐“天空之城”
低空經濟火了之后,各城都開始加大力度扶持本地低空產業發展,今年至少有24個城市將低空經濟寫入了地方政府工作報告,角逐“天空之城”。
據《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2月,中國低空經濟領域共有企業超5.7萬家,從成立時間看近五年新成立的企業數達到近2.1萬家,近十年成立的企業數占比接近80%。從區域分布看超六成企業分布在中南和華東地區。?
(低空經濟企業資源區域分布 來源:賽迪顧問)
中國低空經濟企業資源集聚TOP50城市擁有的企業占比全國企業資源比例高達93.3%。從具體城市看,深圳、廣州、北京位列前三,成都、長沙、西安緊追其后。?
(中國低空經濟企業資源集聚TOP50城市 來源:賽迪顧問)
其中,深圳一直被稱為中國的“無人機之都”。此前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無人機企業已達到1730多家,年產值960億元。而早在2023年12月,深圳就正式向國家有關部委申請創建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區,開展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研究試點等。
而上海是國內工業無人機產值最高的城市,也是較早布局低空經濟的城市之一,其低空經濟的發展路線可以概括為從大飛機到工業無人機,接著是電動垂直,再到eVTOL。具體到政策上,上海主要采取產學研結合、產業集群、招商引智以及產業基金等方式,多方面對低空經濟發展進行扶持。?
(上海市低空協同管理示范區在金山揭牌 來源:上海發展改革)
除了以深圳為主的粵港澳大灣區、上海為首的長三角外,川渝地區目前也正在對低空網絡進行探索建設,如成都正在探索工業無人機封閉場景的應用,重慶則在探索通用機場進入低空基礎設施的可能性。此外,江蘇、安徽以及江西,目前也在做跨省域的低空產業嘗試。
光看概念和城市布局,大家可能對低空經濟還是沒什么認知和感覺。這里我們不如具體來了解一下,低空經濟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場景。
例如,出門上班可以“打飛的”。
今年,深圳“空中的士”的版圖持續上新,從坪山燕子湖會展中心飛往福田CBD的通勤航線,將兩地間的出行時間從地面的60分鐘縮短到了13分鐘;而在安徽,全球首款商業落地的無人駕駛飛行器,在合肥駱崗公園正式實現常態化飛行。用空中通勤告別上下班的擁堵。?
(億航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在駱崗公園試飛 來源:合肥日報)
例如,外賣、快遞可以“飛”到家里。
無人機送貨到家,外賣小哥不再需要風里雨里奔忙,快遞配送效率從“天”變成“小時”,再偏遠的地區也可以進村入戶。對于物流這項要求速度的產業,低空運輸將成為一項絕佳的解決方案。?
(美團送餐無人機穿行在深圳市后海片區的樓宇之間 來源:新華社)
例如,公共服務變得安全高效。
利用無人機、民用直升機、eVTOL等低空飛行器,可以監控森林火情,空中滅火;迅速轉移人群,完成空中救援、傷患轉移;掃描和監測山林、耕地數據,完成農林植保、電力巡檢等工作。
這些還只是未來低空世界的一小部分,隨著技術和場景的完善,看似遙遠的未來場景,其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現實。
03.
企業變現加速,產業未來可期
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載體,無人機自誕生起就一直在尋找商業應用場景。在歷經大眾航拍、農業植保、工業勘探、無人機表演等場景變現后,無人機企業將在低空經濟的熱潮下落地到更多的應用場景,邁入新的發展空間。
同時,無人機產業鏈長,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形成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比如芯片、無人機零部件等。另外,與無人機相關的配套服務,如無人機駕駛員培訓、快遞服務、停機坪服務、無人機維護保養、充電站等等,也會因為低空經濟的發展而被帶動起來。
不過,盡管無人機在低空經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不能將低空經濟簡單地等同于無人機。
要知道,低空經濟是一個更加廣泛和復雜的領域,包括無人機、有人駕駛航空器、低空飛行服務、低空交通管理等多個領域,涵蓋了從航空器制造、飛行服務、保障服務到綜合服務等多個產業鏈環節,是一個綜合性的經濟形態。
就拿eVTOL這種低空載人飛行器來說,因其高效、便捷、經濟的特點,被業內認為是未來低空交通的主要形式。而在政策紅利下,國內多個eVTOL企業在適航審定、航線執飛、上線銷售等方面都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
2023年12月21日,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旗下的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獲得由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標準適航證。這是全球首個獲得適航證的eVTOL,表明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已滿足商業運營的安全與質量要求。
2024年3月20日,“交個朋友”淘寶直播間正式開售億航智能旗下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累計完成1架EH216-S全額付款以及12架EH216-S預定金的成交。據界面新聞,付清全款的買家來自廣東。
不久前,上海峰飛航空科技正式向日本AAM(先進空中交通)先鋒運營商交付首架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龍。據公開資料顯示,這是全球首架民用噸級eVTOL航空器的交付。?
(盛世龍 來源:人民日報)
據業內分析,預計在2025年至2026年這段時間內,國內將有眾多eVTOL企業成功獲得適航證書,并確立相應的運行標準。這標志著eVTOL企業開始逐步進入市場運營階段。
同時,《報告》也顯示,2023年中國eVTOL產業規模達9.8億元,同比增長77.3%,預計2024年eVTOL產業將迎來第一輪商業化爆發周期。隨著多機型適航認證加速推進,預計到2026年中國eVTOL產業規模將達95億元。
不過,商機也伴隨著挑戰。無論是eVTOL、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制造企業,還是產業相關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仍需要注意產品安全性、政策規范、人才培養以及市場接受度等問題。而作為新興產業,低空經濟在政策制定、設計制造、運營服務以及安全監管體系等方面也需要進一步明確標準和規范,以確保市場穩定有序發展。
總之,建設低空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行業以及企業多方面的協同努力,才能真正為推動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