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7月19日消息,據《消費日報》報道,數據顯示,趙一鳴零食自成立以來,憑借其低價策略和加盟模式迅速占領市場,門店數量迅速突破3000家,并與零食很忙完成戰略合并后,總門店數更是達到了7500余家。
但在其以“低價策略”受到大量消費者進店采購的同時,圍繞其產品質量、稱重貓膩等問題的投訴也接踵而來,在社交媒體上,關于趙一鳴零食產品質量和缺斤少兩等問題屢見不鮮。
在黑貓投訴平臺記者看到,趙一鳴零食相關投訴量近300條,手剝筍和薯片里吃出蟲子、鱈魚腸中有毛發、海帶中有膠帶、沙琪瑪吃出石子、黃桃罐頭果肉現霉斑、塑封泡腳鴨掌腐爛發臭等食品質量問題眾多。值得注意的是,相關問題產品多數為消費者日常并不熟悉的非知名品牌。
另一方面,在小紅書平臺,圍繞“趙一鳴鬼稱”的相關貼子同樣熱度頗高。記者以“趙一鳴 鬼稱”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相關內容超過百條。不少消費者以圖文形式分享了自己在趙一鳴零食門店遭遇的“稱重貓膩”。
記者瀏覽多個帖子看到,消費者在趙一鳴零食店內遇到的稱重缺斤短兩、錯標每斤售價等情況普遍,大量網友呼吁謹慎購買其稱重產品,或建議要求店家“二次稱重”。其中,一位消費者將當日在門店購買的8款零售重新稱重后,發現門店分量甚至不足實際分量的一半。
該消費者表示,自己將小票上以“斤”為單位進行換算后,與自己再次稱重進行對比發現,小票中標注的0.14斤“力誠鱈魚腸”(換算后為70g),實際重量僅為20.7g;小票標注的0.108斤“宏源陳皮硬糖散裝 ” (換算后為50.4g),實際重量為26.22g;小票標注為0.092斤的“無窮鵪鶉蛋系列” (換算后為46g),實際重量為18.58g。
“以少量低價熱門單品給消費者‘便宜’的錯覺,再通過其他散裝產品高價銷售甚至‘鬼稱 ’手段牟利,的確不講武德。”消費者李朝暉坦言。
針對大量投訴,趙一鳴零食曾表示,將加強門店數字化建設,引進AI稱重技術,并加大門店線上和線下不定期巡檢的密度。然而,相關措施落實是否到位、能否有效遏制問題頻發,仍需時間驗證。